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张均 《东南学术》2006,4(3):38-45
现代中国文学之现代品格是近年学界人言人殊的焦点论题。本文在当前个性主义论述与民族国家想像两种主要论点之外,着力凸显了普遍历史的建构这一重要的现代性叙事生成层面。普遍历史的叙事结构源出于启蒙理性。作为个人主体与民族国家主体的必要表述模式,它普遍存在于西方与非西方的“现代”文学之中。这一模式源起于晚清文学,在五四传统与左翼传统中得以曲折展开与日益丰富。它通过对叙事中个人形象、族群形象及其价值的历史化建构,深刻地影响了晚清至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张世君 《学术研究》2002,(10):114-119
“间架”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使用的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概念。间架概念源于建筑术语 ,被各门艺术广泛使用 ,它具有空间间隔与围合的特征 ,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间架的“间” ,是指空间的间隙、距离 ,在文本叙事中用以表述情节发展出现的障碍和曲折 ,间架的“架” ,是指空间的围合框架 ,用以表述情节线索的错综复杂 ;间架作为小说评点理论的结构概念 ,表明中国古典小说具有不同于西方小说在时间次序中叙事的空间性结构特点 ,它强调的是空间叙事结构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平面延续性。间架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小说理论概念 ,与西方的时间化叙事理论形成对话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民族性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文学的本体性特征,它形成一国的文学传统,而文学传统固有的排它的惰性,使我们不能将民族性视为一个凝固的存在,而只能将其视为一个过程。民族性的进展,就是不断现代化的更新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孙犁在民族性追求中具有同时代作家所缺乏的革新意义。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偏于抒情,追求诗美;继承"诗言志"传统。另一方面,他的民族性追求中掺合进了现代性因素。不仅风格内容上受西方浪漫主义影响,并且自觉运用西方灵活多样的形式。孙犁以独承诗骚传统并具现代性的特质,在五六十年代大批承传叙事传统的作家群中成为一种孤独的高蹈。  相似文献   

4.
超文本文学是数字化时代网络文学创作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它的产生,有赖于互连网和超文本技术的充分发展。与传统文学相比,它有着鲜明、独特的特征,如结构上的超链接性、书写上的互动性、写作载体的超文本性、表现方法的超媒体性、传播方式上的互文性等。超文本文学的出现,给传统文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如它对传统叙事的重新解读,但它的出现同时也丰富了文学的样式,繁荣了当下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5.
中西文学具有不同的传统。西方文学重叙事和写实,中国文学重抒情和写意。抒情传统加强了中国古代文学以情动人的力量和诗情画意之美,体现了文学是作者感情的自由展现的本质;写意传统造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简洁精炼和含蓄隽永、生动传神之美。中国古代文学的抒情写意传统表现了它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通行观点认为,写实是图像叙事的重要手段,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认为,在中西艺术史上,写实传统有着自己独立的演进规律,图像叙事也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写实与叙事之间既相互关联而又时常分离.尽管图像的叙事功能向故事画提出了追求逼真的要求,但艺术家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时常会被描绘的兴趣所吸引.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有着丰富的图像叙事,但最生动、逼真的写实努力并不在人物故事画领域而在花鸟画中,这一现象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图像叙事与写实程度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的“毁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大多没有了传统的英雄叙事品格,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战争结束的和平生活中,无论是死难者还是幸存者,到处显露的是生命与灵魂的被毁坏,“毁坏”意识已然代替了英雄主义题旨.现代作家站在战争之上审视战争本身,在毁灭性经验中反恩人类理性和文明的本质,质问传统文化的价值.因此20世纪的西方战争文学实质上成为地道的“反战文学”.这是20世纪有关人类争端的新认识,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鲜明的纪念.可以说,“反战文学”已经成为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是西方文学史上沉重的伤痕之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西方传统文化信念和现代人的裂解痛苦.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说叙事与史传叙事有着相当密切的渊源关系,过去人们从文学虚构论出发,局限于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藩篱,看不到两者间真正的互文性优长。事实上,中国小说的史传模式对中国小说的文体形成与叙事建构是有相当贡献的,它并没有阻碍中国小说的发展,应该说后世的小说叙事者对史传的追慕,恰恰促使了中国小说的壮大与成熟。所以,当我们把小说叙事与史传叙事统一在纪实的语境中来探讨时,就会对中国小说的史传模式进行较为公正的评判,而不是如诸多照搬西方文学话语的论者那样进行过多的否定。也就是说,中国的小说叙事只有继承了史传叙事传统的精髓,才能真正彰显其现代性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化学和文化研究是学术界经常使用的两个术语.两者尽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无论从概念、产生背景与发展道路还是从性质上都存在明显区别.文化学主要是与人类学有关联的一个概念,它是一种纯粹的学术活动,而文化研究是文学中派生出来的学术思潮,它除了是一种理论研究之外,还是社会运动和文化实践的一部分.此外,国内通常使用的文化学概念与西方学术世界中的Kulturwissenschaften有较大的区别,不能将两者简单地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中篇小说《雪国》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1968年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之一。在表现手法、美学风格、叙事艺术上较充分地体现了川端文学的特色。川端文学融会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技巧和风格,但其创作核心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灵魂,川端正是在东西方文化的调和中找到了一条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以往学界对荷马史诗等作品的研究,多立足于书面文学的立场,相对忽视对它本身“口头性”的分析.帕里、洛德师徒长期致力于研究口头文学传统,并创造性地提出“口头程式理论”来理解口头诗歌的构造法则.以此观照中国古典诗歌,发现它与口头传统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关联:首先,中国早期诗歌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重著”现象,正如西方史诗中的“程式”,是诗歌口头传统向书面创作过渡的鲜明遗痕;其次,主题作为一种固定的套语创作方式与观念群,需要从听众那里得到本能的反应与期待,所以起到了导引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中关于人物服饰装扮的主题,程式化铺衍的特征异常鲜明,但在中国文学强大的抒情传统中,它却往往被视为一种描绘技巧.若以西方文学为参照,我们毋宁将其当作一种叙述方式,是对主叙事的补充或辅助.这些重复性、稳定性的程式和主题,大大帮助歌手在现场表演的压力下快速流畅地叙事,这为中国文学存在抒情叙事两大传统的共生景象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叙事理论与文化战略——《中国叙事学》导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之道有两条,一条简捷,一条艰难.近年来许多人拥挤在简捷的路上,把西方的特殊情境中式样翻新的思潮术语饥不择食地搬来,未经选择、消化、质疑,更舍不得潜心去融汇贯通,便急急忙忙地以为这就是“观念更新”,中国的文学现象在他们的手下,就像借得纯阳祖师吕洞宾的“金指头”一般似乎点石为金了.叙事理论方面的情形也如此.一批学者认真地翻译了英、法、美诸国的一些重要的叙事学著作,令人视野大开;但也出现一些对我国漫长的叙事文学传统不加深究的学人,大写理论批评或文学史论著作,进行了半是探索性的,半是削足就履的工程.开通风气是非常必要的,除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不负责任的妄人,才会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把自己封闭起来.但是为了使开通的风气不致成为过眼烟云,有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地研究中国叙事文学的历史和现实,研究其本质特征,并以西方理论作为参照,进行切切实实而又生机勃勃的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作为中国数千年非常辉煌而独特的叙事遗产的继承者,我们似乎不应该满足于给西方的叙事理论提供一点例证,而应该走着一条哪怕是艰难的道路,也要境界独辟,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理论体系,去丰富人类在此领域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叙事视角指的是一部作品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是叙事谋略的枢纽。中国新时期文学在短短的二十余年中,完成了对传统文学“全知”视角的反叛和对西方叙事视角理论的接受:由全知到限知,由内视角到外视角,由单一视角到多元(复调)视角的转换。中国叙事视角的革新,是以西方文学的创作实践与理论著作为范式的,在创作上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西方古代叙事文体是西方小说文体发轫的根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和中世纪欧洲的叙事文学,它包括古代神话、史诗、传奇、故事等。在这些文体中蕴含着小说文体叙事的基因:时间、空间、事件、人物、叙述者、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法等基本要元素。本文梳理了西方古代文学中叙事文体的发展,探讨了在西方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不同叙事文体的特征和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人间词话》中的批评术语分为传统的批评术语、外来的批评术语和王国维自己创造的批评术语三类。通过对这三类批评术语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概括 ,揭示出这些批评术语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传统的 ,但是却融进了一些西方的文学、美学观念 ,因此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文学批评 ,体现出由古代向现代转换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自然主义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基本表现形态已经不再是在"典型环境"中产生的"性格典型",而是源于生命本体的"气质类型"。在传统西方文学叙事所带来的卡通式的人物世界,里面满是傀儡、木偶般的"英雄"、"巨人";在自然主义文学叙事中,"英雄"陨落了,"巨人"坍塌了。西方文学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现代演进,显然是从自然主义文学这里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原型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批评流派,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弗莱深入探索了统治西方文化的神话的本质,系统地建立起了以神话原型为核心的文学类型批评理论。《所罗门之歌》中的原型模式,在叙事结构上对应了古代神话中追寻和飞翔的原型模式,而作品中的飞翔也是黑人文学传统中飞翔意象在现代主义文学文本中的生动再现。  相似文献   

18.
李青果 《文史哲》2008,6(1):124-132
晚清民族叙事的兴起,是中国文学的一大变局。这种变化部分有赖于当时来华欧日人士"中国讲述"提供的"国民性批判"写作资源和"想象中国"的新方法。它们对中国民族性展开的广泛研究和批评,为晚清趋新之士提供了由域外眼光观察中国的独特取径,增强了国人的民族意识,也提供了从思想启蒙到文学启蒙的进路及中国文学需要变革的信息。不仅梁启超、鲁迅等思想型作家开始思考、实践中国文学的"突变",就连一般文士的文学撰述也增添了国民性内容,使中国文学开始从传统的"世情叙事"向近代的"民族叙事"转型,从一个侧面有力地引发了中国民族叙事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一般文士与思想型作家的区别在于,一般文士虽然重视民族叙事的内涵,但更看重叙事的传统形式和传播效果;思想型作家则有意于借鉴西方文学进行思想启蒙,其形态更趋于"西化"。二者一俗一雅,开启了中国民族叙事"通俗写作"与"精英写作"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主义的小说和戏剧创作中,情节冲突在很大程度上被淡化了,而琐碎凌乱的细节则缤纷绽放.细节的缤纷绽放,决定了现代叙事必然要在很大程度上谋求摆脱统辖传统叙事文本的"必然性"逻辑,而在"偶然性"中寻求出路.在西方传统文学叙事中的"必然性"原则向现代主义叙事之"偶然性"原则的现代转型中,自然主义文学叙事乃两者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主义的小说和戏剧创作中,情节冲突在很大程度上被淡化了,而琐碎凌乱的细节则缤纷绽放。细节的缤纷绽放,决定了现代叙事必然要在很大程度上谋求摆脱统辖传统叙事文本的"必然性"逻辑,而在"偶然性"中寻求出路。在西方传统文学叙事中的"必然性"原则向现代主义叙事之"偶然性"原则的现代转型中,自然主义文学叙事乃两者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