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西三角经济协作区的建立对西部大开发乃至中国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系统论角度分析西三角区域经济协作的功能及影响因素,西三角区域经济协作的系统开放性、秩序性、持续性等重要问题,认为西三角区域经济协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要使西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得以和谐、有序、持续发展,必须从系统论的高度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点—轴”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以及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等为依据,对“西三角”经济圈中旅游区域协同和空间一体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以成都、重庆、西安为三个增长极,以西成高铁、成渝高铁、西渝高铁为三轴,以自然生态、历史遗迹、民俗文化、都市休闲为内容的“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模式。同时,由西安往北、重庆往东、成都往西三个方向,拓展出“西三角”的外向空间。从旅游资源错位开发、旅游产品及线路一体化和旅游区域合作协同三个方面提出“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路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西北地区在利用第二亚欧大陆桥实现向西开放的战略中,不仅应设立西北经济协作区,着力对西北地区的主要区域政策进行协调和统一,而且还需要中央从政策上给予扶持。  相似文献   

4.
"西三角地区"是国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交通、电信、餐饮等各项服务措施都逐步到位和平稳运转的过程中,对于"西三角地区"的体育登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营销也让许许多多商家看到了商机,从"西三角地区"的体育登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营销策略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5.
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区域经济系统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首先,从本质上来说,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耗散结构系统。其次,对区域经济系统的演进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阐释了区域经济系统研究的基本原则、内容。  相似文献   

6.
广西环北部湾三角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环北部湾三角区包括南宁、防城港、北海和钦州四市,是广西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大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在这一区域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这一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使命和三大战略构想。这三大构想是:组建外向型产业肌体、构建区域经济网络及沿海与内地(西南)经济协作。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借鉴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和方法,从系统论的角度,界定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特征和层次,为区域创新系统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论述了建立西北经济协作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对西北经济协作系统的主要任务进行了研究和界定,最后提出了促进西北经济协作系统建立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使我国城市与其区域发展日趋紧密,因而可将城市与区域视为一个有机系统.从哲学视角回顾了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系统思想演变,并以系统论的观点总结了城市--区域系统的基本特点,最终提出了用于引导我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0.
从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成效三个维度构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选取我国30个省级样本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深入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东强西弱”阶梯式分布格局;创新能力高的区域高度集聚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区域。最后,依据实证结论创造性地引入雁阵理论,构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大国雁阵模式,并探讨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西部开发中以成渝经济区和关中经济区为主体形成"西三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符合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也顺应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该区域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也面临地理阻隔、经济流向差异、文化差异以及行政区经济思维等困难,因此应该从加快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打造区域内外物流网络和完善城市体系等方面加以推动。  相似文献   

12.
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根据系统论构建“高技术产业——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理论,分析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外在、内在条件,在此基础上探求系统协调发展的演化模式,为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构建湘鄂渝黔边区经济协作区是湘鄂渝黔边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构建经济协作区符合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和经济特区思想以及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构建湘鄂渝黔边区经济协作区的对策主要有:设置协作区的机构,打造贸易核心区和经济增长极,培育资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建立和完善市场结构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90年代亚洲—太平洋地区新的地缘政治和区域经济格局;以亚太新形势为基础,探讨了我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圈层开放战略总体框架;提出了建立中国东部临海经济协作区这一中国90年代地缘政治战略的现实思考;讨论并展望了该一临海经济协作区组成部分的南北经济协作区的现实可行性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发展重庆总部经济助力打造西三角增长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总部经济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国许多大城市得到迅速发展,其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已经显现出来。发展总部经济可以推动重庆走向国际化、全球化,同时为打造中国西三角经济圈这一新的增长极助力。文章从总部经济的内涵特征出发,分析了总部经济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并分析了重庆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与优势,提出发展重庆总部经济以带动"西三角"经济圈的初步相关政策建议措施,以期为重庆市总部经济的发展以及西三角经济圈的构建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结合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特点,从对泛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状态的实证研究入手,深入地探讨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关系的协调发展及利益调节机制、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及保障机制、区域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及互动机制、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及生态补偿机制、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的动态协调及流动...  相似文献   

17.
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系统论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的旅游资源评价是区域内旅游资源优化组合和合理开发规划的重要基础.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区域内各种旅游资源之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开放式的区域旅游资源系统.因此,区域旅游资源评价是由旅游资源要素评价、旅游资源组合评价和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所构成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的兴建,不仅创造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奇迹,也给我国流域经济开发和非自愿工程移民的安置提出了新的课题———三峡库区区域经济社会的开发与发展。经过20年的工程建设和移民开发,库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果,三峡库区的特殊战略地位也日益显现。本文以“大西三角”、“西三角”以及“长江三峡库区”这三个层次的区域合作为背景,提出了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经济区“云开万”区域联合体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9.
[摘要]从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以及东西部地区自身发展需要来看,东西部地区开展经济协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构建基于共生理论的经济协作机制是东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保障。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协作在利益诉求、制度环境、地方保护主义、利益协调以及观念意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应从制度环境、组织体系、社会资本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构建东西部地区经济协作机制,以使东西部地区互惠共生、协调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以区域政府合作促进区域合作是建设“粤赣湘红三角经济圈”的理性选择。红三角区域政府合作的现实障碍主要表现于合作观念上存在过强的地方保护主义,体制上缺乏权威的组织协调机构以及制度上缺乏有效的区域合作法律法规等。结合红三角经济圈的实际情况,本文从合作理念、合作机构、协调机制和合作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红三角区域政府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