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季氏》“均无贫”本意辨析王铮《论语·季氏》是一篇先秦时代的散文经典,后世学者注解颇多。原文记载有孔子这样一段话: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故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今人通常认为“均无贫”一语,是指财富分配及结果而言,如...  相似文献   

2.
经书引论     
《易》、《书》、《诗》、《礼》、《乐》和《春秋》六部典籍原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在整理古文献的基础上编定的,作为孔子办教育的教材流行于春秋战国之际。所谓“六经”之名,到战国后期才出现,见于《庄子·天运篇》和《荀子·劝学篇》。但是,当时未被社会承认,而定为一尊,成为经典著。到了汉代,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儒家的学说典籍便成为社会统治思想。因之,汉代文人才把《易》、《书》、《诗》、《礼记》和《春秋》称为“五经”。 有关“经”的解释,班固在《白虎通》一书中解释为“常”,即常道的意思。据此,柳宗元在《断刑篇》中…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新编语文教材的教学重点内容,而语感训练又是在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我校中文系副教授李竑参加编著的两本中学语文教学法著作:《新编中等学校语文教学法》(司君恒主编)、《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训练》(鱼浦江主编),均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88年8月出版,已在我校和各参编教师任教的学校开始使用。在前一本教材里,李竑编写了第十一章语文教真的运用,近三万字,详尽地论述了各种语文教其运用的意义、运  相似文献   

5.
武砺兴 《社科纵横》2002,17(1):56-56
孔子乃万世师表 ,其生卒时间不可不详。现今通行的说法是 ,孔子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 ,卒于公元前四七九年。 (见王力《古代汉语》、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杨伯峻《论语译注》说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一说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 (《公羊传》和《谷梁传》) ,即公元前五五一年 ) ,一说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 (《史记·孔子世家》) ,相差仅一年。前人为此打了许多笔墨官司 ,实在不必。死于鲁哀公十六年 ,即公元前四七九年。终年实七十二岁。”关于孔子生卒时间 ,公羊高《公羊传》载 :“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 ,孔子生。”谷梁赤《谷梁传》载 …  相似文献   

6.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巳矣。子曰:“吾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以上所引孔子的话,并未见于《论语》中。故司马贞的《索隐》说:  相似文献   

7.
在高师专科当代文学教材建设中,《当代文学新编》的出版、发行与使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当代文学新编》由通化师院张暹明、呼兰师专李计谋任正副主编,张、李及西安师院王仲生、阜新师专王宗仁、包头师专赵锡五人编写。《新编》严格遵循高师专科中文专业教学的目的、任务与要求,并不侧重于史的论述,而是  相似文献   

8.
《中外历史新编》(世界古代史)(以下简称《新编》)系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杨邦兴等同志主编的。比较已问世的各类世界通史教材、史纲等,《新编》有许多独到之处。在配合高校历史专业教学、学生自学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新编》的创新之一是,在浓缩了史料、史实基础上,为了拓展读者思路,加深对某些重要历史问题的理解,每章之后,除了列出了复习题、课外作业,并且每章均以总结性的“学习与思考”作为结语。作者这种做法独具匠心,有力地配合了历史专业教学活动,更有宜于学生或读者把握重点、难点,在历史学习中有主次分明之感觉。也有…  相似文献   

9.
在纳撒尼尔·霍桑的《年轻的古德曼·布朗》、玛丽·麦卡锡的《向导》和我国作家孔捷生的《北京马拉松》①中有若干可识别的神话原形。同样的神话原型同时出现在这三位国别、时代迥异的作家的作品中实在令人惊异。按照美国哲学家威尔赖特的说法,“原型是对于人类或至少对大多数民族来说具有相同或类似意义的象征。”②“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事实,某些象征,诸如天父、地母、光、血、上下、轮轴等,反反复复地重现在许多彼此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相隔得非常远的文化中,在它们中间不可能有任何历史的影响和因果关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并无联系的重…  相似文献   

10.
闫胜男 《生存》2020,(12):0066-0066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阅读能力的评价一直是语文评价中的难点,若要让评价更具有效性、针对性,应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区别对待,现在就以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理水》试题为例,说一说其对“新编类小说”阅读评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诗经》中的《秦风·蒹葭》就属于这样的作品。近年出版的一些古代作品选本和高校某些教材都选入了它,对它详加注释和分析。随着电视剧《在水一方》的播放,江南塞北的青年男女部哼起了由它改编的抒情小曲,陶醉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之中。  相似文献   

12.
新编《辞海》下册4290页“刮地皮”条,举书证为:《新唐书·程晔传》:“[李固烈]请还衡州,既治装,悉帑以行。军中怒曰:‘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按:此条书证谬误有三:一是拼“日华”二字为一字“晔”,造成人名误称,引起篇目之误,《新唐书·卷二一三》作《程日华传》;二是引文首句方括号,只应施于“李”字,“固烈”之名为原文所有,不当括入;三是地名本作“恒州”,引  相似文献   

13.
诔辞初探     
中国古代祭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诔辞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诔辞,又称诔文,简称诔,它是古代祭文的一个大类。《周礼·春官·大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诰,四曰会,五曰祷,六曰诔。”郑《注》:“诔,谓积累生时德行以锡之命,主为其辞也。”《春秋·(左)传》曰:‘孔子卒,哀公诔之。’”《礼记·曾子问》:“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礼也。”郑《注》:“诔,累也,累列生时行迹,读之以作  相似文献   

14.
《诗经·国风》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当时现实表示强烈不满的诗作。这种诗作,既有“劳者”对剥削的抗议,也有“穷者”对处境的披示,等等。笔者曾在一些文章中,分析了“劳者”之作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被编于《诗经》的意图。本文想对“穷者”之叹的诗作,进行一些剖解。在我看,《秦风·权舆》、《陈风·衡门》、《曹风·  相似文献   

15.
1 《金瓶梅》的抄本在1596年 即已问世,它的问世,立即引起了 读者的强烈反响。到1617年,刻本《金瓶梅》得以面世。许多作家、评论家对它进行了评论,其中较著名的是对《金瓶梅》进行“专文”论述的六个序、跋。按时间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 (1)谢肇 的《金瓶梅·跋》 (2)欣欣子的《金瓶梅·序》 (3)廿公的《金瓶梅·跋》 (4)东吴弄珠客的《金瓶梅·序》 (5)谢颐的《金瓶梅·序》 (6)《满文译本金瓶梅·序》 对《金瓶梅》进行艺术评价,是这些《序》、《跋》的共同主题。 欣欣子《序》,对《金瓶梅》给予很高的评价。首先,它认为此书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91年第2期报道,为纪念捷克作家、教育家、神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扬·阿莫斯·科缅斯基诞生400周年(1992年3月),苏联科学院将制定一套纪念活动计划,为此成立了以苏联科学院副院长B.H.库德里亚夫采夫为首的组委会。  相似文献   

17.
上博简《诗论》评《诗》,惜墨如金,对于某首诗的评论,一般只有几字,少则仅用一字。而对于《葛覃》一诗则有大段评论,足见孔子对于《葛覃》一诗的重视。通过分析《诗论》中评述《诗·葛覃》的内容,愚以为有助于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廓清历来聚讼不休的诗中“采葛女”的身份,进而比较准确地理解诗意;从上博简《诗论》看《诗经·葛覃》所反映的周代礼俗@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①将第24号简系连于第16号简之后,是李学勤、廖名春、姜广辉等先生的卓见。就两简内容上看,皆有“吾以某诗得……”之类的句式,而16简末句与24简首句…  相似文献   

18.
1987年1月,巴黎普隆出版社出版了祛国作家爱弥尔·左拉的遗作《调查札记》(Carnetsd'enquetes),这本书是作为该社《人世》(Terre Humaine)丛书中的一辑由左拉著作研究专家亨利·密特朗转授整理之后发表的,标题也是由密特朗教授命名,出版时使用了“未曾出版过的一部法国民族志”这一副标题。《调查札记》是一部有692页篇幅另加32页照片的巨著,卷首有《人世》丛书主编让·马洛里写的介绍和本书主编亨利·密特朗写的序言。《调查札记》是一部意外发现的著作,这表明左拉不仅是小说家,同时也是民族志学者。为了写出《卢贡-马卡尔家传》这部大型  相似文献   

19.
书卷误称     
修订本《辞源》二册1240页“拈花微笑”条,概述语源书证云:“相传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惟迦叶破颜微笑。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见《五灯会元·卷一·边叶佛》。”按:此书证概述谬误有二:一是篇名误称,考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文在《释迦牟  相似文献   

20.
1992年5月间,一场围绕电视剧《墨菲·布朗》而展开的争论曾在美国举国上下激烈地进行。墨菲·布朗是一名普通女子,她不喜欢结婚,可是却非常热爱孩子,她有好多非婚生的子女。《墨菲·布朗》播映后,美国副总统丹·奎尔立刻发表尖锐的评论,猛烈抨击墨菲·布朗不相信婚姻却热爱孩子的思想是“荒诞不经,将把美国的社会结构引导到邪恶的轨道上去。”丹·奎尔认为,那些非婚生孩子从一降临人世后就与“苦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