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环境与生态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文章在以往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概述并比较西方当代生态思想和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起源、演进及主要观点,着重指出发掘和整理本民族传统生态观,特别是其中蕴含的生态伦理观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有逐步走向深入、走向独立发展的趋势。运用与把握中国传统生态哲学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研究生态哲学,是深化当前生态文化理论的重要方面。大陆学术界对于道家道教、儒家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比较重视,但对佛教生态哲学思想研究则较为薄弱,远不如国外及台湾。佛教生态思想研究是  相似文献   

3.
生态批评自出现以来作出了不少卓有成效的探索,但也遭遇了瓶颈。环境正义对广泛公正的诉求以及强大的实践精神为生态批评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社会和历史叙事,发掘其深层的社会、文化和话语机制,为创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奠定基础。而中国传统文学的生态哲学思想将为审视环境问题提供重要思路和思想源泉,也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人文和精神生态开拓路径。  相似文献   

4.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所在,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先进文化。在沿海开发中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竞争新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作用和历史意义。而要培育和打响富有沿海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须在强化生态意识、深入规划研究、创建生态城市、发掘历史遗产、发展生态旅游、建立长效机制诸方面有新举措、新作为,以此推动沿海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地.青藏高原生态保护问题,事关国家生态安全.文章从长远保障青藏高原天蓝、水绿、山青的角度出发,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来统筹谋划,从藏族人民千百年来如何保护和适应青藏高原的山水文化中寻找答案.重视发掘、研究保护附着在青藏高原上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它虽然产生于与当今社会迥异的古代社会,但至今仍对现实有巨大的价值。现代社会生态危机重重,需要我们诉求于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是佛教禅学、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论证了生态的权利,为现代生态伦理学提供了成立的伦理基础,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原则。这些都是建立当代生态文明的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文化在中国逐渐兴起并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生态文化是一种以生态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意识形态,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素。我国生态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具有历史传承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等特征,既继承了优秀历史传统,反映了社会现实,又代表着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论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地方性知识是指各民族的民间传统知识,其使用范围要受到地域的限制。通常的科学研究虽然也会接触到地方性知识,但是很少将其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文化人类学及其当代分支学科--生态人类学则不然,它不仅高度关注各民族的各种地方性知识,而且致力于发掘、整理和利用地方性知识去开展生态维护。这样的研究取向容易引起世人的误解与责难,也因此造成了地方性知识保护与利用的困难。为此,文章列举我国各民族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方性知识事例,说明它们在生态维护中的特殊价值,借以重申生态人类学关注地方性知识的深层考虑。  相似文献   

9.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学者将现代生态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马克思主义进行结合的理论尝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母体.20世纪90年代以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逐渐被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所认识,并从中发掘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自然观、“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劳动价值论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发掘.  相似文献   

10.
有识之士一再声明 :2 1世纪是生态世纪。生态世纪的提出 ,无疑是人类对自己因狂妄无知 ,过度奢靡 ,违逆自然所造成的生态危机、环境恶化而作的一次深刻反省 ,它旨在唤醒人们节制欲望 ,循顺自然 ,保护环境。可以不夸张地说 ,人类未来的前途确实和人们对生态思想的理解与落实息息相关 ;而语言文化对生态观念的阐释、传播和发扬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有效挖掘和利用生态文化方面的资源 ,笔者通过研究 ,发现汉语本身就是一座生态文化的富矿。本文从汉语生成的生态观念内涵阐释入手 ,分别从汉语文字、语音、语法、修辞理念、审美追求等方面 ,进行了扼要的分析和阐述 ,杂交了生物学、社会学、哲学、文学、语言学方面的思想内容 ,角度是全新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与江泽民生态伦理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马克思、江泽民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自然理论中蕴涵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些思想都是江泽民生态伦理思想的重要理论前提。江泽民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江泽民对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有重大的超越。研究这些有益于人们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观念,如自然观、系统观、保护观、科学观和宗教观等。先民们对自然的看法以客观的、自然主义的态度为主,提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并且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产生了系统的生态观念,在此基础上,先民主张实行生态保护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生态科学观及实践是其重要的表现。此外,生态观念在文化中还有一个显著的体现,即生态宗教观念。深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它将有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的认识和促进中国的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离不开可持续发展文化的支持。可持续发展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生态文化,具有整体和谐、系统有序和创新性三大特点。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和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进行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的十大对策:树立人均意识、控制人口增长,确立大教育观、提高人口素质,强化参与意识、推动公众参与,改变资源观念、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变革能源观念、实施清洁能源方案,提高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生产观念、推广清洁生产,革新消费观念、推行可持续消费模式,坚持大开放观、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调整传统人地观念、促进人地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4.
加里.斯奈德是美国20世纪最有贡献的生态作家。加里.斯奈德作品中充满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已被评论界所公认,但对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形成的研究还少有人问津。研究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的形成对今天正面临生存困境的人类,特别是对今天的创作者和斯奈德的读者来说有很深的启发意义。他丰富而独特的个人经历和对东方文化的吸收是其生态思想形成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处在一个环境危机加剧、环境意识和生态思想日增的独特时代。  相似文献   

15.
绿色设计──工业设计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色设计是在生态哲学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产品设计的新思想与新方法,也是工业设计的产品化、商品化与生态化设计的三个发展阶段中的最高阶段-生态化设计(即绿色设计)。本文指出,绿色设计是工业设计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还探讨了绿色设计的观念、思维方式与原则,而培育绿色设计的土壤-绿色消费以及支持绿色设计是新技术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传统生态思想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其“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等思想对建设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因此,应汲取传统生态思想,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维度,探索构建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需要构建一系列相应的理论条件。乡土社会为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了文化上和观念上的理论基础。乡土社会中的文化心理结构是生态文明共同体与土地形成良性关系的基本条件。因此,通过对“土”的文化性和社会性的解释,可以为论证生态文明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条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论孟子的生态环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境观念和意识 ,充满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反映在《孟子》一书中的有关爱护物产、保护环境及其协调天人关系的思想言论 ,是先秦时期的人们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态环境向往的反映 ,也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朴素的生态环境思想和智慧。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赖特的“有机设计”作品中蕴含的生态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以“流水别墅”设计思想的解析为例,实地考察安徽古村落建筑群,以苏州古典园林和日本建筑为中介,比较赖特建筑设计与徽派民居的异同,分析其共有的徽州文化与建筑生长思想,阐明生态设计思维的基础和发展总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