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传媒与文学的佳作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播文学广西和调节、监察文学的运作是现代传媒作用于当代文学的两种主要方式。广泛流布文本,增哟文本的作用力度,丰富文学的感受层次是电视、因特网、广播这三种传媒对文学的流布与接受作出的主要贡献。现代传媒促成了作品的遴选机制,而遴选机制又带来了文学创作的佳作效应。这一效应的出现导致了“名家现象”的淡化和作家生存层次的分布变化,加大了作家的从业难度,加快了已有成功之作的“精神磨损”,对作家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文学研究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邱焕星 《东方论坛》2008,(6):127-127
“将现代传媒引入文学研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现象。这既是近年来学术研究新的增长点,也可以看作为学术界的一种自救行为”,周海波教授的新著《传媒时代的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这句简明扼要的开篇词点出了学术界目前面临售勺困境。如果说传媒研究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自救行为,那么《传媒时代的文学》则应算是作者针对当下传媒研究的困境来寻求突破的一个自救行为。  相似文献   

3.
不少研究者将清末民初由报刊、出版等传媒力量所形成的“公共舆论”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混淆 ,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讨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这显然是不妥当的。在厘清这一错误的基础上 ,通过对大众传媒在近代发展的基本形态、文学“公共舆论”的作用、学会社团的公共性等几个方面的分析 ,探讨了影响近代社会变革的传媒力量———“公共舆论”的特点以及它对文学变革、文化思潮变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文学创作与自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文学与自然日益疏远,依据文学心理学和文学接受等原理,在文学创作中刻意强化自然意识,并借用现代传媒的诸多优势,在“文学参与自然”的行动中,唤起人类精神性自然的意识,恢复文学与自然的亲密关系,逐步把生态意识纳入社会的基础知识体系,最终使文学或文学创作在拯救物质性自然,缓解生态危机中起到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80后”文学的传媒文化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后”文学是在传媒文化语境中成长起来的,网络媒体是“80后”文学的滋生地和大本营,网络文化的正负面效应显然同时对萌芽于网络的“80后”文学产生影响;媒体的炒作、畅销书机制的成熟和评论的媒体化对“80后”文学的兴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学传播与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渤海大学、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于2006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辽宁锦州联合举办了“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发一组,以飨读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对于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传播接受史。通过考察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能够拓展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修正文学史研究中的偏失,摆脱一些历史盲点和思维惯性的负面影响,使文学史研究变得更加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学传播与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渤海大学、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于2006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辽宁锦州联合举办了“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发一组,以飨读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对于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传播接受史。通过考察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能够拓展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修正文学史研究中的偏失,摆脱一些历史盲点和思维惯性的负面影响,使文学史研究变得更加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学传播与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渤海大学、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于2006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辽宁锦州联合举办了“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发一组,以飨读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对于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传播接受史。通过考察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能够拓展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修正文学史研究中的偏失,摆脱一些历史盲点和思维惯性的负面影响,使文学史研究变得更加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学传播与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渤海大学、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于2006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辽宁锦州联合举办了“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发一组,以飨读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对于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传播接受史。通过考察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能够拓展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修正文学史研究中的偏失,摆脱一些历史盲点和思维惯性的负面影响,使文学史研究变得更加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学传播与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渤海大学、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于2006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辽宁锦州联合举办了“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发一组,以飨读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对于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传播接受史。通过考察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能够拓展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修正文学史研究中的偏失,摆脱一些历史盲点和思维惯性的负面影响,使文学史研究变得更加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文学特征总和的“文学现代性”研究,呈现出了主体意识的缺失、问题意识的缺位与历史意识的不足三大瓶颈,而立足科学思潮对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影响的研究可以有助于打破瓶颈.具体说来,则在于对科学思潮语境下的教育史、传媒技术与日常生活进行审理与把握,进而对“文学现代性”进行新的思考与整理,从而形成新的研究视角.但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仍要避免历史感缺乏与理论泛滥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与学报     
我与学报沈卫威《河南大学学报》创刊60周年,时下,我有幸执笔,来表达一个年轻学子的感念,并回味《学报》十年来作为学术的传媒对我的奖掖、提携。我与《学报》的关系是最近这十年间发生的,我研究“东北流亡文学”、胡适和茅盾的部分成果都是通过《学报》的传媒投向...  相似文献   

13.
在以赛博空间为代表的当代传媒语境下,文学的存在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文学不是“终结”了,而是部分发生了转型.转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纯文学”为指导原则的文学场的裂变,二是文学走向艺术化,形成一种“新形态的文学”,即除了传统的文字形成的文学之外,还有使用词语和各种不同符号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文学性的多媒体作品.  相似文献   

14.
2008年9月26~27日,由湖北省巴文化研究会、湖北民族学院主办,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承办的全国“巴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5.
桑大鹏,男,1968年3月生,湖北公安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三峡大学“151”人才队伍之学术带头人。1991年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99年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文艺学专业,2006年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献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宗教文献学。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2月5日下午3时,“汉风墨韵——徐州美术的历史与今天暨‘彭城画派’作品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隆薅开幕。展览由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术宫、北京彭城两汉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办,中其徐州市委宣传部、徐州市文广新局、徐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徐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徐州彭城画派研究会、徐州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承办。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传媒、作者、读者、文本”新的五要素文学活动范式的基础上,考察了“作者、读者、作品、世界”等传统文学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传媒的影响下所相应地发生的重大变革。首先,主体性的消失导致了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被根本性颠覆。其次,从作品到文本再到超文本意味着去中心化。最后,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文学不仅仅可以再现世界,还可以携手数字化信息媒介去创造世界。  相似文献   

18.
“问题小说”作为现代文学最早形成的创作潮流,其发展与《新潮》《小说月报》等期刊的推动密不可分。“问题小说”始于《新潮》,推动其形成潮流的却是《小说月报》。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不仅在思想和理论上主动提倡和推动“问题小说”,有意识地提升创作数量和质量,而且有意凸显重点作家、引导读者参与讨论,扩大了“问题小说”影响的公共空间,为“问题小说”潮流的形成建构了有力的现代传媒保障,成为期刊推动文学潮流形成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传媒的崛起,使传媒已不仅仅只承担作为文学传播的手段与工具角色,其对当代文学发展的深层影响亦不可忽视.现代传媒的每一次发展,如影视、网络等的出现,都随之产生文学的新种类,在丰富了传媒与文学两个领域同时,也引发了文学本质的内变.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24日,由湖北省写作学会、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承办的全国“科学发展观与写作学发展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民族学院隆重召开。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写作学会会长涂怀章,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桂青山,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教授刘九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道荣,湖北省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