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近代保险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兴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社会的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客观存在是保险产生的前提条件。中国古代实行各种赈济制度,但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以储粮赈济为主要内容的传统保险不可能向近代保险转化。近代保险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1840年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适步发展和西方近代保险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民族保险业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和舆论准备。外商在华保险公司,利用政治特权、培植买办势力、垄断保险市场,攫取巨额利润,致使大量白银外流的严峻事实,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华商遂自办保险,维护民族利权。从1865~1912年,华商经营的保险公司已达35家,表明中国民族保险业已经兴起。  相似文献   

2.
华洋之争与抗战前的广州煤油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初期起,中国煤油市场逐渐被美孚、亚细亚和德士古三家外商公司垄断。为打破这种局面,30年代时大批广州华商通过炼制土制煤油,力图与外商三公司争夺广州煤油市场。然而经过一番激烈竞争,由于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以及当时广东陈济棠政府为换取外商预缴煤油营业税款而放弃支持华商,最终导致广州土制煤油市场瓦解。  相似文献   

3.
近代福州地区兴起的小保险,属于人寿保险范畴,在当时恶劣环境下兴盛一时。由于其额度小、办理方法简单、费率灵活,适应当地普通民众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商保险公司对华商保险业的控制,为我国人寿保险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重庆是保险业在中西部首次开放的试点城市 ,这意味着重庆保险业将会全面与国际市场接轨 ,在得到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 ,又会受到来自国际保险业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初,外商保险业登陆中国,并在此后的岁月当中,完全垄断和操纵着中国新兴的保险市场.外商保险业的大举涌入,一方面攫取了巨额保险利润;另一方面又向近代中国输入了一种先进的经济补偿制度,促成民族保险业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外资保险的进入对中国保险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菲德模型构建了一个合理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外资保险的进入对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对华保险业的投资在国内保险业市场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应,揭示了外资进入对国内保险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清季华商附股外资企业之得失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商附股外资企业是清季华商投资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使华商积累了资金、技术、企业管理经验,造就出一批颇有作为的企业家,使部分外资企业转化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直接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社会的进步.华商附股的资金,往往被外商用来打击华商企业.个别洋东无视华籍股东的权利.这与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以及清政府缺乏一套必要的外商投资管理法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后 ,开放中国保险市场是必然趋势。外来保险公司的进入 ,会对正处于发展中的重庆保险业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文章根据重庆保险业的现状和保险业发展的趋势 ,提出了重庆保险业入世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保险业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在市场竞争规模、经营管理手段、保险营销方式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但是,中固保险业仍是个幼稚产业,与世界保险业之间差距还很大。本文分析了国内保险企业的经营数据,并与国际部分保险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国内保险企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经营差距产生的内在原因并对此提出发展建议,希望对国内保险企业的运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1895到1937年,为同外商争夺航运市场,华商码头货栈业经历了解禁到初成规模再到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及黑龙江中下游流域。其特征一般体现在:码头货栈业形成了初步的体系,保障了货物顺畅转运,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华商创建了不同类型的货栈,改善了货物仓储的效率,提高了我国码头货栈业的竞争力;货栈业成立了行业公会,制定了规章制度,推动了传统货栈业的近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