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职业适应性水平是衡量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活是否和谐的重要指标,高校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水平受到职业竞争力、社会支持网和家庭阶层背景等的影响.因此,现阶段提升高校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水平应切实提升高校毕业生自身核心职业竞争力;积极构建与拓展高校毕业生的社会支持网络;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逐步形成以自致性因素为主的劳动力市场的分层与流动机制,消除家庭阶层背景等先赋性因素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浅析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大学生就业正逐步走向市场 ,与之相适应 ,高校应加快职能转变 ,强化就业指导 ,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顺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这既是就业体制改革的需要 ,也是毕业生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3.
在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高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评价模型.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模型各指标权重,并以浙江省某一省属重点高校2010届毕业生为例,采用模糊综合法对高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进行了定量评价.高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评价模型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就业指导水平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就业手段、就业环境与就业机制的不断变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一些新的难题,亟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指标体系来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行动态监测.本文综合分析了当前高校就业监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毕业生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内容、构建方法与构建模型,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职责,探讨如何加强高校就业工作的制度、体系和条件建设,在就业工作运行机制上提出加强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网络、就业服务网络的"一课两网"建设.形成人才培养与强化服务的结合,增强大学生职业素质,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提高就业工作的质量与成效.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下被界定为就业弱势群体,为缓解这一群体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应运而生,其制度价值在于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从而缓解这一社会问题。然而,该制度的实际运行不乏有与现有法律法规相冲突之处,见习制度参与主体双方法律关系难以界定引发的见习期报酬保障、见习期间争议解决途径难以确定,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在对成都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实施情况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为该制度的规范化运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但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究其原因,既有大学毕业生自身期望值过高等问题,也有高校培养结构与社会经济要求相脱节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各级政府、高校以及全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大量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其专业对口就业难的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不同于以往从制度或文化视角的解释,从职业分层的视角来看,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的困境与当前社会工作的职业资源状况密切相关。破解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难的问题,应该在肯定社会工作者职业劳动价值的同时,切实提高其经济收入和社会声望。  相似文献   

9.
2011年,即将走向求职之路的毕业生人数大约有660万,再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今年毕业生要面临的就业形势将会非常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无所适从的原因是缺乏对自己职业的规划,而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没有以学生为本。笔者作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以这类型学院的外语专业毕业生为例,研究推行个性化指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只有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社会以及大学生本人的各自优势,才能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根本性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最终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2000年教育部将就业"派遣证"改为"报到证",意味着人才全面市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确立。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门槛不断提升、就业率持续下降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文章着重探讨就业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提出应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载体,持续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经济转型期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逐渐在毕业生中开始流行.显然,这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性,但亦有局限之处.本文将从"先就业再择业"理念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入手,通过对安徽省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进而运用实证分析探索出经济转型期高校学生形成这一就业理念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学生树立健康就业心理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层次提出相关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教育步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已经进入国际上通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与此相伴而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问题凸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在破解毕业生就业难方面确有可为之处。  相似文献   

14.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到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和确认的独立学院达249所,在校生68万多人,其中本科生56万人。随着独立学院毕业生开始大量走向人才市场,学校和社会更加关注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势1.人才培养定位优势。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将直接影响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就业去向和就业能力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独立学院基本上以教学型为主,培养的学生大多数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比如,浙江大…  相似文献   

15.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高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导致"就业难"问题更为突出.高校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就业面临很大困难和不确定性.这些影响因素,易导致高校毕业生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针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个性化干预对改善其就业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和生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影响应届高校毕业生不良的就业心理的因素,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评估其效果,为提高普通高校毕业生身心健康水平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各地高校急于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同时,有可能忽略或者没有充分挖掘现有的可利用资源.文章梳理了高校现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并对如何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扩大学生就业渠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留住各类人才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在大庆安心、安身、安业的重要路径.大庆如何稳定现有就业的同时积极增加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需要我们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积极探索适应国情、省情和市情的就业创业对策.  相似文献   

18.
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发展的经验表明,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难免会增加,甚至出现失业的现象.[1]针对这一问题,世界各国政府、高校和企业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以缓解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这些做法和措施对于破解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题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国际对比的办法,分析了各国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措施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结合我国的转轨时期劳动力市场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每届高校毕业生,在他们即将踏上工作岗位之时。最为关心的事就是分配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分配就业.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我们应根据毕业生就业心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做好毕业生的分配就业工作。 随着海南经济大特区的建立及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的改革.我省高校毕业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竞争意识、成才意识不断增强,注重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统一,主张以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和社会的需要来判断个人的价值,渴望在社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理想位置。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些负面效应对部分毕业生的择业观产生了消极影响,他们在审视价值取向时.日趋功利性。就这方面而言,笔者认为我省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心态上,存在以下偏差:  相似文献   

20.
张凤莉  何冬梅 《理论界》2009,(10):187-188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剧增,毕业生就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其中,贫困毕业生因个人就业观、自身综合素质、家庭经济、社会就业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建立起一套科学且富有实效的就业指导体系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