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李越 《兰州学刊》2012,(4):220-222
基督教信仰和近代中国社会民间信仰传统是严重对立的。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就是与中国原有民间信仰组织体系争夺信众的过程。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而言,近代很多民众之所以入教也和民间信仰问题密切相关。民众入教后的某些行为反映出其思想深处所潜藏的神功崇拜观念。  相似文献   

2.
家庭夫妇伦理近代变迁的民间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一般认为,中国以男女平等为基础的近代家庭伦理是维新时期明确提出的,主要是西方社会平等观念影响的产物。本文则通过考察后指出,维新运动以前一些通商城市里首先出现的单身化和小家庭化,以及妇女走上社会谋生的生活方式变动,是中国近代家庭伦理萌生的启动条件;而男耕女织劳动分工、夫妇对等的传统民间生活伦理是中国近代家庭伦理演生的主要内在源流,由此演化萌生了男女并立、夫妇为友的近代家庭伦理。由此表明,中国近代家庭伦理的最初演化萌生,主要不是受西方观念的影响,而是城市化、商业化社会变动带来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变动的伴生物,具有中国社会内部民间生活变动的社会基础和民间生活伦理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间信仰里的某些文化观念,虽有着神秘主义的成分,但在作用于民众心理和行动方面,又有保护山林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一面。如中国民间信仰里伐树的禁忌,是一些自古以来即存在于社会中的信仰风俗,在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和政治变迁之后,直到近代仍然在心理和行为方面作用于民众。  相似文献   

4.
丁戊奇荒中"民捐民办"的晚清义赈事业揭开了中国慈善事业近代化转型的真正序幕,在其之前,中国的慈善事业发生了激烈的演变,传统的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救济已开始向民间下移,这为民间慈善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传统的善堂善会也在救助对象、职能和活动范围方面发生了演变,但这种演变既有缘于近代化驱动力的促使,也有缘于在传统社会里自身自发的变化。同时,在中外频繁的交流中,西方先进的教养兼施理念的形成以及近代化慈善组织的出现,表明中国的慈善事业正在向近代化转变的显著迹象和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的涉外商事纠纷,作为一种法律范畴内的社会关系,对转型期中国的法律变迁,产生了不容低估的影响。从观念层面来看,它推动了近代中国民商立法观念的萌动,促进了中国民间私法观念的培塑和诉讼观念的激扬。总之, 它潜移默化地推进了中国传统法观念的更新,并为中国的法制近代化提供了另类形式的思想源。  相似文献   

6.
西方学界的民间社会(civil society)理论或可作为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视角。19世纪中期以来,西风东渐之下,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资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阶层初步形成,成为近代民间社会的主体力量。"civil society"一词译为"民间社会",或较为妥当:既表明近代中国民间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民间社会的联系,亦可显示开始形成的近代民间社会那种既已开始脱离官方控制,但又未能完全独立自主的过渡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近30年来,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演迁问题的学术研究经历了从西方中心论到中国中心的转变,随之而来的争论是中国近代社会演迁的动力与机制是否来源于传统时代向近代的转移?在社会演迁过程中官方与民间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是官方主导还是民间主导?传统社会形成的地域性在近代社会演迁中是否仍起作用?对近年来关于上述问题研究的简述与反思必将有助于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与近代体育运动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宗教进入中国,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西方近代文化。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解体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近代体育运动,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潮流中传入中国并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的。此后,它逐步取代了传统体育活动,成为中国体育运动的主流。可以看出,体育运动的发展又和宗教的传播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考察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在宗教文化的传播中所产生的影响应以多角度给予评价。对于它在中国宣扬宗教文化的同时传播西方近代体育文化、促进中国近代体育运动发展的积极作用,是要给予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间慈善组织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靳环宇 《中州学刊》2006,(2):111-114
中国具有民间色彩的慈善组织出现于东汉明帝佛教传入之时,宋朝开始出现了脱离佛教教团的纯民间性的慈善事业。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民间慈善事业定型并且最为发达的时代,而晚清时期出现的义赈组织则代表了中国近代民间慈善组织发展的趋势,它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综合作用的产物,具有二者的鲜明特征。中国传统与现代社会中的民间慈善组织具有政治性与民间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后,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加,中国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下观开始受到挑战和冲击,新型的国际观念在中国开始确立.在这一过程中,留学生群体用《春秋》比附公法,为人们接受新型的国际观念架起桥梁;他们积极地向国人介绍近代西方的国际知识和外交观念,使传统的华夷观念彻底崩溃;他们还深刻反思义和团运动中有背国际公法和盲目排外的危害之处,致力于国际法的译介和传播,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为近代中国新型国际观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从清末起,近代中国人开始有意识地传播西方伦理道德思想以变革传统道德及其教育,但直到20世纪20—30年代,近代西方的道德教育理论才系统地传入中国。这一时期,伴随着国内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杜威、涂尔干和康德等人的道德教育理论相继传入,从而促进了民国德育观念的变革。杜威道德教育理论的传播使传统的修身教育向着进步主义德育转变,而几乎同时传入的涂尔干道德教育学说和康德伦理道德思想及其德育观,不仅对此进行了修正,而且也使国内德育观念趋于多元化。民国德育观念的变革构成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均为当前中国德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无产阶级观念的早期展开是以知识分子创造性引入的阶级分析为前提的。根据无产阶级观念所指代的重点社会群体,其早期展开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辛亥革命之前指需要同情的平民;此后至十月革命胜利指得到尊重的劳工;之后四年迅速转变为具有世界眼光的革命团体。无产阶级观念的早期展开是知识分子为改造中国社会而不断寻找革命主体动力的过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引入与传播无产阶级观念,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迅速传播与发展奠定了知识与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薛文彦 《阴山学刊》2007,20(3):65-68
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907年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建立了男女有别、自成独立体系的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系统。女子学校教育正式列入了清政府的学制系统,为女子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法制上的保障。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主流观念直接决定了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和特点。清末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为女性群体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围绕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两大任务提出了哪些思想、观念和主张,这些思想、观念和主张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对社会产生过哪些影响,并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中国近代思想史的逻辑起点是嘉道年间而非1840年鸦片战争,因为嘉道年间复兴的经世思潮使中国传统思想具备了向近代转型的可能性,而发生于此时的鸦片战争,又给经世思潮注入了新的内容,从而使这种可能性成为了现实性.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思想向近代转变,是由来自传统社会、传统思想的内部因素和来自西方文明冲击的外部因素所形成的合力共同推动的.  相似文献   

15.
现实社会生活视野下的隐语行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语言几乎都存在使用民间秘密语的历史或现实.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民间秘密语,不免印有时代与群体的文化痕迹,乃至政治、经济的烙印.人们一向对隐语行话有所误读与偏见,但事实上,流行隐语行话的群体,大多不属于涉嫌犯罪的群体,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的隐语行话,其使用与传承是现实社会语言生活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隐语行话的传承及其引发的一系列语言现象和问题有待于我们的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精神的主流是乐观主义的,这是因为近代中国经历着一个从前现代向现代社会转化的历史过程,现代性的观念前提——进步的信仰或进步主义——的胜利,注定了这个时代的上空高高飘扬着乐观主义的旗帜。中国近代乐观主义首先是一种宇宙观、历史观,同时也表现为认识论...  相似文献   

17.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近代文学观念出现了诸多有别于传统文学观念的新质。但带有复古主义特征的旧文学观念仍没有完全退出文坛。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进步,近代复古主义文学观念自身甚至做出了某种程度的调整,尤其是受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近代复古主义文学理论还表现出了力图顺应时代的某些新特点。对近代复古主义文学观念的传统理解是有偏颇的,因此有对其进行历史的、客观的评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西方哲学、文学观念在中国近代的引入使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国近代文学观念与西方文化发生碰撞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它大量吸收了西方近代以来的社会学说和哲学理论,以西方美学或文学理论的范畴或概念对中国文学进行改造,或以西方文学理论为参照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变革寻找理论依据。与此相适应,中国近代美学和文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也表现出中西融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进化论在近代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与此相适应,在近代思想史上也发生了重要的变革。这就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由传入到传播,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这个时期哲学思潮的主流。探讨这个时期进化论得以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原因,将会加深我们对中国近代社会和启蒙哲学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发展中,社会变迁主导着教育的变迁是一大主流,教育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商人则是传统教育贬抑的对象,社会地位很低.三者关系在近代发生剧变.近代中国内外交困,教育变革成为社会改革的突破口,教育变迁引发社会变迁,商人在近代经济力量增强、社会地位上升,成为连接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经济的中介.由此,近代商人推动了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成为社会改革的先声,教育变迁推动了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