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流散族群(diaspora)是当今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旧语新说中,流散族群理论对传统的国际移民理论提出了颠覆性的挑战。本文将流散族群置于社会人类学的视野下,追溯其历史脉络,梳理其基本定义与内涵,剖析其在当代的演化与重构,探讨全球化时代流散族群、流散认同及流散文化在国家、群体及个人层面上所折射的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进程中的族群特征仍然保持着某些历史的传统,但都面临着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带来的各种问题,演生出丰富多彩的乡村次文化.乡村中的村民存在着信息获取困难、融资通渠道狭窄和承担风险能力小三大障碍.而目前还没有一个组织机构能够排除这三大障碍.基层组织目前履行的职能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其中的某些问题,总体上未能系统地解决.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文化正以一种强势文化姿态席卷世界各个角落。本文以滇南苗族村寨传统文化习俗在西方天主教传播过程中所发生的能动性嬗变为案例,揭示了地方文化也以强劲的自主性对西方文化进行着本土化改造;西方文化在地方文化搭建的舞台上进行着新的诠释与演绎,也因此被赋予了地方性意义。由之,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对目前流行的全球化话语进行了解构。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宗教复兴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呼和浩特市多元化的宗教活动,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都市地域化的文化生产与更为广阔的全球认同的互动过程。这一过程表明,面对发端于西方世界的全球化浪潮,非西方世界在接受西方的文化的同时,也通过自身的文化个性来予以回应,即全球化与地方之间有一种互相对应的逻辑关系:在全球化过程中,生产、消费和文化策略之间已相互扭结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5.
以六巷花蓝瑶社区为田野点,通过人类学田野调查来探究作为大传统文化代表的国家权力,在乡土民族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历史作用;调查发现,国家权力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变迁上始终是最重要的政治性、经济性动力,地方族群文化在被纳入全国化、全球化过程中,受国家政治与经济因素的影响最为深远.  相似文献   

6.
民族旅游文献中的文化认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发现国外对于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地方族群的文化认同、地方族群的文化变迁以及民族艺术品的转化与复兴等四个方面.而国内对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族群身份与文化认同、现代化与民族文化复兴等两个方面.文化认同既有来自主流社会的建构,也有地方族群的自我认知.在旅游发展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场景中,频繁的人员流动和文化之间的交往接触引起地方民族对我者和他者的文化判别,进而形成了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考量.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的各国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联系,人类种群的密切关系以及民族互动、文化彼此接触与有效交流的历史,自然拉近了区域内各国间的文化、经济以及人员的频繁交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东北亚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历史传统的作用,增进区域内族群/民族间彼此的接触和交流,增强跨国文化认同的感召力,构建东北亚"文化经济共同体"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全球化理论提出与之相反的地方性知识,以期在全球化场景中深层探讨在东北亚区域建构"文化经济共同体"的可能思路与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苏南回民村建筑的变迁与回汉族群边界演变的动态分析,明确了在民族融合的语境下,数百年前的族群特征渐次消失后被重新恢复重构为象征资本,用以招徕游客发展当地经济的情况。这种"自我的他者化"的实践拉近了该村落与国家权力的结构距离,从而博得了一系列的关注与支持。鉴于此,本文一方面从资源竞争理论的视角来揭示国家配给发展性资源的倾向与格局,另一方面就地方刻意强调自己的历史传统、族群性特征、地域文化等社会因素而进行的振兴运动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9.
赵岚  刘家肇 《民族学刊》2021,12(7):68-74, 109
文化身份问题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文化身份的固定语义不断地经历嬗变与转化。在此语境下,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不可避免地面临两难境地,即内在身份建构场域与外在身份建构情境的割裂与对立。本文从媒介关系转型拓展的角度,探究再媒介化在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中的关键作用。再媒介化既广泛存在网络游戏、VR影视等视听文本,为界定族群文化身份提供考察视角;又深耕于影像文本,借助文化还原、情境建构等动态化视觉体验,为建构族群文化身份提供影像凭证。在再媒介化与族群文化身份的互动中,族群得以深度阐释其文化身份建构与传播的过程,并期待再媒介化理性发挥媒介的建构优势与传播使命,促进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合理建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介绍和评述越南本土人类学的发展与特点,并以观察人类学这一西方学科在越南的本土化历程,增进对越南社会的认识.作者通过探讨族群、乡村、社会发展与城市化、生态环境等四大研究主题,来回顾越南人类学的发展脉络,厘清越南本土人类学的发展简史.同时,揭示出越南学界在新世纪面对复杂的全球政治、文明格局时研究旨趣的转向.越南本土人类学的特点还在于,其基于地方社会、文化多样性的研究在拉近地方与国家的距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