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商业道德伦理中也有很多值得现代商业伦理建设积极吸取和学习的亮点,本文将略加叙述。中国现代商业伦理建设是极为紧迫和重要的任务,从传统文化中梳理精华,结合西方主流文化的共同之处,更能将现代商业伦理深入人心。我们必须寻找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不能丢弃如此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现今中国社会存在一种综合的儒家商业伦理,从《易经》的思维角度看,这种商业伦理有着较为复杂的结构.中国的商业伦理以《易经》的宇宙本体论作为向导,与哲学流派间有趣地融合,成为中国商业与经济中一种指导经济行为的实践哲学.从《易经》的思考模式解析了这种从儒家德行伦理到升级的儒家伦理的发展融合过程,以及后者在商业上的实际运用.通过整合责任伦理、功利主义甚至是权利伦理来完成一种现代性的转换.这种转换的成果称之为综合的儒家商业伦理.在兼顾经济发展与国家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它将是中国商业与经济领袖们手中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3.
人情主义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民俗基础,是中国儒家"尚情"伦理文化中土生土长的特定道德哲学范畴,是体现儒家和中国伦理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处理各种伦理关系的方法原则,也是一种体现人格提升、人性完满的伦理精神形态。因此,讲情重义本是人性之美,人情往来亦是理所当然。但人情歪风却背离了人情主义的原旨,既无关礼仪亦脱离情感,其实质是庸俗的关系主义文化对正常伦理文化的侵袭,其讲求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投机心理下的利益交换。  相似文献   

4.
在讨论文化差异中,常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是一种集体主义文化,但是中国人的合作意识差?为什么西方是一种个体主义文化,但是西方人的合作精神却比我们强?"对于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我们是一种过程的集体主义,而不是一种结果的集体主义。也就是说,我  相似文献   

5.
关系营销在中国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本文从中国文化或文化心理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关系营销的基础。基本结论如下:中国的人际关系行为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中国人的生活本身;关系营销是中国人人际关系活动向市场活动或经济活动渗透的一种自然取向,因此,中国的市场营销一开始就是关系营销;中国的关系营销与西方的关系营销走的是两条不同的路,有着不同的起源和文化内涵,这为关系营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关系营销的一些问题(如操作性问题),有可能通过对于中国文化中关系行为的研究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实施,就必须发挥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跨国企业是国家文化的优质承载者,具有文化接触面大、效益互动的优势。因此,要抓住中国跨国企业在国家文化软联通中的独特角色,将国家文化原型植入跨国企业,推动跨国企业文化融入东道国社会,实现国家文化软联通和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双效应。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的执行梗阻是困扰中国政府的长期难题。对于问题成因,学术界已经有了较充分的讨论,但现有文献很少注意中国情境的影响。通过识别"压力型体制"和"集体主义文化"这两种中国情境,本文分析了中国政策执行过程与西方经典理论假说的差异;通过分析Z市共建园政策案例的实践证据,本文对基于西方文化的模糊冲突模型进行了修正,同时识别了3种可以用于解决中国政策执行问题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跨国企业并购活动也越来越多.企业并购之初往往在双方企业员工中会产生一些冲突.在西方跨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的活动中,文化的冲突首当其冲.因此,企业文化的整合是西方跨国企业并购整合中方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可以采取加强并购初期的有效沟通、建立定期的员工沟通机制、跨文化整合与培训等措施来有效化解文化的冲突,使员工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文化整合不会一蹴而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那种急于把自己的文化一下子嫁接到被并购企业中的作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9.
黄伟 《经营管理者》2015,(7):76+397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驻中国市场,并大力推行中国本土化策略,从而达成投资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本文基于跨国企业的中国本土化策略进行探析,首先介绍了跨国企业的中国本土化的相关理论,然后分析了跨国企业的中国本土化的现状,最后重点讨论了跨国企业的中国本土化的策略,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郭新东  张欣 《经营管理者》2013,(4X):341-342
跨国企业的跨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其国外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处于特定的跨文化环境中,这就必然存在着不同文化的冲突与碰撞,文化冲突已成为跨国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严峻考验。首先综述了跨国企业在进行文化融合管理时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惠普公司的案例提出了加强合资企业文化有机融合的措施,以期为中外合资企业文化融合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浪潮席卷着每个国家,经济贸易的跨国现象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要素是跨国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可以这样说,跨国企业的快速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经济的繁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来华投资设厂,这就给在华跨国企业的管理和战略布局提出了考验。本文以此为契机,重点论述了在华跨国企业人力资源本地化的相关问题,着重阐述了在华跨国企业人力资源本地化的背景、原因、意义和实施的方案,希望可以对相关的研究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期担任MBA和EMBA"商业伦理"课程的主讲,对商业伦理的理论体系和一些实践案例并不陌生。听了程伟基先生的演讲,拜读了程先生的大作,还是感觉在很多问题上得到了不少的启发。在博雅企业文化论坛上,朋友们也围绕程先生的演讲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我思考了一些问题,认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商  相似文献   

13.
在华跨国企业中本土员工的薪酬绝对值普遍增加,与外籍员工(特指从国外派到中国的外籍员工)的薪酬差异正在缩小,但本土员工的不公平感并没有明显缓解。本文调查了来自11个在华跨国企业中的249名员工的薪酬状况,从相对剥夺理论的视角研究该现象。通过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多元方差和层级回归等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尽管本土员工和外籍员工的薪酬差异导致了本土员工的相对剥夺感,但本土员工工作动机的下降和离职意愿的增加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伦理人假设是指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追求利润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以达到追求卓越与和谐的统一。文章在分析伦理人假设的内涵和特点后指出,应结合中国文化传统和西方科学管理,贯彻"伦理人"人性假设思想,从而使企业提升社会责任意识,注重领导决策伦理化和培养员工的工作伦理,以实现个人、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今西方主流的领导力研究主要以绩效和能力为评价基准,以实现组织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商业丑闻引发了人们对如何实现组织与社会持续良性发展的深度思考,伦理型领导力正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有效回应.在阐述了一种用儒家的德性观构建适合中国本土伦理领导力的设想,即儒家德性领导力,来强调在当今企业界,特别是中国企业界,需要呼唤领导者的德性回归.如何在当下这个主要以绩效和利润为标准的企业模式中评价领导力,是现代社会亟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走出去了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想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分一杯羹。然而因为中国跨国企业的发展时间不长,企业的管理者们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忽略了对跨国企业人才管理的重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跨国企业与国内企业的最大不同在于对一个跨国企业而言,想要在一个文化与管理理念都与之迥异的东道国上平稳有效的发展,需要有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成熟的招聘条件以及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在跨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协调企业经营战略,优化人才的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儒家家族利益主义经济伦理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家国同构为组织形式的宗法制社会.血缘宗法关系构成了人们的全部生活内容,人与人之间的一切伦理关系都是血缘宗法关系的扩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文化,自然也是这种家国同构宗法性文化的典型.在此文化背景下,传统儒商往往以修身、齐家为创业起点,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最高目标,而这种目标实现的基础环节就是"齐家",即家庭的和睦幸福,所以传统商人把"创业立家,垂裕后昆"作为投身商业的直接动机.不但如此,儒家还注重把"治生与养家"当作获得人格尊严的先决条件.这种伦理精神,就是我们所探讨的儒家家族利益主义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影响政府政策制定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民主社会中,企业对政治的参与是合法的和合乎伦理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理论界对企业参与政治的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一直被归入公司政治行为这一主题.尽管中国存在大量的公司政治活动,但对其的研究却很缺乏,对中国企业如何影响政府政策制定进行简要的探讨,由于文化、体制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企业参与政治的途径与西方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正是由于企业参与途径和方式上存在问题导致了中国的权力腐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沈伟民 《经理人》2012,(2):118-123,17
正英国人将中国的茶壶文化进行了多次发酵2008年,星巴克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为挽救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的颓势,在全球星巴克咖啡店中破天荒地引进了茶饮。之后,哈佛很快将这则商业案例引为经典。霍华德的确可以凭借这一"创  相似文献   

20.
林景新 《经理人》2006,(5):107-108
正确引导媒体舆论与出色运营企业一样重要在一个资讯发达的现代商业社会中, 没有什么东西比坏消息与危机的传播与扩展更加迅速了。2005年是跨国企业中国危机年。广本、亨氏、宝洁、卡夫、日产、强生、联合利华、雀巢、光明相继发生了危机事件——如此多家名声显赫、有着强大品牌影响力的大企业在短时间内陷入一场又一场的危机事件之中,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