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醺 《社区》2008,(11):26-26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出最好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他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8,(12):10-15
但现在,他喝得并不多,如他平常一样。他也吃得不多。为了扮演《不适应环境的人》,他疯狂节食,体重从230磅降到了195磅,在整个拍摄期间,他只吃一些牛排、西红柿、农家干酪。对他来说,规则很简单。由于他不注意,体重又回升了,但只要他注意了,很快又减轻了。他不得不减肥,不仅是为了上镜,也是为了保险。他曾经有两次没有通过电影保险测试,在床上躺了几天之后才通过。过去十年里,他发过两次病,  相似文献   

3.
郭大侠养马     
梁伟娜 《百姓生活》2012,(12):38-40
郭宗强,1972年1月24日出生在河南省巩义市黑北村。他是个地道的农民,一头板寸,一身素衣。然而,熟悉他的人不会因为他的朴素着装而小看他。如今,他拥有一个200匹马的马队和七八十名员工。他为人仗义、豪爽、执著,人称“郭大侠”。他的曲折人生经历,就在他的养马故事里。  相似文献   

4.
他出生于法国一个贫困的家庭,白幼受尽了苦难的磨砺。 十几岁时,由于家里经济拮据,无法供他上学,他去了一家咖啡馆打工。在咖啡馆里,他干的是最粗重的活儿,咖啡馆的老板、店员、顾客都称呼他“小跑堂的”。苦些累些,他不在乎,他受不了的是,人们对他的歧视。  相似文献   

5.
男孩今年十三岁,刚上初一。他聪明、开朗,有很高的天分,最近却显得闷闷不乐。我问他怎么了,他说因为班主任说他是“全班思想最低下的人”,这个称呼就像是被烙铁烙在了自己的脑门上,令他彷徨、困惑、自卑、孤独,班上的同学也都疏远了他。  相似文献   

6.
蒋醺 《社区》2011,(23):23-23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受到皇帝的赏识时,他的书法很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他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那么笨,那么拙,歪歪扭扭无所谓.却成为了中国书法的极品。  相似文献   

7.
张继敏 《社区》2009,(20):1-1
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样的禅语中其实包含了人生的很多哲学,而宽容则是很重要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8.
蒋醺 《社区》2012,(5):24-24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写了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老爷爷一生曾主编过很多版本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课本,有高深的学问。可他没读过大学,他的学问完全是靠自学得来的。他出生在苏州一个平民家庭,家境贫寒,但他的父亲对他要求很严格。3岁时父亲就教他认字,6岁时就把他送进私塾,12岁他考进了苏州第一所洋学堂—公立高等小学。当时要学三年才能毕业,由于他学习刻苦,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7,(2):86-87
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武术家、社会活动家韦小宝,男,江苏扬州人氏,估计为1/2汉族血统,约生于清顺治初年。他的家庭是一个贫苦下层劳动人民家庭,从小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使他对劳动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养成了吃苦耐劳、随机应变的品格,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相信是因为革命工作的需要的原因,他的父亲从小离开了他和家庭,他的母亲韦春花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使他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韦小宝年纪虽小,却已经具备了许多大人都没有的胆识。  相似文献   

11.
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好男人,因此,我爱上了他。 恋爱、拜见双方父母、筹备婚事、举办婚礼,一切都进行得顺利,我以为我和他能幸福快乐地携手相伴人生路,但却在新婚之夜卡了壳。 新婚之夜,第一次,他不举。第二次,我突然莫名地畏缩,缩手缩脚的,他便泄了气。  相似文献   

12.
1973年,他出生于台南小镇一个普通的家庭。高中时,他似一匹脱缰的野马,逃课、逃家、飙车样样来,每天在游乐场和撞球间混,他是众人眼中的浪荡子。他甚至瞒着父亲“拒绝联考”,被发现后离家出走,把父亲气到快进精神病院。从此,他在社会大学里修炼学分:干搬运工、水泥工、货车司机,到处打零工养活自己。有一段时间,他不得不睡游乐场楼上的夹板床,和三教九流蹲坐在墙脚边抽烟。  相似文献   

13.
夏爱华 《山西老年》2013,(11):50-50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李叔同一生从事各种艺术活动,涉猎文学、音乐、美术、戏剧、金石、书法等各个领域,以其无上的智慧和卓越的才华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而当他阅尽人间的繁华和沧桑后,义无反顾地遁入空门,使人们对他的传奇人生更增添了想要探究的欲望。18岁那年,母亲作主,为他娶了妻子。他没有抗拒,因为他是个孝子。但他与妻子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感情也不深。  相似文献   

14.
包世臣的荒政思想:衰世中的民生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世臣是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的经世思想家之一。他了解灾情,深悉其害;褒扬循吏,反对讳灾;立足政治高度,把握荒政要领。鸦片战争前,他指出烟、酒、鸦片是使人民穷困而不能防灾的直接原因,建议陆续稳慎地控制烟酒经营,并严禁鸦片输入;战后,他较早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是导致民贫而难以救荒的重要因素。他的荒政专论筹划周密:政法方面,他主张缓刑,同时加强治安,严惩粥赈舞弊,注重用人;社工方面,他建议利用富户捐赈,调节贫富对立;经济方面,他讲究救荒物质的掌握、采买,精打细算;技术方面,他精心考虑粥赈、平粜的程序,总结麦米加工方法。这些思想,表现了他对衰世民生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10,(5):15-18
第一天夜里,他不得不躺在田野的一个草垛下,因为他没有床。但他觉得这也很舒服。身边是广阔的田野、小溪、草垛,还有头顶上的蓝天。这真是一个漂亮的卧室呀。点缀着一些红、白花儿的绿草地,就是地毯;接骨木丛和野玫瑰篱笆,就算是花环;一条清澈新鲜的溪流,就是他的洗脸盆,水中的蓑衣草冲他鞠躬,祝他“晚安”、“早安”;  相似文献   

16.
李久兰 《社区》2013,(31):56-56
隔壁陈老伯,过去是一家工厂的领导。几十年来,他虽说工怍忙,却一直精神饱满,情绪乐观,是有名的好脾气。可自从四年前他退休后,人好像变了,一天到晚只知道坐坐、躺躺、吸吸烟、叹叹气。听他老伴说,他还不爱搭理人,成天不知道想些什么,真怕他憋出病来。的确,左邻右合都发觉他老得很快。  相似文献   

17.
喜宝 《人生与伴侣》2014,(11):28-28
同事韩离婚的消息令人瞠目,众人的反应几乎异口同声:怎么可能?是啊,怎么可能?那样一对患难夫妻。记得当初,男方公司破产、债务缠身又染上了病患,韩却选择和他在一起,并以结婚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坚决。然后,韩倾尽全力.把这个男人从人生的低谷拉了出来。她陪伴他、照顾他、安慰并扶持他,拿出自己所有积蓄并不惜为他举债,鼓励他从头开始。  相似文献   

18.
见到郭伟宁的时候,他正坐在宽大、明亮的办公室里,憨厚地笑着。三年前,他是打工仔;两年前,他是濒临绝境的个人创业者;现在的他,是著名国际品牌ADOP(阿迪普)旗下广州普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老板之一,并担任公司的行政总裁和市场总监。他说,他走到这一步,是因为找对了事业支点。  相似文献   

19.
榜样     
他原来在工厂上班,可是由于工厂倒闭,他失业了。妻子有病,儿子读书,他没技术没文化,就出来卖报纸。自行车前面挂一个喇叭,后面挂两个口袋,里面塞满了报纸,日报、都市报、电视报,等等,种类很多。每天,他骑着自行车在街上来来往往,喇叭里总是叫着:“卖报,卖报,日报、都市报、电视报……”时常,喇叭里还会说一些重要的新闻.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购买他的报纸。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我在外婆的村庄里认识了一个孩子。他是一个哑巴,除此以外,跟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他甚至相当聪明、敏捷。乡亲们认为他实在太不幸了,他于是就在人们的同情和怜悯中生活,忘记自己能够干些什么,应该干些什么,结果真的成为一个不幸的人。前些日子,我又见到他,他的父母已经过世,他衣着破烂,蓬头垢面,表情痴呆,东家给他一个馒头,西家给他一瓢井水,饥一顿,饱一顿,寒暖无着,完全是在人们的施舍中苟且活着,一旦发生什么变故,他的生命真是难以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