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于静  刘世强 《理论界》2006,(8):131-132
弘扬民族精神重在加强培育,贵在坚持不懈,关键在于将民族精神内化为人的思想灵魂和行动准则。从逻辑上讲,民族精神要在培育的基础上才能弘扬,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弘扬民族精神。同样,民族精神又需要在弘扬中进行培育,它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过程。弘扬能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德育资源和舆论支持,而培育则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接受能力,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历史的、民族的,又是现实的、发展的.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民族的悠远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树立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只有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寓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又把深厚的民族情感植根于历史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认为民族精神必须经过培育才能弘扬,不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提炼,民族精神便无以保存,无以发达。梁启超认为培育的目标是民族精神的主导地位的确立,培育的主要内容是传统文化教育,培育的责任者是士大夫与青年。  相似文献   

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历史教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宏伟蓝图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历史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肖应连 《理论界》2008,(2):167-16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血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传承光大民族精神的生力军。本文从文化的视野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出了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内生性资源,外来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借鉴性资源,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实践性资源。  相似文献   

6.
张新泽  张若甲 《河北学刊》2007,27(2):236-238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面临诸多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全球化给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来的全方位冲击,概括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对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教育实效的途径与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德育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体现.西藏高校由于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任务更为艰巨,为此我们要结合西藏高校实际,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德育工作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地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学校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也是增强高等学校办学实力的需要。高等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民族精神与高等学校的自身精神、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自强不息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继承和丰富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民族精神的现状等都亟需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确保弘扬和培育的效果,不仅要处理好继承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时代化的关系,还要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健全网络,全方位渗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和谐文化:民族精神传承与发展的纽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就会失去民族的自主性、民族的凝聚力,失去民族独立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数千年沧桑磨难而不倒,得益于绵延不断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和谐精神。而和谐文化则是民族精神传承与发展的纽带。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和谐文化的沃土,文化是精神的载体,也是文明的源流。和谐文化与民族精神互动共生,弘扬和再造民族精神的过程就必然会外化为实现和谐文化发展的过程。和谐文化通过构筑团结进步精神支柱、再造共有精神家园、弘扬固有的和谐与创新精神来支撑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文化趋势加速发展与多元化文化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江西革命老区历史与现实的特点,以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论述为指导,以对革命老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的分类调查事实为切入点,以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国家意识与民族利益等问题为研究重点,以探索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规律和基本策略为研究主线,对革命老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湘江战役精神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包含着勇于突破、勇于胜利、勇于牺牲的丰富内涵。湘江战役精神蕴含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厚,既有传统文化的“根”,也有革命精神的“魂”。数字赋能湘江战役精神能够展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形象,为民族复兴注入新的精神动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有利于赓续传承红色文化,加强国民理想信念教育。现阶段湘江战役精神数字化传播仍存在传播主体的认知偏差、传播内容和载体有待完善、数字化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创新数字化传播载体、加强传播人才的培育和建设,为湘江战役精神传播拓展新思路和新策略,助力湘江战役精神数字传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尚武精神是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不竭精神动力。长期的和平环境,在官兵身上不同程度滋生了一些“和平积习”,尚武精神弱化。坚持不懈强化当代革命军人尚武精神,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当前,紧盯强军目标,大力培育官兵尚武精神,就要坚定信念、铸牢军魂,确立尚武的政治方向;爱军精武、提高素质,锻造尚武的职业品格;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夯实尚武的作风基础。  相似文献   

15.
首都全民健身现状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帅  张春燕 《学术探索》2012,(11):52-54
全民健身旨在增强国家全体民众的整体身体素质,国家近年来积极宣传和倡导全民健身,将其纳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计划中,在赛场上,全民健身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全民健身以其多种健身内容和形式吸引了群众的广泛参与。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在全民健身事业上一直走在最前列,北京所有街道和社区都要求配备相应的健身设施,本文通过对首都全民健身现状展开调查,探讨首都全民健身事业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树美 《学术探索》2008,(1):124-128
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使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得以形成、凝聚和相互认同的精神力量。人们的民族精神状况是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深入认识和把握人们当前的民族精神状况,我们对生活在民族地区的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进行了调查,以期把握民族地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状况和特点,并提出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依托高校培育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应当从坚定信念,深刻领会培育工作的精神实质;精心服务,构建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精诚合作,积极拓展培育工作的教育渠道三个方面着手,强化国防生献身国防的精神支柱,铸牢国防生报效祖国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与各种文化表现形态共同构成民族文化体系。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各种文化表现形态起到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文化表现形态作为民族精神的表象世界,反映和体现了民族精神。在全球化形势之下,既要弘扬民族精神,又要加强文化建设,由此实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100年前,江孜抗英保卫战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藏民族民族精神光辉灿烂的一页,也是我们今天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精神力量.这种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历史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使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进程中,能够确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振奋民族精神,不断推动西藏政治、经济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