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任何一个艺术家,不管他生活于哪个时代,也不管他本人愿意或是不愿意,都无可逃遁地要受到他所处的时代精神的熏陶和制约,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己的作品中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因而,在同一时代产生的众多作品中,往往体现着某种时代的共性。而一个具有较高成就的艺术家却总是不能满足于仅仅表现这种共性,而是努力地有时甚至是执拗地展示和张扬自己的个性。在一部《樵歌》中,我们可明显地看到词人朱敦德创作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受当时的时代精神和词坛风气的影响,而发出一种雷同的歌唱;另一方面,他又受自己的生活、气质、思想、修养…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的人才思想王守雪司马迁对人才方面的问题没有专论,但他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文化伟人,他伟大的著作《史记》己载了大批的人才,他生活的时代是号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司马迁是怎样看待这些人才的,又是怎样描述他自己的,这就表现了他...  相似文献   

3.
陈天华是近代中国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和活动家,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随着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清朝统治者认识的逐渐加深,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反帝爱国到反清革命的发展过程。他“坚忍奉公,力学爱国”的思想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象邹容的《革命军》一样,起了震聋发聩的时代号角的作用。他的爱国思想和献身精神,在今天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教育意义。(一)陈天华成长的时代,正是外国侵略者步步进逼,中国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他认识到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敌人,因此号召人民团结一致,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虽也痛恨满洲贵族曾…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为文坛贡献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并赢得了一个时代的青年们的共鸣。历来,人们多是用颓废一词来形容郁达夫的风格。论文通过分析他独特的言说方式——身体言说,从疾病、性和死亡三个方面来说明:郁达夫的言说方式在风格上成就了他的沉沦和颓废,但在本质上完成了他的反叛。他在对自我欲望的真实而大胆的剖白中完成一个失望苦闷的时代青年对祖国沉沦的反抗诉求。  相似文献   

5.
杨骚曾在《略谈作家的敏感性》一文中把时代性作为一位优秀作家必须具备的第一条件。可见他对作品反映时代生活的重视,那么,在中国诗歌会诗人中杨骚诗歌反映时代生活有哪些独特性呢?这是很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试从杨骚作品的时代内容及其与表现形式的关系加以论述,并对他的作品在诗坛中的价值和地位的评价问题提出一点看法。首先,杨骚诗歌反映时代生活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杨骚作品的时代性逐步强化,主题不断加深。在五四退潮后,杨骚初涉文坛,同当时广大知识分子一样,在黑暗现实中,思想上带有虚无和悲观的色…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十分关怀青少年的成长,他总是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对青少年提出厚望和要求。在他的一生中,给人们留下的是大量的嘉言和懿行,他的言行举止不仅是青少年的楷模,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李渔以其特殊的经历、人格以及出众的艺术才华,标举起异端大旗。他所选择的卖文糊口、托钵干谒的生活道路和他讲求生活情趣与物质享乐的人生哲学,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晚明文化风尚在清初社会里的印迹和影响。在清初特殊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李渔的浪漫轻狂则被视为怪癖和滑稽,而他之举起异端大旗,又确有几分伪饰与游戏的态度。时代的限定和人格的缺陷,注定他的个人悲剧。他作为晚明文化的肖子出现,也标志着异端思潮走向了时代的谬误。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唐大历时代的诗人郎士元之所以在送行诗上为人称道,主要原因在于他掌握了一套写作送行诗的结构模式,他把这种结构模式随意调整而写出应酬之作,在技巧上超越了他人;文章还指出,尽管如此,在对郎士元的评价中,古人也有过高之处,比如说他近于谢灵运或与钱起齐名,都有失公允。而郎士元诗作的弊端是很明显的,如对仗不工,造句不精。因此,郎士元在大历时代得与钱起齐名,纯粹只是因为饯送诗而已。  相似文献   

9.
论陆象山哲学思想的性质□李蕴瑚张世英先生说: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中西方哲学都感到困惑的时代,是一个都要作出重新选择的时代。因此,他提出了中西哲学汇合论。他所向往的“未来的中国,理想的人格也许是一种既有执著追求、积极进取的务实精神,又有胸怀浩然、洒脱旷达...  相似文献   

10.
晚唐重要的诗人李商隐,其大量的诗作所表现出来的文学思想,都是与晚唐时代的文学思想密切相关的,且体现着时代的文学思想。本文从诗人的咏史诗和他的追求朦胧与幽约的艺术效果两个方面论述他的诗作所反映的晚唐文学思想及这种思想对他的诗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老舍文化人格的现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老舍是个穿长袍,着布鞋,戴顶礼帽,拿报手杖,儒雅简朴的旧式文人。这种印象固然有道理,但不是老舍的全部。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社会和文化氛围中,在新旧交替、除旧布新的大背景下,老舍既不是守旧者,也不是一般地随着时代大潮行走或被时代大潮拖着行走的从者。他曾广纳现代人文知识以充实自己,也曾站在时代思想文化舞台前沿摇旗呐喊,为推动时代前进、促动民族文化现代性转化不遗余力。他不仅力图蜕去自己思想意识的旧质,自觉地走出传统的人生轨道,也自觉地引导国人更新观念,促进国民性格、民族文化乃至社会形…  相似文献   

12.
1949年雅斯培在他最后一部重要著作《历史的渊源与目标》①中提出“轴心时代”(Achsenzeit)的观念。作为哲学家,雅斯培以存在哲学而知名,可是时至今日,他之继续发生影响,似乎反而是与“轴心时代”这一观念分不开。整十年后,英国的物理学家、文学家、...  相似文献   

13.
在时代的潮流中求索──评俞天白的长篇系列《大上海人》戴翊俞天白作为一位功底扎实、阅历丰富的作家,不满足于已有的人生体验和情感积累,而始终关注现实,现实的巨大变化吸引着他在时代的潮流中求索。他不回避与改革伴生的裂变和冲突,更不对今天社会围绕着转动的那些...  相似文献   

14.
植树造林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管子·权修》有云“一年之计,莫如树木。”这八个字道出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早在西周时候,就有“列树以表道”的记载。春秋时期,也有“桃李垂于街”的描写。可见,植树在我国,是古已有之的事。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关于植树的佳话。三国时代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廉洁清正,生活俭朴,公务之余,喜欢植树。在他临终时给蜀汉后主的《遗表》中提到他家种有桑树八百株,这足见其种树之多。三国时代吴国有个医生名唤董奉。他精于医疗,名扬遐迩,但他从不收病者的任何财物,只要求重病得愈者为他栽杏树…  相似文献   

15.
我所知道的殷海光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算熟识殷海光先生的,因为我在大学时代听过殷先生的课,从台湾出国前后也常见到殷先生。后来回台湾大学讲学数次还和殷先生有些接触,甚至也因之发生一些反映那个时代的事情。在此文的第一部分我将就我的记忆中的一些事件说明我对殷先生的认识。在此文的第二部分我想谈谈我对殷先生的一些我所知道的观点的理解与评价。大学时代我不是殷先生的“跟随者”(follower),后来对他的思想也未进行任何深刻的分析与讨论。但我对殷先生的生平事迹却有深刻的感受,对他的人格心态也有深刻的体会,对他的思想探索更有一番同情与敬意。无疑…  相似文献   

16.
秦九韶及其数学成就刘复生宋代是我国数学高度发展的时代,出生于四川的秦九韶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他的代表作《数学九章》(后一般称作《数书九章》)体现了世界同时代数学的最高成就。但对这样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科学家,《宋史》里却没有为他立传,清《四库提要》说是...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读书之道卢秀华毛泽东是一个划时代的世界性的伟大人物,他的业绩永载史册,他的英名流芳千古。斗转星移山河在,万紫千红满园春,经过国际国内历史实践的洗礼,毛泽东思想更加光彩夺目。是什么把毛泽东造就成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时代巨人,是他的读书和实...  相似文献   

18.
杜瑞乐 《中国学术》2001,3(2):130-150
在黑格尔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中,中国所占的位置看起来可能并不重要。十九世纪初的欧洲似乎对印度的兴趣更为强烈,而且由于大英帝国的中介对印度的了解也更为真切。在这一点上,黑格尔是他时代的产儿:如果说启蒙时代的欧洲最感兴趣的是中国,那么对于浪漫主义时代的欧洲,占居其梦想与批评域的却是印度。  相似文献   

19.
正是在流浪公演的过程中,田汉认识到民众在阶级斗争年代的现实需要和观剧期待,转而冷静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创作配合现实斗争的话剧作品。从首期公演的“民众之声不能不听”,到第二期公演的“我们的叙事诗时代要来了”,再到第三期公演“自觉我们对于时代的使命”,田汉每次呼喊的背后都是对民众需要和时代形势的考量。他的浪漫诗性也终究在理性现实面前得以纠偏,其剧作现实主义特征的强化促使他更加靠近民众的心理期待。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与梦想的冲突和安宁费·司各特·菲兹杰拉德是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著名小说家,他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美国“爵士乐时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因为他的生活是他作品的最好注释,因此他的作品就是他的生活的真实写照。”亚瑟.马里那在他为菲兹杰拉德所著的传记的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