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方言差异之大,彼此不能互通,于是产生了圣经方言译本。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8个省区,是除北方方言外,分布地区最广的方言。据统计,各类客家方言圣经译本有40种,其中汉字21种,罗马字19种,包括1种《圣经全书》汉字本,5种《新约全书》汉字本,3种《新约全书》罗马字本,绝大部分以广东东部和北部客家方言译成。  相似文献   

2.
清末时期,与罗马字在沿海方言地区福音传教所取得的进展相比,官话区则是相形见绌,以中国教育会为代表,传教士进行了一场以"官话罗马字拼音系统"统一中国文字的尝试,但其局限于教会内部,民众对这种外来文字的不认同,以及本土文字改革事业的兴起,使得传教士的罗马字改革,在中国犹如昙花一现,成了匆匆过客.  相似文献   

3.
“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指明了大方向,对我们是记忆犹新的。自从一九五六年第一批简体字公布后,我们严格使用规定的简体字,已经成为习惯,也  相似文献   

4.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早在一九四○年就教导我们:“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一九五一年又教导说:“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毛主席洞察汉字的繁难,指导我们要根据文字发展规律推动汉字向拼音方向前进,对汉字作根本性的改革。主席的教导保证了汉字简化工作胜利地前进。这次《方案(草案)》是取得良好成绩的。这特别表现在同音代替和形声上。它在重音这一点上将起很好的作用,它的成就将不限于“以利目前的应用”的笔画的精简和字  相似文献   

5.
<正> 《金瓶梅词话》丰富全面的言语内容,为近代汉语语音、词忙、语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其万历本(有万历丁己年序文的刻本)丰富的文字现象,也为近代汉字的研究提供了稳定可信的材料。壹近代汉字研究著名文字学家唐兰先生,早在四十年代就指出:“近代文字的研究,也是很重要的……楷书的问题最多,别字问题,唐人(?)定的字样,唐以后的简体字,刻板流行以后的印刷体,都属于近代文字学的范围。”(开明书店1949年版《中国文字学》前论四)  相似文献   

6.
自有汉字以来,就不断有简体字出现。甲文、金文中繁简互见,可证。隶变前的简化字,多为隶所吸收,隶可说是当时文字的规范化。隶变后又有大批的简化字陆续创造出来,在历史上长期通行的,多已收进《一简》、《二简》。因此,连力主简化汉字的人也认为:简化汉字到此为止,留给子孙后代去搞吧。不,只要有汉字就有简化的问题。简化汉字不仅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它同汉字一起产生,也将同汉字一起消亡。只不过简化汉字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将进入更深入的新阶段。今后,汉字的简化似不应停留在就字论简上。必须从汉语词汇出发,以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为目的,进行简化汉字的科学研究工作。从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一提汉语规范化,人们首先想到汉语语音  相似文献   

7.
本方法是音码技术方案,是把汉字转换成拼音编码用拼音处理汉字的技术。其特征是利用汉语拼音双字词重码率低的特点,在以双字词拼写的基础上,采用前置和后缀相应字的声母为联想方式区别同音字  相似文献   

8.
新方码是一种以《新华字典》的部首为规范字根的电脑汉字输入法,它以拥有30项专利的全国著名发明家、新方码发明人张新芳教授的名字谐音命名,严格按照中国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书写顺序,集部首、笔画、拼音、英文、数字等多种输入法于一体的简单、快速、规范、多元的智能化、大众化、科学化、一统化的汉字输入法!  相似文献   

9.
刘庆委 《学术论坛》2006,(10):159-162
汉字从传入日本到现在,受到日本语言、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融会为日本文化的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对中日简体字的字形比较,揭示了日本为了使汉字能够很好地表现日本文化,在汉字字形整理中不仅兼顾“初形本义”,即所谓“传统字理”,而且更是以民族文化为本位的思想意识,反映了既吸收和借用了中国的汉字文化,又脱离中国文化束缚的、与中国汉字文化相呼应的日本汉字文化的特点和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0.
锺兴永  吴顺发 《云梦学刊》2011,32(2):126-131
汉字的书写是从"简"开始的。简体字是由人民群众创造,历代传承,从来没有中断使用过,亦属历史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国家根据"述而不作"的原则,推行简体字,使简化字获得了"正体字"的地位,并得到了民众的呵护,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汉字内码的分析,给出了一种利用汉字内码实现中文拼音首字母提取的技术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在历史上曾长期使用汉字记录日语,但近代日本出现了"国语运动"和"汉字改革"的思潮,要求废除汉字的使用,改用假名和罗马文字.改革历经兴起、高潮和尾声几个阶段,最终形成了汉字、假名、罗马字混用的文字体系.汉字和日语的矛盾导致了文字改革的发生,日本文字平民化和教育的普及则推动了文字改革的发展,日本的汉字使用传统、日本历史文化传承和延续的需要又使部分汉字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13.
丁耘 《中国学术》2001,3(2):295-302
在九十年代以来的汉语学术思想界,德里达是一个得到极多引用和极少研究的人物。他的一些独特论点和术语似乎已经成了哲学、文论乃至文化研究领域中的老生常谈。与之构成鲜明对照的是,他的几部公认的重要著作却迟迟未见汉译。直到1999年下半年,《语音与现象》和《论文字学》的简体字版才由京沪两地分别出版,幸而避免了把遗憾带入新世纪。  相似文献   

14.
邵文利  杜丽荣 《学术界》2007,(4):264-269
本文对韩国韩中文字交流协会和韩中共用汉字能力鉴定会在韩国1800个教育用基础汉字中选择简化的606个简体汉字进行了全面评析,详细分析了606个简体字与我国现行规范汉字的具体对应关系及启用606字对韩国教育用基础汉字产生的影响;认为606个简体汉字的选用是韩国汉字学界在认同中国汉字规范标准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对推动中韩两国乃至汉字文化圈国家实行汉字"书同文"具有重要意义,对汉语的国际推广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反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经典释文》用“反”,《广韵》用“切”,都是拼音的意思。后代遂把这种注音方法名之曰“反切”。反切是用两个汉字作标音符号,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定声,下字定韵与调。这种方法在古代是比较科学、比较先进的。正是靠了这些反切,人们才能准确地了解《广韵》所收各字的读法。因此,古人留下的这份丰富的反切遗产,就成为人们探讨古代音韵的宝藏。  相似文献   

16.
到目前为止,电脑使用《汉语拼音方案》来进行汉字输入,主要有三种方式:1.全拼双音输入——是将一个汉字的全部拼音字母逐个输入,但没有声调代码,并且ü不便计算机输入,只得用V键代码。2.压缩拼音输入——是缩短音节长度,用一个字母键来代替双字母声母、复韵母、鼻韵母,建立紧缩拼音码的方法。3.双拼双音输入——是将每个汉字的声母和韵母各用一个字母键来代替。使用这种方法,一个汉字只用两个字母键就可以了。双拼双音输入法和压缩拼音输入法,编码少,减少了击键次数。从这点看,似乎加快了汉字输入的速度。其实,据《语文建设》“双拼的得失…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所拟订的“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在“中国语文”一月号上登出来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文化建设方面一件大事!这几天,同志们见了面,一谈就会谈到:我们在“红缕梦”讨论中,端正了我们学习古典文学的态度;我们在胡适思想批判中,认清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毒害,分清了敌我思想的界线;现在,我们又看到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捷报重重,跟解放一江山岛的捷报相呼应,跟工业、农业建设的捷报相呼应,我们太高兴了! 有些同志还特别提出来:这回,简体字是要上书报的!你看,他们高兴地读着“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说明”的第二页:“今後在一般书报上废除这798个繁体字,而代以简化的字”。好了,简体字只是蹩在书写范围里的时代是过去了,它要正式走上文化战线,正式为劳动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8.
语句输入好     
“语句输入”,与“拼音-汉字转换系统”含义相当接近,也有人与“字输入”、“词输入”对应而称为“句输入”。《中文信息》93年第三期上曾有一篇文章认为“句输入”不实用。对于“实用”,我的看法不同,我想作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年3期《反切中的现代化拼音原理》一文指出:汉字中有60几个引导字(前、后音字),凡与引导字不同音的字,可用前后音字各一个快读拼出。前音字五十个字如“一四五七十”等,后音字10几个如“偶叶袄”等。如“有、友”音,可由  相似文献   

20.
快速拼音汉字输入法发明人,58岁的高级工程师刘卫民,提出“汉字电脑双音编码输入方法”的号利申请日为1986年1月27日,专利授权日为1993年7月10日(达7年之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