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以后,必须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斯大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合作化理论,亲自领导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并在世界上最早建立起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虽然借鉴了斯大林和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经验,但并没有囿于斯大林的理论观点和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具体做法,而是把马列主义的合作化理论同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实行了一些既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急于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原因新探章前明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农村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这场运动曾对苏联社会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它直接促成了新经济政策的终止和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而且对以后苏联农业的发展带来十分消极...  相似文献   

3.
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第一次开创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联农业的发展 ,为迅速改变当时苏联内外交困的被动局面 ,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当时推进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条件是不成熟的 ,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展开的一场过早过急过快的运动 ,曾付出高昂的代价 ,留下深刻的教训。分析和研究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总结其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 ,对于我们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斯大林农业集体化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入手,提出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不是单纯的农业经济改造活动,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运动,是苏联历史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农业改革的蓬勃发展,国内史学界和经济学界对苏联农业集体化问题的研究,也更加广泛和深入。本文不准备过多涉及苏联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本身。仅想就开展全盘农业集体化的前提之一,苏联农村生产关系的性质这一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再明确一点就是:20年代苏联农村生产关系是什么性质的?是旧的资本主义,还是新的社会主义?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将直接影响对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认识和评价,而且也会影响对苏联整个30年代政治和经济领域内斗争诸问题的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的心理特点对苏联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产生极大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 :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使斯大林过早提出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并过早地发展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心理更加速了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进程 ;斯大林粗暴、专断的个人性格对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是肖洛霍夫及时、真实、全面地反映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作品。以严肃的现实主义手法,切中时弊,大胆地揭露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左倾路线及其严重恶果。但由于种种政治原因,评论家们对这一关键问题一直不敢问津,至使评论牵强附会,无的放矢。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的情节构架及人物设置的具体分析,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以还小说之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的农业合作化理论强调不能用强制的办法去剥夺小农;列宁要求通过农民自愿的合作化,把农民经济引向社会主义经济。斯大林农业集体化的理论与农业集体化运动违反农民自愿原则,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对富农实行错误的过火政策,从而导致苏联农业生产的严重破坏与长期滞后。评价历史上的经济建设与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务必坚持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盛世才时期新疆的农业机械化运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初,新疆曾掀起过一次为期十年左右,以推广新式农机具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机械化运动。这次农业机械化以从苏联进口新式农机具为农机来源,以政府自上而下的大力推广为主要方式,对提高新疆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快新疆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新式农机具所需零部件全部依赖进口,自己无法生产,结果是当苏德战争爆发和盛世才反苏后,苏联中断对新疆的农机出口,这场农业机械运动被迫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10.
苏联东欧裂变与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东欧裂变与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问题吴楚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阶级的联合”,正像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团结了占各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被压迫人民,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剥削的社会主义国家。今天,当我们...  相似文献   

11.
勃列日涅夫时期工业化发展迅速,同时,也加大对农业投资力度,注意减少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但是,由于固守农业集体化政策以及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农业生产率长期低迷,农民的政治态度消极淡漠,直至1991年苏联共产党垮台、国家解体,农民始终反应冷漠,没有站出来挽救苏联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12.
苏联演变的性质是资本主义的全面复辟,这是历史的倒退。苏联演变的过程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激烈的阶级斗争,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苏联演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不能把苏联演变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经济没有搞好。苏联演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苏联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共产党提出并执行了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是共产党本身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虽然震撼了世界,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和灾难,但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曲折前进的,有高潮,也有低潮,低潮中孕育着新的高潮。马克思主义者应从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和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坚定社会主义必胜信心,迎取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苏联的集体农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农业生产组织,是苏联农业生产的主要支柱。应当承认,在斯大林领导的时鳓,集体农庄经济确有很大的发展,采取全盘抹煞的态度是不恰当的,但是,也应当承认,它的发展远未达到苏联党和政府预定的目标。苏联的农业始终是制约整个国民  相似文献   

15.
农业落后一直是苏联的国忧。勃列日涅夫任内,把发展农业列为头等任务,向农业投入巨资,又在继承公有制农业方针的同时,发展农工综合作和跨单位协作,开始迈出农业产业化步伐,同时,保证庄员收入高于同期美国农业工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的合作化,是五亿多农村人口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通过合作化的途径对农村的个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项基本原理。这个问题,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1894)一文中,列宁在《论合作制》(1923)一文中,都是讲得很明白的。斯大林并且把这个理论付诸实践,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了农业集体化的胜利。我们搞农业合作化,是依据了马列的指示,也参照了苏联的经验的,并不是自己的新发明。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为推动农业大生产运动的蓬勃展开,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有些执行得很好,但也有些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实施。这既反映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农业大生产运动的艰巨性、复杂性和不平衡性,又反映了政策与效果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国共合作视阈下的中苏文化协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联苏”是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主要外交政策,对苏联文化的介绍也自然成为抗战文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特殊关系,使得“和共”与“联苏”相互关联。中苏文化协会对意识形态的淡化,对苏联文化的全面介绍和研究,为国共在文艺领域的合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9.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代末期,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行了一次明显的政策转变,使原来沿着新经济政策轨道稳步前进的苏联,突然象一匹脱缰的马狂奔起来。在斯大林的领导之下,在辽阔的苏联国土上,兴起了高速度向工业化进军的热潮,掀起了农业集体化的风暴,接着又开展了令人怵目惊心的肃反运动。正是在这一时期,逐步形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论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灵活性和多样性魏兴社会主义经济应该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式?它应具有什么特点?这在解放初期,由于我们还没有自己的实践,而只有苏联的方式和体制,因此,需要向苏联学习。那么如何对待苏联经济,刘少奇认为应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即苏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