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来,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与河南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与其他先进省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有明显差距。为此,河南必须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原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实现由中原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从清末民初开始的现代性追求过程中,以儒家思想为基本精神的中原文化与现代思潮、新文化运动思想背道而驰,中原文化的主要根据地——河南,与现代性的冲突与较量显得尤为激烈,公共政治、文化空间呈现出明显的复古与悖离趋势。对于河南现代作家而言,在“外省/中心”的对峙背景下,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性追求纠缠在一起,最终形成游移于两者之间的独特的河南新文学面貌与精神倾向。  相似文献   

3.
中原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河南文学与中原传统文化血肉相连。河南当代文学对中原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方位的现代性阐释,比如,通过对义文化的诠释,对坚韧、自强不息精神的弘扬,对纯朴、仁爱精神的展现,对忧患意识的体现,河南当代文学在挖掘中原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大力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引领人们朝着真善美前进的正能量、构建中原新形象、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原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业态的融合,要充分运用新兴文化业态中各种数字技术和软硬件载体,将博大精深的内容进行宣示;要调动一切积极性,使大众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弘扬其中的民族文化精神;要找到新兴文化产业的市场切入点,将产品文化化、文化产品化,发展中原特色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郑州作为河南省会以及作为铁路枢纽在中原崛起中的地位,发展铁路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以及铁路由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沈转化的契机,结合铁路的自身优势,提出了中原崛起与河南铁路物流企业联盟的必 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和全球化是推动河南文化体制改革的动力之源;中原文化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河南文化产业的外向性选择是中原文化走向全球化的必由之路;中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中原文化产业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了长足发展,但仍面临文化品牌不强、"文化"创意不够、人才短缺等挑战。发展中原文化产业要利用新媒体多维度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做好创意人才长期培养计划,并且要注重对文化产品内涵的开发与挖掘,真正使中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作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的河南汝州香积寺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与审美构成,论述了香积寺的规划选址、古代建筑与中华传统文化之关系,分析了香积寺的建筑风格及装饰特色,重点阐述了香积寺独特的禅宗艺术理念、庄重的古建气势和典雅秀丽的园林韵味。三者浑然天成,自成一体,彰显了中原古寺的学术价值和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9.
河南籍作家在创作时或借鉴中原曲艺文化,或表现中原神秘文化,或体现中原民间道德,或展现中原农民顽强的生命力,或反映官本位等权力政治思想对人的影响和戕害,以及对中原民俗文化、中原诙谐文化等的借鉴与表现,不仅丰富了小说内容,而且提高了文学的品味、认知价值和文化审美价值,也体现了他们对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河南方言作为灿烂中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外译对“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中的河南方言外译现状,在翻译传播学的7W要素基础上分析河南方言海外传播情况,并在黄忠廉的一般性等腰梯形方言翻译转换机制的基础上,依据河南方言的特殊性以及与普通话的紧密联系,提出符合河南特色的菱形方言翻译转换机制,助力河南方言形象的改善,促进河南区域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中原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美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设计在河南蓬勃发展,需要寻找其所根植的土壤。通过对民间美术和艺术设计的异同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揭示出二者发展的关系。艺术设计和民间美术需要紧密结合,共同弘扬中原文化,发展中原经济。  相似文献   

12.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河南地处中原,书家辈出。李斯、郑道昭、褚遂良、王铎等古代书法家,是中原河南书法家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胡爱玲 《南都学坛》2012,32(6):110-111
中原传统文化蕴含着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价值观念,构建公平、正义社会,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亟须我们从中汲取合理思想并积极推进它的现代转型。要发挥中原传统文化的实践功能、更好地规范我们的行为,需要在普及与提高辩证统一的基础上,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结合时代议题,根据民众诉求,完成现代转型,使其积极走向普通民众,成为民众自愿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中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特色窗口,中原武术的发展关键在于弘扬其自身所承载的厚重中原文化精神。本文结合中原文化精神的浓厚历史底蕴,紧扣"和谐社会"的民族宏伟建设规划,围绕"中原崛起"的时代主题,以积极服务于"文化河南、和谐中原"为崇高使命,联系21世纪的全球化发展特点,从21世纪中原文化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中原武术的整体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和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汉文化传统是由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共同构成的:其一是以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基础的殷商文化传统,其二是以周灭殷之后建立的分封制国家为基础的周文化传统。前者是以上下等级森严的政治关系为主体的权力文化,后者是以家庭人伦关系为主体的人文文化。周之后,殷商文化传统并没有完全灭亡,只将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人文文化作为中国汉文化统一的文化传统根本无法说明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儒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一是先秦从孔子、孟子到稷下学派的东夷儒学、山东儒学,其二是从董仲舒到韩愈再到二程(程颢、程颐)的中原儒学,其三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南方儒学。东夷儒学是独立知识分子阶层的儒学,是以独立知识分子的愿望改善社会政治关系的儒学;中原儒学实际是以维护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权为目的的官僚知识分子的儒学,从文化传统的意义上来说,中原儒学实际是被斩首了的殷商文化的一种换头术,是以周文化为头颅的殷商文化传统,儒家文化在中原儒家文化中被改造成了一种将政治专制与文化专制结合在一起的更加繁冗的政治权力文化;南方文化则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整个上层社会的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则是南方儒学的主要特征,这为现代新儒学与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结合奠定了基础。本文还认为,当前河南人的问题实际是中国古代殷商文化趋于解体的表现,这给河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利用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开封等八个传统文化特色鲜明的地区为调查研究的切入点,在大量田野调查基础上,通过分析其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及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河南特色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规划和建设具有鲜明河南特色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对于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综合效益,促进河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也将为河南振兴、中原崛起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特色优势,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生态文化旅游带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建设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生态文化旅游带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思路,认为应以"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河南特色、国际品牌"为开发原则,以"依托、整合、拓展、串联"为开发理念。  相似文献   

18.
<正>河南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而又独特的地位。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创造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独特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南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始终起着承前启后和指导中华文明向现代过渡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多元一体格局概述入手,对河南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丰富文化出彩形成的贡献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表征与社会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意涵和地域文化特征。中原地区作为我国悠久历史文明和民间艺术的发祥地,其独具的地域特色表现在其悠久历史与农业文明的渊源、原创性的地域特征中。中原民间艺术造型中的文化意涵、中原民间艺术中的民俗意蕴以及中原传统民间技艺中传达的情感展示则表现了中原民间艺术的社会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中原文化如何为河南特色旅游做嫁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中原文化正是河南旅游的不竭源泉。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原文化的特点、河南特色旅游精品线路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在当今社会激烈的旅游竞争中,如何利用中原文化,提高河南特色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