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诸候大国,也是当时最为先进的诸侯之一。随着晋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军事制度相继建立起来。在晋国中后期,官员的退休制度(古称“致仕”)也开始建立,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一、晋国退休制度的逐步形成有关晋国官员退休的记载,《左传》和《国语》的“晋语”中就有十余处。致仕人数也有四位,即范武子士会、范文子士燮,还有祁黄羊祁奚和韩献子韩厥。  相似文献   

2.
在曲沃代翼过程中,翼支旧公族多数被消灭。其后,为解除公族势力对自己君位的威胁,晋献公又设计逐杀了桓、庄之族使晋国公族势力再次受到沉重打击。而"骊姬之乱"后晋国正式确立"晋无公族"制度,国君子弟除世子外均出居他国,不得在国内蓄留。这一方面导致了晋国公族力量的衰弱,使晋国公室和国君失去了公族枝叶的庇佑;另一方面为公族以外的宗族登上晋国政治舞台提供了机会,使晋国国君在选择臣下辅佐执政时只能选择异姓异族,导致晋国公室衰落,卿族专权,乃至三家分晋,晋国灭亡。  相似文献   

3.
在春秋时代的社会大变革中,晋国的社会变动尤为典型,新制度较早产生并确立于晋国,代表着春秋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影响晋国社会变动的诸多因素中,军功制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功制度的推行,对春秋时期晋国的政治格局、经济关系、社会阶级关系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春秋晋国的军功制度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是战国时代军功制度的渊源。  相似文献   

4.
元明清各封建王朝,对鄂西诸土司规定了严格的控制措施并形成制度,以维护封建王朝的利益,达到奴役少数民族的目的。本文只就土司的承袭、升降、朝贡三个问题加以简述。 承袭 承袭是指世袭。所谓世袭,是“指帝王、爵位等世代相传”①。土司是同封建帝王一样坚持世袭,子子孙孙世代相传,保持独家统治特权。 鄂西土司世袭,不只始于元明清土司时期,是从古代发展而形成,是有其历史根源的。《明史·湖广土司传》记载较详:“西南诸蛮……自巴夔以东及湖湘岭峤盘居数千里,种类  相似文献   

5.
西周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是以家族公社为基础而逐渐形成的贵族多级占有制。春秋中期,晋惠公“作爰田”,解体了家族公社,使土地占有权下移至士阶层。随着步兵的兴起,士兵在战斗中作用的变化,土地占有权再下移至个体家庭。晋国的这一改革,使它成为经济发达、政治制度先进的强国。这些改革不仅使晋国称霸中原近二百年,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半个世纪前,朱东润先生曾发表了《说‘衙内’》一文(1935年《文学杂志》第一卷第四期,近收入《中国文学论集》卷二)。此文认为,元杂剧的“衙内”是“一种有权有势,彻上彻下的世袭武职”。这一概括大体上是确切的。然而,当进一步“臆测”“衙内”的社会内涵时,却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此文还认为:“‘衙内’是当时的蒙古族兵官,而‘衙内’的行为,是蒙古兵官对于异族的迫害。”其根据有四点:一、“武职世袭的制度,直到元代,才算建立”;二、打死人不偿命,“是元代蒙古人法定的特权”;三、“打猎,这是蒙古人——也许连色目人——所有的特权”;四、“当时的蒙古军到处驻扎,所以蒙古兵官  相似文献   

7.
明代鄞县万氏家族之门风更迭,不仅是一个“由武入文”的家学演变过程,亦是从属于卫所体制系统的世袭军户家族,在国家制度的推力之下,逐渐融入地方社会,蜕变成为教化乡里、传承学术和培养人才之士绅望族的一则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8.
实行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划时代的重大变革。研究考察人类历史上的官吏选拔任用制度,可以使我们加深对实行公务员制度重要性的认识,更坚定地推行公务员制度。一在国家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已经有了一定的管理机构和专门从事管理的人,如在我国有“黄帝置六相”、“尧有十六相”、“官员六十名”①的传说。但是,原始社会还没有后来意义上的官吏。国家产生后,才有了官吏队伍,从而也就产生了官吏的选拔任用制度。从人类历史上看,主要的官吏选拔任用制度有下列几种。(一)世袭官职制。这种官吏选拔任用制度亦称为“世官…  相似文献   

9.
“作爰田”一词出现在《左传·僖公十五年》,是晋国在韩之战战败后为恢复国力而进行的一次变革。其最初在晋国实施的范围十分有限,主要是将韩之战中阵亡士兵原先拥有的土地重新分给其家属,以此获得“国人”的支持,进而使得夷吾(晋惠公)一派势力在晋国能够继续执政。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大变动的时期,各诸侯国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和进程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晋国是春秋时期的大国,在春秋史的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晋国社会改革的步伐亦走在春秋诸国的前面。因此,探讨晋国社会变动的情况,对于春秋史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探索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道路,亦能得到有益的启发。考察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我们发现,晋国的社会变动与军事制度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改革首先是从军事制度开始的,新制度较早地产生于军队之中,然后推而广之,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是晋国历史发展的显著特点,也是封建制的因素较早在晋国出现  相似文献   

11.
论周代的世卿巨室及其再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其《殷周制度论》中说:“天子诸侯世,而天子诸侯之卿、大夫、士皆不世”;又说:“世卿者,后世之乱制也。”这一论断,征诸古籍和周金铭文,与西周、春秋时期的政治结构,并不吻合。周王或诸侯的卿大夫,不仅同姓亲族可从世袭,就是异姓贵族及其卿大夫大概亦都世代相袭,传之久远,而且有有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2.
当今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理论对于“安全两难”的成因及其解决争论不一。结构现实主义认为 :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是“安全两难”产生的根源 ,只要国际无政府的性质不变 ,有求生欲望的国家就逃不出“安全两难”。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 :即使在无政府状态下 ,国家间仍可通过国际制度来缓解甚至消除“安全两难”。温和建构主义认为 :“安全两难”是国家间互动的结果 ,所以可以通过国家的实践活动来彻底消除“安全两难”。事实上 ,后两种理论低估了无政府状态下国家所面临的威胁。所以 ,在“安全两难”问题上 ,结构现实主义具有更大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今本竹书纪年》中周成王十年“王命唐叔虞为侯”的记载是正确的。晋公铭文中有唐公“左右武王” ,其实是唐公后人有意夸大其始祖功业 ;“唐叔献嘉禾”之事在周公致政、唐叔受封之后 ,研究晋国始封必须弄清这一事件的具体时间 ;晋国始封于周成王十年之说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4.
先轸作为晋文公时代的三军统帅兼晋国执政,多谋善断,亲手策划和指挥了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函之战等春秋时代著名战役,并大获全胜,使晋国的声威达到了极点,从而奠定了延续百年的晋国霸业的基础,他的军事活动要比孙武早一百多年。他的重谋略、讲“形势”的军事思想,已开孙武“上兵伐谋”思想的先河,并曾有《孙轸》兵法问世。他忠勇谋国的精神品质,善于驾驭战争的军事战略思想和战争指挥才能,丰富的实战经历和赫赫战功,以及对春秋时期历史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都乎超过了孙武。因此,可以说只有先轸才是春秋时期首屈一指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15.
《绸缪》是西周唐国儿女闹洞房的民间歌谣,表达了一对新婚夫妇在洞房花烛夜与亲朋好友在欢乐庆幸中,对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怜悯、同情与眷恋。《绸缪》中的“三星”,即河鼓、织女和营室。然而,春秋未晋人子夏,为维护和巩固晋国传统嫡长子王位继承制,在《诗序》中把历史背景篡改到250年后(前784年)晋国起始的“公族之乱”时期,从而使毛公、郑玄等人把“三星”谬注为兄弟不睦的“参星(实沈)”或“心星(阏伯)”。  相似文献   

16.
晋国六卿赵、魏、韩、范、智、中行的封地,除范氏的封地先后有所变动外,其余皆在晋南。晋顷公十二年灭祁氏、羊舌氏后,六卿专权,晋室弱,相互间形成了矛盾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晋侯为防范逃亡华山的羊舌氏子孙勾结强秦对晋国造成威胁,赵鞅则侧重以应对六卿间的内斗,在天时地利人和有利于己的条件与形势下,约于公元前513年秋,在自己封地赵邑(即赵伊)境内破土动工建边秦城堡晋阳城。  相似文献   

17.
壮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壮族地区远在秦汉时期就在中原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唐代,在壮族居住的边远地区,建立了五十多个羁縻州县。宋代,壮人侬智高在广源州(羁縻州,今属靖西县)起兵反宋失败后,宋王朝将支持它镇压侬智高的邕州三十六峒的壮族首领封为土司(亦通称为土官),有知州、权州、监州、知县、知峒、同发遣、权发遣等土职,使之“藩篱内部,障防外蛮”。这些“其酋皆世袭”的州、县、峒凡五十余所(参见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以下简称《虞衡志》)。同时,还分封随狄青镇压侬智高而来的二十七名将校为土司,也得世袭。从此,广西壮族地区(主要是桂西,包括左、右江及红水河、龙江中游地区)便出现了土司制度。元明两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善。其间,土司的设置也有了一些变化。明代,土官最多时达一百九十多人。  相似文献   

18.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重要国家,在大国争霸的时代扮演了重要角色.荀氏作为晋国的大卿族,与晋国霸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晋国与狄、楚、齐的斗争中,都可看到荀氏家族活动的踪迹,荀氏为晋国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量力而行     
【典源】《左传·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典义】“量力而行”,亦作“量力而为”。意谓无论办任何事情,都要先估量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后量力而为之。【典实】这是晋国人攻打鲜虞引发的一则典故。公元前528年,晋昭公派大将中行穆子领兵去攻打鲜虞(狄人一族,谓白狄,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北),包围了鼓国(亦白狄,在今河北晋县西)。鼓国有人暗自向晋国请求,带着城邑里的人叛变投降晋国。中行穆子不答应。左右随从很不理解,私下议论纷纷说:“军队不打仗,不损失一兵一卒,便可得到城邑,这么好的事…  相似文献   

20.
晋国是法治思想的源头之一,较早的公布了成文法,这是其特殊的历史所造成的,周代法律有三个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了那个时期法律使用的形式是“临事制刑”,而晋国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打破了这种状态,从而引起了新旧势力的争议,这种争议也表明成文法的公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