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核心提示:华语文化语境下的香港社会工作实践,对内地有颇多的借鉴。为深层次解读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脉络,我们特别邀请了香港理工大学副研究员温颖娜。就“教育与注册”、“服务类型与内容”、“服务评估与问责”、“人力资源管理”、“财政与资源”以及“社会政策”等六方面分别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
“九七”后香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封小云“九七”之后,香港经济将与内地经济更为密切地结合在一起。香港将在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作为从海外向中国内地转移资金和投资的中心;为中国对外经贸提供服务基地;华南地区出口导向加工业的利润中心;中国建立...  相似文献   

3.
老年社会福利的香港模式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祖云  田北海 《社会》2008,28(1):164-164
香港的老年社会福利由老年社会救助、养老保险和老年福利服务三大子系统构成,并具有福利主体的多元化、福利对象的补救性与普救性兼顾、高福利支出与低福利系数并存、高福利服务质素及福利资源有效整合等特征,同时也存在着福利经费来源可能单一化和非政府福利服务机构可能“行政化”等问题。香港老年社会福利模式对于内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1年10月15~17日,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MSW)教育中心和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联合主办,爱德基金会协办的第五届华人社会社会工作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匡亚明报告大厅举行。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国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研讨会共有二百多位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日本、新加坡的知名社会工作专家、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者和社会工作实务界的代表参加,共收到论文118篇。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制度是促进人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的基本法律制度。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内地应与香港特区加强各方面包括法律及其相关制度的横向交流。通过对香港与内地知识产权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借鉴,完善中国内地惩治知识产权犯罪的路径,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实现刑事正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内地与澳门、香港分别达成的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判决的两个安排,是中国区际私法领域的重大成就。两个安排在适用范围、相互认可和执行的条件、程序以及草拟草案时依据的参照模式等方面有所不同。目前采取的安排模式是内地与特区的一大创造,是在“一国两制”下内地与特区司法运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香港的社会福利体系香港平安钟的产生与发展是与香港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紧密联系的,而香港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是与香港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它之所以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完全是香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与内地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方面政府主导地位不同,香港社会福利是从民间慈善事业发展而来的。现代香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发展市场经济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看到香港问题是由中英之间三个不平等条约所造成的同时,充分认识香港发展市场经济的历程,对于贯彻执行“一国两制”和发展中国内地的市场经济都有积极的意义。英国在强占香港以后,着手在香港建立市场经济制度,使香港在政治上脱离中国的同时,也走上了资本主义式的市场经济道路。本世纪下半叶,香港凭借着市场经济的制度和全体港人的努力奋斗,实现了经济起飞,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由此,香港不仅对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在对内地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上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香港禁毒模式概况及特点 2010年8月11日到15日,笔者作为内地代表赴港参加一年一度的“四地杰出社工学生研讨会”,主题是“毒潮——社工新挑战”。  相似文献   

10.
华语文化语境下的香港社会工作实践,对内地有颇多的借鉴。为深层次解读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脉络,我们特别邀请了香港理工大学副研究员温颖娜,就"教育与注册"、"服务类型与内容"、"服务评估与问责"、"人力资源管理"、"财政与资源"以及"社会政策"等六方面分别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黄晓星  熊慧玲 《社会》2018,38(4):133-159
社会工作近十年来在创新社会治理的推动下发展迅速。本文将重点关注于社会服务组织的服务供给过程及其导致的社会服务困境。通过对治理情境的拓展分析,引入过渡治理情境概念,分析我国社会服务供给。在此情境下,本文以Z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例,围绕自由裁量权这一概念讨论社会服务组织的服务供给策略及其所导致的服务困境。在过渡治理情境中,消极的自由裁量权与社会工作的半专业化发展结合在一起,社会服务组织选择了“活动化”和“指标化”的服务供给,令社会服务处于创新和碎片化之间,而导致社会服务陷入困境。社会服务困境根源的解决在于建立合作的治理情境、强化本土化社工专业力量以及充分发挥第三方的社会服务供给效力。  相似文献   

12.
在香港,"照顾长者"已成为政府的策略性政策目标之一。社区支援服务和院舍照顾服务成为香港安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柱。如今,香港院舍照顾服务已形成了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特点,拥有较为成熟的运作机制。与其他学者对香港养老服务的探讨不同,本文从院舍照顾视角出发,将院舍照顾作为一个单独的子系统进行分析,对香港院舍照顾服务的发展、运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内地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从德 《社会工作》2014,(1):92-99,110
香港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迄今为止已有近四十多年的实务服务历程。在回归前的港英当局、回归后特区政府和众多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以及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努力下,香港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逐渐发展成一个标准化、体系化的社会福利服务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香港社会中青少年群体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详细介绍香港的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总结香港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经验,并对内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段塔丽 《社会工作》2014,(6):125-132
性别问题曾经是内地与香港政府社会福利政策制定过程中易被忽视的政策"盲区"之一。内地与香港尽管在社会福利政策的价值取向、女性所获得的福利水平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两地政府在社会福利政策制订过程中所存在的性别"盲点"却成为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政策不能满足性别利益需求的共同制度缺陷。这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性别盲区",无疑对女性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如何从两性平等的角度出发,反对性别歧视,倡导针对女性群体的社会网络支持和社会资本建设,加强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应成为今后两地政府社会福利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在香港,无论是接受政府资助的社会服务机构,还是自筹经费的社会服务机构,都必须面对评估和问责的要求。不同的是,前者主要接受资助方——政府的评估与问责,而后者更多是向社会公众“交代”。  相似文献   

16.
梁镗烈 《社会工作》2010,(13):21-22
近日内地及香港皆出现了不少有关社会工作未来发展的讨论。先有自4月中开始,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委托社会福利咨询委员会所进行的《香港社会福利的长远发展规划——咨询文件》,从而探讨如何能适切地响应香港社会多元化的福利需求。香港社会工作业界人士亦自行筹办了不少探讨本土社会福利发展方向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7月1日,香港已顺利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表法》,坚持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保持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基表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根本大法,同时,也是一部全国性法律,内地的各部门,各地区处理涉及香港的事务,也必须遵守基本法,按基表法的规定办事。为了更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法的内容,我刊将分两期转发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编写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一百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香港社会保障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逐步建立起了一套适合自身特点,高效、科学的社会保障体制。这一体制是以政府供款的综合援助金为主体,以公屋制和雇主责任制为两翼,在保障市民安居乐业,保证香港社会的繁荣、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举世公认的重要作用。目前,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能否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制,已成为制约改革成败的关键。固然,内地。与香港社会制度不同,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也有一定差距,内地也不可能照搬香港的社会保障模式。但是,我们毕竟可以从香港社会保障的经验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一、…  相似文献   

19.
万玲 《探求》2015,(6):38-43
广州市外来人口众多,如何满足这一群体的社会服务需求,实现社会服务的均衡供给,是新时期解决外来人口问题的紧迫任务。本文以广州市两个典型的外来人口聚居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梳理,对广州市目前在外来人口社会服务供给方面的经验与问题进行总结,以期能为各地外来人口的有效管理和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香港与内地收养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两制”的方略,使香港与内地的收养制度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各具特色、各施其责。探寻两地的收养立法,既有利于两地收养制度的沟通与借鉴,又有助于日渐频繁的两地收养关系的协调与规范。一、立法渊源香港和内地具有现代理念的收养立法,均诞生于本世纪。早在SO年代,香港便着手进行收养立法。1956年Ic月颁发了《领养条例》(简称《条例》),共计25条。在1973年以前,香港的收养行为采双轨制,即华人收养子女,适用中国的传统习俗,订立书面契约或过继文书,上述契约或文书须报香港有关官署注册;英人收养子女,须依据《条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