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对于艺术评论,理查德·沃尔海姆提出了评论即"补救"的观点,也即恢复作品原状的观点。与文学评论的概念相比,这一观点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沃尔海姆主要从反正两个方面对该论点进行了论证,提出了"修正"、"细查"等观点。此外,他提出了认知储存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分类。他还对创作过程和艺术家的意图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2.
究竟什么是附录?长期以来,观点不一,各执一词,各行其是,迄无共识。辞书学界有"广义论"与"狭义论"两种观点,而两种理解之中,又见仁见智,见解纷呈。分析了这种状况,提出了"兼容论"的观点,试图对辞书附录作一点新的界定、概括与划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出发,详细探讨了文明冲突论的主要观点及其逻辑演进,并在此基础上对"文明冲突论"提出质疑并代之以"利益冲突"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不管"宪政是民主政治"的观点,还是"宪政是宪法的具体实施状态"的观点,或"宪政是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制衡及对人权保护"的观点,都无法得出"宪政是什么"的满意答案;而传统的三种综合回答"宪政是什么"的范式,也陷入了"宪政客观属性回答法"。鉴于此,以马克思、迪尔凯姆和韦伯的理论为依据,通过价值的范式,对"宪政是什么"进行了分析和回答。  相似文献   

5.
"心理命运"是奥尼尔继尼采喊出"上帝死了"之后,在探寻"新上帝"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父母之爱对子女的影响在人生中起决定作用,同时,子女的自由意志也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作家以此观点为视角,审视人生、社会及自己的作品,关注"心理命运"不同的表现形态,并得出独具特色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50年代以来,我国美学界针对自然美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主要有四种不同意见,即"自然美在于客观的社会性"、"自然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自然美是人的主观观念"与"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随着讨论的深入与发展,这四种观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重新归结为两派:一派是以实践的美学观点为代表,这种观点认为,美的自然是社会化的结果,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的结果;另一派则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自然美是不依存于人或人的社会关系的,不受人力干预。在我们看来,这两种观点都有不妥之处。大致地说来,一个是将自然美与人的关系结合得…  相似文献   

7.
在朝鲜中期的"四端七情之辩"中,李退溪与李栗谷之间虽未直接交锋,但他们对于"四端七情"的不同看法却分别为后世儒者所继承,而形成所谓"主理派"(岭南学派)与"主气派"(畿湖学派)之对垒。李玄逸是所谓的"主理学者",在"四端七情"的问题上继承退溪的观点。他撰有《栗谷李氏论四端七情辨》。李玄逸的辩驳文字,当中显现三重混淆:首先,他并未意识到,朱子以其理气二分、心性情三分的性理学架构来诠释孟子的"四端"说,其实偏离了孟子的基本观点。其次,他未意识到,在理气论及"四端七情"方面,李退溪的观点已逸出了朱子的性理学架构,反倒是李栗谷更忠于朱子的观点。最后,他也未意识到,当李退溪的观点逸出了朱子的性理学架构时,李退溪反而比李栗谷更接近孟子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8.
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诸多观点,如"权利保护说"、"私法秩序维持说"、"纠纷解决说"等等均有其不合理性。我国学界的主流观点即"民事诉讼多元目的说"事实上是无目的,不能作为我国民事诉讼的目的。而"利益保障说"的观点比较符合我国目前的需要,强调既要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利益,又要维护当事人实体利益,对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诉讼程序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不管"宪政是民主政治"的观点,还是"宪政是宪法的具体实施状态"的观点,或"宪政是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制衡及对人权保护"的观点,都无法得出"宪政是什么"的满意答案;而传统的三种综合回答"宪政是什么"的范式,也陷入了"宪政客观属性回答法".鉴于此,以马克思、迪尔凯姆和韦伯的理论为依据,通过价值的范式,对"宪政是什么"进行了分析和回答.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对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反思主题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战后日本文学对侵略战争进行了深刻揭露与批判;另一种观点认为,战后日本文学对侵略战争缺少反省和批判。实际上,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反思主题呈现出了复杂性、矛盾性的特点,其中既有对侵略战争的揭露与批判,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憎恨核武器、呼唤和平等积极思想意义,也存在着宣扬"日本受害论"和"反对战败"等需要清醒认识和给予批判的思想因素。中国学者是在不同的角度看到了矛盾的不同方面。战后日本文学的这种"矛盾性"的观点是日本作家自身的"矛盾性"和民族主义立场所决定的,也是战后日本社会发展的"矛盾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理论界对这一问题高度关注,其研究领域包括:界定"三农"概念,分析形成"三农"问题的制度、体制、结构、人口、权利等因素,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和途径。研究中显现出的不足,一是缺少农民自身的参与,二是逻辑思路尚须理清,观点尚须统一。  相似文献   

12.
俄汉民族的戏剧、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中黑、白颜色的运用遵循俄汉民族各自不同的色彩观,深刻体现出东西方文化世界图景各自的精彩。  相似文献   

13.
域名问题的争论仍在继续,持"域名权"反对观点的非常谨慎且不多见.文章坚持"域名权"并非解决网络空间商标权保护的论点,指出中国网络域名与知识产权保护协调发展存在的弊端,强调吸收和移植国际惯例当中的合理因素,寻求域名与商标权协调发展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对黑格尔哲学的起源和秘密一直存在不同看法,通观黑格尔的早期神学到后期思辨哲学体系,现代自由精神都构成了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精神,其整个哲学体系都是对现代自由精神的论证。黑格尔的哲学的起源和秘密应该是现代自由精神。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精神的问题,而且还是我们理解现代性问题的关键,当代历史文化问题迫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现代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15.
巴赫金前后期的作者观截然不同。从作者的位置、地位来看,由"超视"、中心转 向"平视"、非中心;从作者的涵义功能来看,作者由利用自己的价值立场与语言、文学性 形成紧张关系转向纯粹形式的创造。作者的命运在这种转变中,摆脱了"全知全能"上帝式 的阴影,但却又滑向死亡的边缘。这种结果源于巴赫金对于两种极端的主体观念的绝对主义调和。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通过考察和分析中国共产党早期文献中关于"民族自决"的政治主张,防止一些人的对它的误读,从而廓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在这个问题上制造的混乱.  相似文献   

17.
“相关性”是逻辑学和论证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但也非常困难的问题,历来对之的探讨在视角和理论上都是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本文试图从符号学的语形、语义、语用三个维度出发对相关性的概念本身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推论关系中前提与结论的相关性作出更清晰的理解和界定。  相似文献   

18.
"知行合一"作为王学颇具个性化的哲学理念,融同其他哲学命题与范畴一起走向了 理学的深处,并进而实现了传统哲学的近现代转型,这不会有多少异议.问题仅在于,王学的"知行合一"与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是什么关系?二者之间是依托什么中介来贯通的?从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到王学的"知行合一"能否堪称哲学转型?对这种哲学转型应当给予何种评价?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发表拙见,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界定了在当前谈政治文明应该特指暴力的减少、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 ,提出了公共政治、公民国家、共和民主的文明政治观 ,指出了计划经济和集权政治所依赖的苏联政治观对现代政治文明的阻碍 ,并分析了苏联政治观的哲学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近年来红学界以及《红楼梦》影视传播中出现的一些观点,提出了批评,指出“无端拔高”论、“钗黛合一”论、“等量齐观”论,各自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但其实质是相同或相近的。如把错误的观点当真理。就会发生以讹传讹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