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汉语词典》及《应用汉语词典》中都收了"东……西……"格式,而未收"南……北……"格式。通过考察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的现代汉语部分,得到"东……西……"格式的词语481个,嵌入格式中的成分约有431个是动词。可见,与动词组合是"东……西……"格式最主要的语法特征。嵌入格式中的动词以语义上具有自主性的行为动词为主;动词之间具有同义、近义或类义等语义关系;由格式构成的词语多具有表示"动作持续或反复"的语法意义以及形象色彩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岳方言存在大量的"X到"类词语。从词性看,"X到"类词语可作副词与动词;从句法成分看,"X到"类词语可在句中充当谓语和状语;从使用频率看,"X到"类词语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X+到"类词语在安岳方言中的语义丰富,口语色彩浓厚,使用广泛。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价值等角度来分析安岳方言中的"X+到"类词语现象。  相似文献   

3.
"随意"和"随便"是汉语中一组常用的近义词。文章基于北大语料库,从词语搭配和句法功能两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定量考察。通过比较发现,二者右搭配词语的差异性比左搭配词语的差异性显著。具体而言,二者右搭配动词与左搭配能愿动词或程度副词时差异较大。句法功能方面,二者作形容词时较为相似,都可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但当"随便"用作连词或动词时,二者句法功能差异较大;二者在句中充当句法成分时,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主要充当状语和谓语,很少充当宾语。  相似文献   

4.
东北方言动词"整"是一个性质特殊的"泛义动词",可以带各类宾语和补语,表达多种意义.本文通过对"整"进行"词义成分-模式"分析.总结出泛义动词与一般多义动词的区别,认为"整"的众多意义是对构式强制解读的产物.对于动词"整"及汉语中其他泛义动词的研究应本着构式语法的研究思路进行.  相似文献   

5.
“搞”的句法、语义和语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搞"是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一个高频词,句法上具有极强的组合功能;词语意义丰富,从动作义的凸显到动作义的虚化,表现出语义泛化的特征,同时,具有经济、口语性强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传统认为的现代汉语代动词"来"应该分为两类:代动词"来1"和"来+宾语"中的泛义动词"来2"。"来1"在不带宾语并在具体的语境中替代唯一可以被确定的具体动词时是代动词。"来+宾语"这一结构中的"来2"不是代动词,而是语义泛化了的位移动词。两者在性质、来源、语义、语法特征及语用功能等方面都呈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7.
《歧路灯》中的动词"董"和形容词"古董"颇有地域特色。"董"是行为动词,在句中作谓语。"董"和"弄"在语义、语法上相同,而在语用、使用范围上有异。因此该书中的"董",都可以用"弄"替换,而"弄",却不尽可以用"董"替换。"古董"包含有难缠、固执、不易对付、变幻莫测、居心叵测、行为乖戾、喜欢惹是生非等义,可以表现性格、脾气、行为、内心、外在等诸方面。今天的豫西南等方言中也有与《歧路灯》相似的"董"和"古董",但古今的"董"都谈不上"粗俗",且"董"的行为本身从性质看并非都是"胡为乱来"。  相似文献   

8.
"往"在现代汉语中有3种用法:作单用的谓语动词;作趋向动词;作介词。3种不同的用法体现了语法化的不同程度。通过历时的考察揭示"往"的语法化过程,试图解释其语法化的动因,并在与其它类义词的比较中观察词语语义的变化和所处句法环境的变化对语法化方向和等级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下子"与"一下"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从语法的角度对"一下子"进行分析,发现其语义不断发展,句法功能多样,在语用方面更是呈现出不一样的特色,不仅表达重点因义不同,而且受语境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同时,还显现出委婉轻松、惊讶夸张、礼貌尊敬等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0.
在老派湘语娄底方言里,双及物结构都含有给予类介词"赐",它和句中谓语动词组合,形成独具特色的"V赐"句式。分析娄底方言"V赐"句式的古汉语来源、句法结构特征和语法化轨迹,可以揭示娄底方言"V赐"句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基于构式语法理论,文章梳理出"X侠"构式的典型构式义和非典型构式义。其形成和演化机制与"侠"字字形体势的演变、"侠"的语素化以及基于语用的类推有关。该构式在句中主要充当宾语,较少充当主语和定语。"X侠"构式的变项"X"以双音节名词为主。"X侠"构式具有主观性评价功能,最近发展出了讽刺、批判等语用色彩。此外,"X侠"构式的认知机制是变项"X"与"侠"分别构成的概念空间整合而成的结果,包括单向型概念整合和双向型概念整合。  相似文献   

12.
充当粘合式极性程度补语的词语存在着典型成员、次典型成员及非典型成员的等级差异,其语义的共性表现为都表高程度义、语义虚化等特点,但它们在语义的程度表现上却呈现出级差性的个性特点。语法的共性表现为没有否定形式、其述程式可以充当谓语、定语或状语等句法成分,其后是否可带宾语是其语法个性的表现。语用的共性主要表现为具有程度的凸显功能,但同时又有主客观不同色彩等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左……右……”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收录的一个固定格式。这一格式最早见于上古汉语,发展于中古汉语,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表现出较强的孳乳能力。从现代汉语平面考察,进入“左V1右V2”格式的动词以单音节为主,语义上需具有自主性、持续性特点;格式构成的词语除表达一定的理性意义之外,还具有表示“动作持续或反复”的语法意义以及一定的形象色彩义;此格式构成的词语在句中以做谓语为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将就"的句法功能及语义表现,探讨了"将就"词汇化的过程及机制。"将就"为心理活动动词,主要充当谓语,表示"勉强适应某物"。形成上,"将就"由"将""就"这两个词因语言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经过词汇化形成。"将就"产生于元朝,明清时期得到大量运用,从而凝固为现代汉语中表示"勉强适应"的固定词语。  相似文献   

15.
"极其"和"极为"是现代汉语的高频词语,文章主要从历时语法的角度,研究两词的演化机制和成词过程。两词趋同中和的动因大致有三个方面:语义积淀、相互类推和语用分化。  相似文献   

16.
从"打"字的基本意义和语法功能等方面对普通话中的"打"和西南方言中的"打"进行比较分析。"打"是现代汉语中词义最复杂的单音词之一。通过普通话中的"打"和西南方言中"打"字的比较,基本意义和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考察,对汉语泛义动词"打"字进行再探讨。  相似文献   

17.
谓语动词"定"在《庚道集》中通过语法化,主要作述补式结果补语以及表完成态的动相补语。在"V定"和"V定O"格式中,当V是造成"稳紧"义的动作动词时,"定"的语义特征更倾向于表示结果补语。"定"作动相补语可与动词和形容词结合,但与动词的组合能力不强,对所黏附的动词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我在《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1期《论“打、作、为”的泛义动词性质及使用特点》一文中已言,泛义“为”字作谓语时有三种用法:单用、前附或后缀于表义准确的具体动作的动词。这当然就是它的基本语法形式。本文以此为基础而论述“为”字泛义的更复杂的用法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被"字句的关键是要满足终结性,即谓语部分要求包含某种终结点。在考察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性地研究了"被"字句谓语动词终结义的表现形式及其限制条件。其中动结式结构是最适合于被动式的谓语形式,是被动句的原型。对于一些影响义内涵的动词,我们可以采用体标记来进行有界化。此外,谓语动词后带宾语和"所"字标记也是谓语动词有界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介词短语语法功能重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词短语的语法功能特征从组合能力来看,介词短语主要与谓词或以谓词为中心的短语组合,其中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最为常见,有时也与助词"的"组合,偶尔可以用连词"而"来连接,组合时一般出现在前边,很少位于后面;从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来看,介词短语主要充当状语,其次是句首修饰语,只在特定情况下充当主语(表示处所,且为判断对象)、宾语(表示目的,位于判断动词"是"之后)或补语(书面语色彩较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