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嘉庆朝是清代军机处各项规制最终定型并完善的时期,但学界对此论述却语焉不详。本文从军机处自身发展角度出发对该时期的军机处进行了考察,分别从分军机大臣的人数及选任资格、军机章京职责与考选、军机处基本职掌这三个方面详细论证该时期军机处的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多认为允祥在军机处设立之初就破坏了亲王不得入直军机处的祖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本文运用默证法,指出允祥未被简授为军机大臣,无所谓破坏祖制;然后又通过对军机处设立时间的考证,发现允祥死于军机处设立之后,逻辑上不通,从而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二、历年贸易额数考略为便于了解肃州贸易的一般发展变化趋势,有必要花些气力考订一下肃州贸易的历年额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一件肃州贸易历年额数清单,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方便。现抄录如下: 肃州贸易清单十月初十日,准军机处传片内称,交户部陕西司查历年夷使到肃(州)贸易银两数目,按年开具清单,即刻送军机处,等因。相应按年开单送军机处可也。  相似文献   

4.
一 清代中央国家机关,主要有内阁、军机处、六部、理藩院、翰林院等。其中,除军机处和理藩院,因当时军事和管理蒙、回、藏等族实际需要,而先后设置外,其余基本承袭明制。而重视对于社会发展并无实际意义的封建礼仪之“虚”,轻视对于社会发展有着实际意义的工商之用之“实”的特点。内阁职掌的重要内容是:“厘宪典,议大礼”;军机处职掌的主要内容之一是:  相似文献   

5.
雍正、乾隆时人叶凤毛在其所著《内阁小志》中,谈到了军机处设立的经过:“时西北两路出师征策妄,户部别立军需房,司官翁藻主之。于是袭其称,亦曰军需房,渐易为军机房,渐又以房为处。”这就是说,军机处是由军需房、军机房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6.
论清末官制改革与国家体制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在承袭明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皇权为中心,宰辅制与部院制相结合的一整套官制。自雍正八年起,内阁权力转移到军机处。军机处对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成为事实上的宰辅,近乎政务中枢。处理行政事务的机构,主要是八大衙门,即六部及理藩院、都察院,此外尚有大批佐理机关,及专为皇族和宫廷服务的机构。这种国家政权组织机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陆续出现了总理衙门、南北洋大臣、总税务司等新机构新职官,但国家机构的模式依然如故。戊戌维新时期,新兴  相似文献   

7.
论雍正理财     
雍正帝(1673—1735年)是清朝前期一位强有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1723—1735年),取消议政处,打击旧贵族,设立军机处,加强中央集权。他还是一位有抱负、有  相似文献   

8.
我看张之洞     
我看张之洞戴逸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是一位有名的洋务派,他在近代实业、教育、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光绪七年(1881年)张之洞任山西巡抚,后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代理两江总督,晚年入军机处,直到1909年去世,享年72岁。...  相似文献   

9.
略论清代的档案管理方瑞丽我国历来有修史借鉴的优良传统,与此相关,则是对档案文献保存的一贯重视。清代的档案管理进一步系统化和制度化。作为中央中枢机构的内阁,是清代档案管理的最重要机构,它下辖有内阁大库、皇史和副本库三大档案库房。军机处兼管的方略馆,则...  相似文献   

10.
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由于曾担负为慈禧修“三海”、颐和园而长期受到世人指责和否定,但实际上,海军衙门成立以来,不仅改变了长期以来由军机处和总理衙门共同指导洋务的旧格局,而且在昏愦、懦弱的晚清官场显示了少有的胆识与气魄,为推进洋务运动、加强海防、拓宽工业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在推进我国近代化方面的作用,理应受到重视和肯定。  相似文献   

11.
军机处、政事堂、侍从室,这3个不同政权的看似无联系的机构,反映了1个共同点清王朝的雍正帝和民国时期的袁世凯、蒋介石都在谋求得到超越常规的无上权力,为此他们共同的做法是设置超越法定权力机构之外的权力机构.本文尝试着从统治者个人、政体运行体制、世人的认同感等方面,对这3个机构进行比较,着重论述个人专制主义在其中的延续性以及由于时代不同而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关于清代督抚甄选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其政治制度建设已逾封建社会历朝之首,显示出专制主义皇权达到绝对化高峰的特征。在中枢机关的设置上,军国大权的掌握由顺治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转至内阁,又移为康熙时的南书房,再至雍正时的军机处。随着中枢机构权力的递变,其机构本身便愈来愈成为皇帝弄权的御用衙门和驯服工具,促成了君主集权政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宰相辅政制发端于夏商 ,终止于明清。从三公到三省、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夏辽金元复式体系、内阁、军机处 ,经过萌芽、初步成形、磨合、继续探索、成熟高峰等阶段 ,在轮回反复的演进中一步步弱化相权、加强王权 ,由开府施政过滤到参议辅政最终被君主专制统治所奴役。  相似文献   

14.
清代帝王重视皇子们读书学习的程度,为历代王朝所不及。清皇子读书的场所称“上书房”,故宫乾清门以北为后宫,是帝后生活居住的地方;西边是军机处,乾清门内东廊房就是上书房,上书房设在这里,便于皇帝监督。与前朝相比,清代皇子读书入学年龄早、学习时间长、规矩严、课程  相似文献   

15.
绥远城驻防作为清朝八旗驻防中的重要一环,曾对北疆防御和蒙古地区治理起到重要作用。绥远驻防设置之初,只负责巡查绥远城周边牧场及卡伦。乾隆二十一年,创设乌里雅苏台换防制度。此后,换防制度不断完善,一直延续到清末。本文重点利用军机处满汉文档案,对换防制度的若干具体问题,即换防时间及官兵、换防官兵连留制、经费支出、换防作用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史上,咸丰、同治年间绵延西北各地的回民起义规模很大,影响极为深远,它与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汇合成近代中国各族人民反清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然而,西北回民起义自身几乎没有文献传世。研究这次起义,我们能利用的,只有清光绪间官修的《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以下简称《方略》),这是军机处关于咸同西北回民起义专  相似文献   

17.
利用清代的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八旗察哈尔相关的舆图、地方档案馆保存的清末贻谷督办蒙旗垦务档案等,探讨清代口外王公牧厂的幅员、设置来源和开垦过程等诸多历史问题,并从两个层面去阐释清代王公牧厂制存续的历史意义:在政治层面上,王公牧厂的组建是清朝分封制和军功贵族制的组成部分;在政区沿革上,王公牧厂的后续演变和改制成为清末蒙地开垦和边疆行政转变的重要起因。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乾隆朝《军机处上谕档》《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乾隆帝起居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及录副奏折、题本、硃批奏折等原始资料,尝试重新架构乾隆帝六次西巡五台山之史实,从微观视角,全新解析乾隆帝朝台的具体历史原因、过程,并从乾隆帝自身、北京皇家藏传佛教信仰的发展和成型及五台山藏传佛教的发展三个维度,来诠释其六巡五台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凌河马厂是清代著名的马厂之一。大凌河马厂分为两个部分,即西马厂和东马厂。因为东马厂地势低洼,加之设置的时间较晚,开垦的时间较早,多年来为学界所忽视,论说者易陷入误区。通过研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朱批奏折和军机处录副奏折,对大凌河东马厂的设置、放垦与建治等问题重新进行了梳理,力求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对此地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给出完整且清晰的线索,从而恢复对清代大凌河马厂的整体和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20.
总理衙门与外务部在中国的近代外交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总理衙门既是与欧美各国驻华公使馆交涉的窗口,也是主要负责洋务的军机处临时性附属机构.但1901年成立的外务部,被赋予了"六部之上"的地位.先行研究中强调外务部的设立是出于辛丑条约交涉过程中列强的压力,而对其设立过程语焉不详.文章利用此前未被利用的各国史料,揭示了外务部的形成并非只是外国的要求,同时也包含了清朝自身的主张,并指出外务部形成过程中仅仅着重于中央组织的职能,遗留下驻外公使、领事及地方交涉制度等未充分讨论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