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008年10月13-15日,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学专业委员会、西北民族大学主国办,甘肃民族出版社协办,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杭州佛学院承办的中国第四届因明学学信研讨会在甘肃兰州召开.  相似文献   

2.
略论藏传因明的特征及其逻辑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因明学说改革并发展了印度因明,将印度因明理论融化于藏民族文化之中,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逻辑理论体系,它即是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又是一种现实的民族文化现象,它蕴含着藏族文化的传统特质,体现藏族文化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3.
祁顺来 《中国藏学》2008,(1):161-166
藏传因明与汉传因明虽同源印度,由于汉藏两地文化背景的差异,发展成为两种不同理论体系的因明学说。本文分析这两种因明学说在发展历史和思想理论方面的异同,旨在进一步探求因明学说的发展走向和寻求因明研究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重视因明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是藏传佛教的优良传统.因其求真主旨,因明与内明的关系表现为关联互动和相互促进,因明学为佛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认识的依据和标准,为佛学思想建设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明学的学习方法,推动了佛学思想建设的发展.故在大力提倡开展藏传佛教佛学思想建设的今天,应努力挖掘和弘扬因明学的优良传统,积极推进因明学的系统化、通俗化和时代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因明学的理论应用水平和效用能力,将因明学建设的成果运用于藏传佛教佛学思想建设的实际,并发挥因明学在佛学思想建设中的带动创新作用,促进佛学思想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姚南强 《中国藏学》2008,(1):167-170
藏汉因明的比较是近代以来中国因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因明本身而言,比较研究可以加深对因明义理的理解,有助于解决一些长期困扰学界的因明疑难,实现新的综合。从更广泛的文化角度而言,有助于理解汉藏两民族的思维形式有哪些同异之处,这些差异对各自民族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等。从现实意义看,有利于汉藏民族间的沟通和理解,有利民族团结与和谐相处。本文从宏观体系、逻辑论和知识论三个角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多维视角比较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李学竹 《中国藏学》2008,24(1):185-189
在西藏现有梵文贝叶经写本中,保存有大量因明学方面的珍贵资料,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既有早期因明的经典原著,也有为数众多的中后期各种重要注疏,内容涵盖了因明学方方面面的各个领域。这些珍贵的因明资料有一部分流传到海外,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因明学研究的内容,为因明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国内还保留着大量的重要因明写本,我国因明学界应该充分利用我们丰富的文献资料优势,加强对因明梵文写本的整理研究,为因明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章比较了陈那《理门论》与法称《正理滴论》在论式方面的根本差异,指出它们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因明体系;论述了陈那论式与法称论式在逻辑原理方面有根本不同,指出了王森先生关于法称在逻辑原理方面完全接受了陈那因三相学说的误解;建议藏传因明学者应重视和研究陈那《理门论》的玄奘汉译本;最后指出了汉藏学者在因明与逻辑比较研究的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8.
郑伟宏 《西藏研究》2021,(1):119-128
玄奘开创的汉传因明忠实地弘扬了陈那因明体系,唐疏成为准确打开陈那因明逻辑体系的一把钥匙。陈那因明是论辩逻辑,其学科性质决定它的两个初始概念同品、异品必须“除宗有法”(论题主项),进而规定了同喻体和异喻体并非全称命题,这必然导致陈那因明非演绎。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9月17—18日,第十二届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铜川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省铜川市人民政府研究室承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杭州佛学院协办,共有来自北京、上海、浙江、西藏、内蒙古、青海、甘肃、贵州、陕西、广东和台湾等地科研机构、高校及寺院的60多位专家学者和汉、藏僧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40篇,围绕"因明与玄奘大师"这一主  相似文献   

10.
民族出版社新近出版了由周季文、傅同和共同编著的翻译教材《藏汉互译教程》。这是一部编排合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而系统的藏译汉、汉译藏教材,值得向读者介绍、推荐。  相似文献   

11.
达哇 《西藏研究》2006,(4):64-73
与形式逻辑一样藏传因明也有自己的“关系”概念和“关系”范畴。形式逻辑主要探讨和研究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而藏传因明不仅探讨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探讨和研究实物间的相互关系,如因果关系、不能共存关系等,这些关系范畴构成了藏传因明独特的“关系”理论。文章试图通过对这些关系范畴的内涵、分类、特征等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揭示藏传因明在这一领域内所取得的独特逻辑成果。  相似文献   

12.
因明是一个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学科,其中关于推理的知识有很多,本文通过两个在法律推理中的例子说明,因明中的因三相、合离规则等均可在法律推理中得到相应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藏传因明推理的概念、全称消去后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以及推理的格式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不准确的定义会导致演绎推理外延的划分出现问题,不存在"喻"的名实矛盾,藏传因明推论式的三个种类是不能混淆的;全称性质命题和单称性质命题区别明显,不能把用单独的词项表示的因三相形式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等同起来;比较因三相与直言三段论时,必须把命题化成规范形式再按照三段论的基本规则进行推理,法称论师在推理方面的贡献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4.
在藏传佛教影响日益扩大的今天,五明佛学院依托于藏汉民族的深入交往,不断发展繁荣,是藏汉文化进行广泛交流的活跃前线,其典型文化交流贡献可概括为传汉入藏、传藏入汉以及提供文化交流平台三个方面.由于寺院发展的新需要和汉族信徒的新需求,五明佛学院日益超脱于单纯的宗教组织,进而成为藏族文化对外宣传、藏汉文化有益交融的典型场所,这一趋势具备深刻的历史和思想基础,也必将在今后长期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5.
在藏传佛教影响日益扩大的今天,五明佛学院依托于藏汉民族的深入交往,不断发展繁荣,是藏汉文化进行广泛交流的活跃前线,其典型文化交流贡献可概括为传汉入藏、传藏入汉以及提供文化交流平台三个方面。由于寺院发展的新需要和汉族信徒的新需求,五明佛学院日益超脱于单纯的宗教组织,进而成为藏族文化对外宣传、藏汉文化有益交融的典型场所,这一趋势具备深刻的历史和思想基础,也必将在今后长期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6.
沙勇 《回族研究》2012,(4):27-31
洮岷地区自古是内地进入藏区的门户,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决定了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对这一区域的经营,明朝也不例外,自建立初期就着力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和管理。明初大批汉、回移民迁入,他们与当地土著藏族相互协作,相互依存,共同开发洮岷地区。到明中后期,居于这一区域的汉、藏、回三个主要民族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形成了互惠共生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媛 《中国民族博览》2023,(24):217-219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英汉互译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然而,在英汉互译中,由于不同文化的差异,常常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同、语言习惯的差异、文化概念的缺失、审美差异以及法律、政治、经济等体系的差异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英汉互译的准确性和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英汉互译,需要加强文化视角的理解和应用,找到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和水平。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在英汉互译中常见的文化视角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为184410人,有藏、汉、土、回、蒙古等12个民族。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许多村落具有各民族杂居村落的共同特征。本文将借用费孝通教授提倡的“从小处着手、以见大”的社区分析方法,对天祝县汉、藏民族杂居村落的经济民俗进行客观而真实的描述,试图为中国社会以“大杂居、小聚居”为特征的民族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个切片。  相似文献   

19.
阿拉善阿旺丹德尔拉然巴是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期,精通蒙、藏及古梵文的著名学者和佛学大师,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蒙藏语法大师、辞学家、翻译家、宗教哲学家、因明学家、文学家的美誉。本文通过对阿旺丹德尔拉然巴因明学著作研究的介绍,期望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这位对蒙藏佛教文化交流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学者,并对他本人及其他对佛教逻辑所作出的贡献给予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杭州西湖宝石山造像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杭州西湖宝石山摩崖造像遗迹,分造像年代为元明两期,归造像类型为藏汉二式, 并就石刻造像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历史背景及梵文摩崖等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宝石山造像集汉藏雕刻艺术于一崖,对研究藏传佛教在南方地区的传播,汉、藏佛教造像图像学与风格的演变,以及汉、藏佛教艺术的交流影响都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