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个有利于”标准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徐仲伟一九九二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是把党和政府自身的工作作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检验对象的。“三个有利于”是作为判断我们搞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即姓“资”姓“社”的标准提出来的。党的十四大以来概括的“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的提法是对“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的合理扩展 ,而不是否定。  相似文献   

3.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首次提出“三个有利于”是评判我们改革开放措施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极大地冲破了禁钢在人们头脑中姓“社”姓“资”的阴霆,掀起了改革与发展的新高潮。今天,我们的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有着十分深远的时代意义。一、坚持“三个有利于”,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冲破“左”的思想干扰。回顾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我们便不难发…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的南巡谈话,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新思想、新概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有力推动了90年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但是,也应看到,人们在学习、贯彻邓小平南巡谈话时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如对姓“社”姓“资”问题与三个“是否有利于”标准之关系的理解,就存在  相似文献   

5.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也是判断我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精神的最好体现。“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是邓小平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大致可分为5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思想解放有四次高潮,第一次以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为标志,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解决了对领袖人物的个人崇拜。第二次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为标志,它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束缚,解决了对计划经济的崇拜。第三次以1997年江泽民“5.29讲话”为标志,冲破了姓公姓私的束缚,解决了对单一公有制的崇拜。第四次以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标志,冲破了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的束缚,解决了对GDP的崇拜,现在正兴起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7.
中央十五大坚持邓小平改革路线,初级阶段理论奠定深化改革基础改革以来,结合中国改革的实际需要,理论界出现了三次重要的突破和发展。第一次是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承认一切理论和政策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给否定文革开始改革创造了理论前提;第二次是关于“姓社姓资”的讨论,承认社会主义可以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为发展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要素市场扫清了障碍;第三次是目前刚刚开始的关于“姓公姓私”的争论。关于“姓公姓私”的理论,背后涉及的实际利益关系,是关于国有企业的比重问题。经过争论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国有资产将缩小…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左”的理论和实践的拨乱反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论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但必须将其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存在为既定前提的。邓小平的“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标准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相联系,它不是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而是判断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重大的意义,它要求结束姓“资”姓“社”的无谓争论,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同时表明中国切实走出了一条自强之路,昭示了中国历史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人的价值,人的生活受到历史的关注、肯定,中国最终因此走出王朝更替的历史循环。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盖源于姓“社”、姓“资”的争论,后也延及社会主义事业的方方面面,成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所谓“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这个标准不仅是一个认识的标准,更是一个实践的标准。我们正在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经济、政治方面的发展战略必须按照“三个有利于”去操作和实施,文化方面的发展战略同样需要遵循“三个有利于”来选择和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