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本文分三个时期论述金代契丹人猛安谋克组织的设立、变化及其设立、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而对金代契丹人猛安谋克组织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金代契丹人的部族和[幺乙]组织的设立、分布、管理以及在这一组织下契丹人的生活状况做简要论述,以期对金代契丹人这一社会组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它源于宇文鲜卑,曾建立了强大的辽国,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金灭辽之后,契丹逐渐与其他民族相互融合,到现今为止已很难找到契丹人的种种生活习俗。本文从契丹的族源入手,通过对契丹人的社会组织、社会生产、婚姻形式、家庭形态四个方面的论述,让人们对契丹人建国以前的生活形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猛安谋克是金代特有的一种制度,研究它的起源,对于了解猛安谋克的内容、性质和作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猛安谋克的起源,目前史学界存在着多种不见的见解,最流行的是氏族部落起源说。例如由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说:“阿骨打称帝以后,扩充和整顿了金朝的军队,推行了猛安谋克制度。猛安谋克原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  相似文献   

5.
辽代契丹人“畜牧”、“畋渔”这一生活方式,从形成的原初意义上说,是特定地理环境的产物;从文化的传承作用上看,是因袭了东胡族系的生活传统。这一生活方式的沿续,在强化契丹人原有的社会组织结构一氏族与部落的同时,也滞缓了契丹人的封建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辽金元三朝是沈阳城市建设和制度完善的关键时期。契丹辽朝崛起,沈州方城初具,属县拱卫,设官值守,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女真金国兴替,沈州沿承变革,熙宗废猛安谋克,恢复州县制管理,此后,"节度"改为"刺史",州县级别均降;蒙元占据辽东,"沈阳路"取代"沈州",沈阳城市域名因此而更新,直至今日。元代的沈阳路城之建设,为明代沈阳卫城及清代盛京城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辽朝是一个由契丹族建立的草原帝国,在这个草原帝国之中,汉人的人口数量占据了大多数。为数众多的汉人广泛的参与到了契丹社会的各个方面,促使了契丹人在思想文化、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不断进步,同时生活在辽朝的汉人,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胡风的浸染,从而在社会组织、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表现出了与中原汉人截然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辽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学术界对于辽朝建立者契丹民族的研究甚多,如契丹族源、婚姻习俗、政治制度等都有论述。然而对于辽亡以后的契丹民族的去向问题研究相当薄弱。为此本文主从:一、内蒙东北及东北三省等地区的契丹人;二、华中地区的契丹人;三、长江以南地区的契丹人;四、随蒙古军东征高丽地区的契丹人等四个方面大致概括了蒙元时期的契丹民族的去向。  相似文献   

9.
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以契丹族文化习俗为主线(包括辽朝建立前的契丹族、辽代契丹族、辽亡以后的契丹族),比照与契丹民族有内在联系的北方民族,如匈奴、鲜卑、奚、室韦、靺鞨、女真等,就契丹族早期文化与习俗及其特点进行考证分析。早在辽朝建国前契丹人就有自己的文化与习俗,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与习俗,军事文化与习俗,社会组织文化与习俗,法律文化与习惯,交易文化与习俗,婚姻丧葬习俗,宗教、道德、信仰与礼仪,衣食住行文化与习俗。契丹早期文化与习俗具有原始性、流动性、粗犷性、融摄性、学习性、创造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以契丹族文化习俗为主线(包括辽朝建立前的契丹族、辽代契丹族、辽亡以后的契丹族),比照与契丹民族有内在联系的北方民族,如匈奴、鲜卑、奚、室韦、靺鞨、女真等,就契丹族早期文化与习俗及其特点进行考证分析。早在辽朝建国前契丹人就有自己的文化与习俗,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与习俗,军事文化与习俗,社会组织文化与习俗,法律文化与习惯,交易文化与习俗,婚姻丧葬习俗,宗教、道德、信仰与礼仪,衣食住行文化与习俗。契丹早期文化与习俗具有原始性、流动性、粗犷性、融摄性、学习性、创造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方法,对刊登在美国《纽约时报》、朝鲜《平壤时报》、新加坡《海峡时报》、中国《中国日报》和韩国《韩国时报》新闻网站上有关美朝首脑2018年新加坡峰会的报道进行研究,旨在发现上述新闻网站的语篇引述新闻参与者的异同,并进一步分析网络新闻语篇表征社会行为者时所采取的策略。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和《平壤时报》的网络新闻在引述新闻参与者时呈现出双极化的倾向,而《海峡时报》《中国日报》以及《韩国时报》的网络新闻对新闻参与者的引述显示出多极化的倾向。另外,研究还发现在表征关键社会行为者时,《纽约时报》《海峡时报》《中国日报》和《韩国时报》对特朗普使用包含策略的频率较高,而《平壤时报》对金正恩使用包含策略的频率较高。此外,还观察到所有的五个新闻网站在使用排斥策略表征特朗普和金正恩时呈现出非激进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目前见到的<焚书>,以顾大韶校定本<李温陵集>最可靠.单行本<李氏焚书>中的后二卷"读史"、"诗汇"非李贽亲定<焚书>所有.<焚书>曾先后刊刻四次.第一次为万历十八年四月,共有耿、李论辩之"书答"与写失友孤苦的"老苦"二卷41篇;第二次刊刻时间为万历二十年四月,增加"书答"一卷21篇、"杂述"一卷22篇,成为四卷;第三次刊刻时间为万历二十八年,将"老苦"、"书答"合为一卷,又增"杂述"38篇为一卷,并于其他卷加入30篇,构成新四卷四册;第四次是李贽死后,将"读史"、"诗汇"收入后的<李氏焚书>本.<焚书>除<玉合>等数篇为赝文外,余皆出自李贽之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结构特征,叙事模式和主题思想方面探讨了《喧哗与骚动》与《圣经》在文学表现上的联系。小说四章的写法受到"四福音书"的启发;小说故事的神话模式和对比系统都与《圣经》有关。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在阐扬《心经》佛学思想的同时 ,又对《心经》产生了某种误读。而这种误读对小说的结构影响颇大 ,误读的原因在于明代的心学思潮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非儒"思想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合非儒家祖师周公孔丘及学说;二是单非孔丘及学说;三是非儒家圣贤;四是非韩愈。第一、第二是李商隐向儒家先师和学问发起的挑战,第三是对儒学根基产生的质疑,第四是实践应用。李商隐"非儒"思想的出现与唐代教育体制和宽松学术氛围有关,与本人学养来源和坎坷经历有关,与青少年时代个人的学道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6.
艺术从属论与艺术独立论,是西方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各自的主要标记之一,现代美学中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之间的鸿沟即由此而来。塔尔图学派与洛特曼美学思想的主要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借用生物学理论,把艺术当作独立的生命,通过"外文本"和"文化链"的形式,将艺术与外部世界紧密地连在一起:从而既真正解决了艺术独立问题,又成功填平了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之间的鸿沟。西方美学上自古希腊以来就一直存在的艺术与哲学之间的争论,从此告一段落。这也正是西方后现代美学文化转向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黄侃读书治学的方法作了探讨,全文分为六个部分:一写黄侃藏书的特点;二写黄侃读书治学从目录学入手;三写黄侃读书治学有很强的计划性;四写黄侃采用博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读书;五写黄侃读书无不施圈点;六写黄侃读书善于思考,并注意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现阶段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把握新时期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特点,有利于增强结构调整工作的预见性和目的性。我国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与前几次相比存在的不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调整所处的国内经济形势不同;第二,调整所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不同;第三,调整的目标和内容不同;第四,调整的力度不同;第五,调整的推动力不同;第六,调整的实施主体和手段不同;第七,调整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不同等。  相似文献   

19.
诸多事实说明,20世纪红学研究的历史实际是怎样读懂<红楼梦>的发展史.索隐派是对<红楼梦>的一种误读.新红学有功绩,但仍未读懂<红楼梦>.太愚的<红楼梦人物论>是从人物研究这个角度读懂<红楼梦>的著作.1954年批评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是为了读懂这部伟大作品的斗争.何其芳的<论〈红楼梦〉>是读懂<红楼梦>的典范.1974年的"评红运动"是阴谋红学的大表演.冯其庸的<曹雪芹家世新考>是考证派的典范.张国光的"当代红学"批评周汝昌极端贬斥高鹗续书的意见,在世纪之交解决了读懂120回完整作品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燕 《南都学坛》2009,29(2):34-38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一表述包含了两个前后相联的意思:其一重点在于"《诗》亡",即何以"《诗》亡"是"《春秋》作"的前奏;其二重点是"《春秋》作",即何以《春秋》继"《诗》亡"而起。这两个问题与早期史鉴思想及儒家教化思想密切相关,并对中国传统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