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贬谪,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常见的政治现象,贬谪者将其被贬谪的人生感悟和谪居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蕴涵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因而称之为贬谪文学,这是一种在内容情感上独具特色的文学体式。但“贬谪”在历史上,又可以称为“左迁”、“贬”、“流”、“谪”等,于是,研究界便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称谓,或称之“迁谪文学”,或称之“贬谪文学”、或称之“逐臣文学”,其实,它们各自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并不一致,应予区分,以便能较准确地指称和描述贬谪文学这种特殊的文学体式。  相似文献   

2.
贬谪是封建统治者对罹罪官员的惩罚,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现象,贬谪文学是政治制度的产物。唐贬谪文学是唐代士人人格的一面镜子,唐代的贬谪文人促进了唐贬谪文学和文化的繁荣,丰富了唐诗的内容;贬谪文人通过对贬谪地的山川、风物、人情的抒写、宦海沉浮的叙述,表达自身政治的失落、人生的悲惨、迁谪的痛楚,以此来表现贬谪文学的主题,其创作手法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3.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被贬谪的大诗人,他将自己无辜被贬的委屈、对楚国的眷恋、对楚王的忠诚与怅怨、对奸佞之人的讥讽鞭挞、对自己贬谪生活中的孤独痛苦等情感体验,蕴涵在自己以《离骚》为代表的诗歌作品中且借文学创作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怨”传统,并对后世贬谪者的人生与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尚永亮先生就倾心于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的研究,发表了关于中国第一位贬谪诗人屈原的多篇论文;此后,又相继发表一系列关于唐代贬谪文学的文章,出版了<元和五大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唐代文人的仕宦生涯>、<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唐代诗歌的多元观照>等专著.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唐代贬谪文学研究的成熟度,宋代贬谪文学的研究还有待于更加的深入。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对宋代贬谪文学形态进行总的描述和研究;二是从个体作家的角度进行研究;三是作家群体研究,主要着眼于一个历史阶段或一个地区内以及有师友亲戚关系的贬谪诗人群体的研究;四是以贬谪地域为中心的研究。宋代作为贬谪文学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取得丰富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具备相当大的研究潜力和空间,需要研究者转化视角,运用复合型的研究方式来作出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在唐代文史学界,尚永亮教授是以研究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而知名的,15年前他就已出版了《元和五大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一书(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10年后他又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原有研究并推出《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一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经过10多年的思考和积累,最近又隆重推出由他主撰的50余万言的煌煌巨著——《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下文简称尚著),这是作者对自己多年研究所作的进一步理论提升,也是对唐五代贬谪文化史和贬谪文学史的重新书写,更是对古代贬谪文化体系进行的一次再建构和新阐释。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习惯上可以按照题材与内容的不同 ,划分为许多的类别。以诗歌为例 ,就有山水诗、田园诗、游仙诗、玄言诗等等 ,这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说法。但“贬谪”(或“迁谪”)作为一个文学概念 ,人们却还很生疏。 1 998年、1 999年全国首届、二届迁谪文学讨论会先后在湖南怀化市、衡阳市召开 ,与会专家学者认真、热烈地开展了对贬谪文学的讨论研究 ,并提交了大批学术论文。这些论文最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结集出版 ,并收入《千叶帆文丛》 ,是为《贬谪文学论集》。这在古代文学研究中是一件值得关注和值得庆贺的事。因为它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和…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中国古代贬谪现象的高发期.贬谪,给被贬谪者造成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在改变眨谪者人生命运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他们文学创作的内容、情感与风格特色,使他们的文学创作与贬谪前后相比,表现出鲜明的特色.对贬谪者贬谪遭遇及谪居情感的反映与表达,成为了唐代文学创作中一个重要且常见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论述了贬谪和贬谪文学形成及其特征之后,重点论述了柳宗元在贬谪时期的辞赋创作,并简要介绍了柳宗元在贬谪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长期不为论者所重的张说山水诗,是其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的心路历程的艺术凝聚和物化折射,表现出凄婉文学的美感特色和贬谪文学的情感特色。张说不仅开拓了山水诗的诗体形式,而且创造性地将贬谪文学的情感内涵和山水诗的抒情策略融为一体,以自然山水为载体宣泄内心忧愤,确立了“山水抒愤”范式。  相似文献   

11.
贬谪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它有着由"文学史"的批评研究向文学理论研究提升的广泛空间以及相当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因此,应利用各种批评形态对贬谪文学展开多元观照,并以范式转换拓展贬谪文学研究之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贬谪是古代文士常有的遭遇,贬谪诗文是古代文士泣血的艺术精华。在唐宋文士抒发贬谪感慨的作品中,有着深切的济世情怀。虽然其间偶然流露出对官职的念念不忘,对旧日朝中生活的深情怀念,但更多的是对国家时局的热切关注与未来理想的美好期盼,这些是其艺术创作的当代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神龙元年是古代谪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贬谪,也是古代正向贬谪文人史上被贬人数最多的一次,尽管他们遭贬的具体情形不同,面对贬谪命运的心态也不完全相同,但人格上的卑弱和依附、被贬之后缺乏深刻的反省意识却是这一时代正向贬谪文人人格和心态上的共性。  相似文献   

14.
沈俭期、宋之问在神龙元年因依附张氏兄弟遭贬。与盛唐、中晚唐贬谪诗人相比,沈宋具有明显人格缺憾,他们的被贬也近于罪有应得,但他们在贬谪诗歌中始终表达着无罪遭贬的怨愤与悲伤,这种心态颇耐人寻味。其成因,可以从中国专制政治背景、神龙贬谪的不公正、古代哀怨文学传统、诗歌的传播功能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自叙传”作为迥别于中国古代性爱文学的现代性爱文学特质之一 ,是在精神分析学影响下形成的 ,它的实质是高扬了真实性和主体性 ,使中国现代性爱文学的内涵更深刻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两宋被贬海南的文人多为党争失败者。其中留下词作的有苏轼、李光、赵鼎、胡铨等人。他们的海南词反映了不同的心态,体现出不同的贬谪文学模式:苏轼的海南词摆脱了穷苦悲愁的窠臼,突破了古代的贬谪文学模式;赵鼎的海南词偏离苏轼模式,承袭秦观的悲苦哀怨;李光、胡铨的海南词则继承、发展了苏轼模式,其乐生精神较之东坡更强,理学意味更重。  相似文献   

17.
针对贬谪文学研究越来越被重视,但贬谪诗文中的宗教思想问题却经常被忽略的这一问题,拟以贬谪文人创作的文本为依据,分析贬谪诗人的贬谪诗文中所含有的佛教思想形成的原因以及与其他诗文的不同特点等进行比较。从而通过对贬谪诗文中佛教思想的研究,推进贬谪文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倾向上,柳宗元、刘禹锡、吕温等人认为“文”应该服务于“道”,但在“文”与“道”的具体关系上,他们的观点有异。任何文学团体都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环境,永贞贬谪文人的文学观点也不是独立于中唐文坛之外的一家之言,他们是中唐文坛上最活跃的文学团体之一,其“文以明道”文学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与当时其他文学流派密切相关,尤其与同时期以韩愈为首的古文运动互为呼应补充。  相似文献   

19.
宋之问是初唐诗坛重要的诗人 ,他和沈亻全期对格律诗的定型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对宋的贬谪历程进行分析 ,来解析他的贬谪心路 ,并由此兼及对中国古代逐臣的心态研究。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 -伊斯兰文学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通过“百年翻译运动”吸收了古代东方诸民族文学成就 ,同样又通过翻译运动将其文学成就以西班牙和西西里两大主要途径西传至西欧各国 ,从而对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