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工具理性看生态危机的成因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期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它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理论的层面上寻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良策.本文试图从工具理性的层面来探究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成因,以及走出危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讨论成为热点.若将人类中心主义定位于以整个人类的共同、根本利益为目标和尺度,来指导、衡量人类的认识和实践的一种价值体系,主张走出和走进人类中心主义实际都没有超越也无法超越.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中心主义讨论成为热点.若将人类中心主义定位于以整个人类的共同、根本利益为目标和尺度来指导,衡量人类的认识、实践的一种价值体系的话,主张走出和走进人类中心主义实际都没有超越也无法超越.  相似文献   

4.
生态危机导致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发生严重的对立和冲突,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生态危机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之一。面对生态危机带来的挑战和威胁,要完成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发展低碳经济,营造和谐生态文化环境,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出发,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5.
以经济价值为主要取向的技术创新给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带来了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为了避免生态危机在中国重演,一些学者提出了技术创新应该从经济价值到生态化取向的转向。在认同这一转向的基础上,提出还要更好地协调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取向和生态价值取向的关系,需要使技术创新进一步从当代的生态化取向,转向生态经济取向。  相似文献   

6.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随着人与自然的差分而产生的。人为了生命的延续,首先要在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为了生命的存在,首先要衣食住行。人类的所有活动都不能不同自然发生关系,整个人类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冲突融合的历史。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然与自然发生着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交换。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程度上威胁、攻击、破坏着生态自然的生存和发展,并造成了环境恶化,生态危机,进而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原子能技  相似文献   

7.
单纯将价值观视作主客体之间的满足与需要是片面的、孤立的,是有失偏颇的,同时也导致了长期以来只重主体价值轻客体生态价值的倾向。因而,应切实把握好价值与主客体间的关系,准确协调主体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关系。本文立足于环境哲学视域,分析生态价值应有的地位,及其对人类价值的意义,并结合生态危机,探究生态危机下的生态价值与人类价值取向问题,促进主客体间的协调互益,开拓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新型生态环境之路。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者坚持价值是属人的,否认自然也有内在价值。这一观念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已受到严峻挑战。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就是对传统价值观实质上的重建和范围上的拓展。  相似文献   

9.
人类中心主义者坚持价值是属人的,否认自然也有内在价值.这一观念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已受到严峻挑战.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就是对传统价值观实质上的重建和范围上的拓展.  相似文献   

10.
对动物能否拥有“权利”这一问题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权利”概念本身的理解:把权利理解为主体自由选择的能力还是理解为生命生存的能力。而对权利概念的不同理解基于人类生活世界的历史性变迁,在生态危机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的时代背景下,赋予动物以正式的法律权利不是不可思议的天方夜谭,而是挽救地球文明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1.
近代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生态危机。摆脱这种危机,需要改变工业化时代人类的实践活动方式及其价值主体意识。这一价值主体意识过于强化人的权利和人在自然界面前的主宰地位,而忽略了人类应该担当的生态责任。正是这种生态责任意识的缺失造成了当前的生态困境。要解决生态困境、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必须加强价值主体的生态责任意识,建立落实价值主体生态责任的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工业社会的大生产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自然资源的迅速枯竭,出现全球化生态危机。对此,人类需要一种真正的生存智慧,深刻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对世界的合理秩序,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对人的行为合理性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重新架构以"生态合理性"为核心理念、价值取向和建构原理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从以人类自我为中心向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为中心的转变,建立全新的生态化生产关系和体制,以保证人类的世代延续和"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生态哲学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研究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和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认为自然的异化归根结底是人与人关系恶化的结果,解决自然的异化必须通过社会变革才能实现。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这个问题才能真正解决。这些生态哲学思想为人类解决全球生态危机问题指明了方向,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的社会生态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世界的生态危机,是资本逻辑违背生态正义而导致的人类生存危机。如何解决这一危机,人们再次求教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人类第二次正义危机即劳动者不拥有基本生存资料的经济生态危机时代,它的主要理论是把人类从第二次正义危机中解救出来的理论。但是,一则由于这一历史任务遗留到了我们这个时代(资本主义和资本逻辑依然统治世界),二则由于马克思哲学构建的深广历史内涵触及人类学生态学的根底,从而它也能够解救人类面临的这第三次正义危机即生态危机。马克思生态思想与西方生态思想的不同,主要在于马克思首先从社会生态考虑问题。他直接间接提出了社会生态的四大生态原理:其一,人与自然的合理物质变换原理;其二,人与人的合理物质变换原理;其三,人自身的合理物质变换原理;其四,"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合理生存与健康发展原理。这四大原理是马克思社会生态思想的基石,它为从社会立场解救生态危机、开辟生态文明新时代奠定了理论基础。因为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根源不在自然界,而在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5.
面临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要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冲破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价值局限,通过生态文明的意识教育,生态文明的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论文明理论的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文明理论与中国的文明发展问题,历经两个文明、三个文明、四个文明等发展到今日的生态文明并成为共识。文明的本质不能简单理解为改造自然的成果和进步状态,而应看做是对人的生存价值世界在生产和分配上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衡量。这种合理性与合法性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与平衡。传统文明作为人从自然界分离的产物,本身就具有非自然、反生态性,其极端发展导致了今日的生态危机。今日人类精神只有从类群伦理、国家伦理上升到世界伦理、生态伦理的高度上来,才能实施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态文明的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需要思想。当下的生态危机问题严重破坏了人们生态需要满足的根基。生态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近代不正确的生态伦理思想的存在;资本主义环境利己主义和生态殖民主义的存在;现代需要、利益集团的多元化、对立化的作用。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之路是:确立正确的全球生态伦理思想;彻底消除环境利己主义和生态殖民主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来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尊重自然规律,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培养人们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引导、激励全人类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相似文献   

18.
技术化生存使人类的生存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困境,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危机与困境,就必须转向生态化生存。从哲学层面上看,生态化生存是一种和谐性、限度性、道德性与人性归真的生存方式。转向生态化生存的主要路径选择是:建立生态整体主义的自然观,为生态化生存提供价值支撑;全面建设循环经济,为生态化生存提供物质技术基础;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技"关系,为生态化生存提供人性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