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成长小说是描写少年在13至18周岁这一阶段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所经历的成长故事的小说类型。黑塞的成长小说中充溢着很多中国影像,对此进行扫描可以发现中国的老庄之道对黑塞的影响及黑塞的中国文化情结。而黑塞创作的成长小说在得到中国文化滋养的同时,又反哺了中国的成长小说创作,尤其是立极的《龙金》,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黑塞《德米安》的影子。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文学中 ,池莉惯以“非女性化”写作而著称 ,但她的两篇近作《乌鸦之歌》、《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却显示着作者向“女性写作”的转变。文章从这两篇小说的女性叙述立场、女性成长的叙述话语和作品的审美风格等方面阐述女作家性别创作立场的位移  相似文献   

3.
铁凝的两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和《大浴女》的成长主题引发人们关注,虽然这两部小说创作的年代相差10年,但成长主题是相似的。西方成长小说主要描写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反映主人公虽然遇到一系列的挫折和成长的烦恼,但自我精神却不断得到提升。然而在铁凝的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是通过自我审视使自我精神逐渐与庸俗相融合的过程。与西方的...  相似文献   

4.
潘·沃伦的小说《黑莓之冬》创作于1946年,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仍处于较为匮乏状态。本文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别从逃避成长——被迫成长、激励成长——自觉成长、温室成长——现实成长三个方面分析《黑莓之冬》的成长小说特点,并归纳提炼出小说中表现成长主题的艺术手法,包括双重视角、逆向顿悟、意象象征等,为批评和理解该小说提供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5.
康拉德创作《阴暗线》时表现出了对青少年前途及其成长问题的极大关注。本文运用荣格"原型"理论,通过对《阴暗线》中情节结构的分析,力图重构小说的成长原型,从而再现和解读这篇作品的成长主题。《阴暗线》描述的与其说是一次海上航行,还不如说是一场暴雨狂澜中的精神旅程,是一场男人世界里的成人礼。  相似文献   

6.
曹文轩关注青少年文学,对西方成长小说走进中国的可能性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理论上,他较早提出了中国成长小说的命名问题,并对成长小说的内涵与外延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界定;实践上,他创作了《草房子》《红瓦》和《根鸟》三部成长小说,对中国成长小说在主题和艺术形式的创新上具有示范作用,是中国成长小说理论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7.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诞生于“五四”时期,“五四”之前具有成长小说雏形的作品几乎全部为译作。实际上,清末南武野蛮的《红楼梦》续作《新石头记》是一部完全萌芽于中国的原创成长小说。与吴趼人同名小说中欲速不达的“伪成长”不同,南武野蛮详细描画主人公贾宝玉循序渐进的成长轨迹,关注个体与国家的相衍相生,在同时代文学创作中具有超前的现代性。南武野蛮《新石头记》中鲜明的成长因素离不开主人公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特殊性,更与其时代背景下的清末新政和留学浪潮密切相关。以南武野蛮《新石头记》为代表的清末成长小说虽然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但依然可以被视为近代中国试图冲破阻碍、谋求发展的家国隐喻。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分析美国加勒比女作家珀尔·马歇尔、艾薇菊·丹提卡和胡丽安·阿尔瓦雷斯的小说《褐色姑娘,褐砖房》《息·望·忆》《加西亚家的女孩不再有口音》;通过阐述三部小说中的“回归”主题以揭示“家园”这一概念的复杂性: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瑟琳娜、索菲和雅兰达远离加勒比故土而成长于美国;对她们而言,成长的过程亦是寻找家园的过程。然而,美国并不是加勒比移民真正的家园,至亲的祖国亦不是归依之处。因此,流散的加勒比移民在漂泊中不断地探寻得以归依的家园,而流散的加勒比女作家则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探寻、重构家园。  相似文献   

9.
《玫瑰门》、《大浴女》、《笨花》为铁凝创作成熟期的作品,铁凝将三部小说的女主人公置于不断变幻着的历史场景之中,展示女性与他人、女性与社会以及女性个体与历史、文化、民族间的内在联系与纠葛,使这三部小说具有女性成长史的意味。三部小说如同女性成长三部曲,展示了女性从深陷生存和精神双重困境无法自拔到最终走出自身窘境、获得女性身份和社会身份双重认同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0.
曹文轩成长小说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文轩作为第四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在成长小说的创作中表达着对少年儿童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怀,本文从扶助少年精神生命的成长、凸现“异境”中生命的升腾和“追随永恒”的悲悯情怀来阐释其作品内在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布鲁克纳的小说《欺骗》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在实现心理成熟和精神顿悟时已年过半百,这种成长的滞后性使该作品成为一部特殊的成长小说。文章结合传统成长小说模式和主人公安娜的性别、阶级和时代特征分析其成长延迟的原因,发现她在成长空间、引路人、寻找职业和走进婚姻几个成长关键点上陷入困境,困境背后是传统社会观念对女性成长的种种束缚和英国20世纪下半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给人们造成的道德模糊和价值体系混乱。安娜最后的精神突破得益于她作为知识分子的反思和自我认同能力。主人公安娜的特殊成长历程颠覆和改写了传统成长小说的模式,丰富了成长小说的内涵,给当下女性成长以警醒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破戒》、太宰治的《斜阳》、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分别产生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堪称书写成长主题的经典之作。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基于传统与现代成长小说的差异,从“觉醒——顿悟——幻灭”的成长叙事角度剖析三部作品中主人公各具特色的精神成长,揭示其中成长主题的演变历程,并探讨产生这一变化的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3.
珠海市曾举办过“保卫想像力”童趣欢乐阅读全国行活动,在演讲现场,针对目前学校和家庭教育忽视想像力的普遍现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鹏以“保卫想像力”为主题,以他本人靠稿费完成学业的成长经历为蓝本,并以其创作的科幻探险小说《校园三剑客》与《冒险小虎队》为范例,向现场的小朋友和家长解读阅读与想像对人一生的重要性。“这两者不仅是欢乐的源泉,更是成长、成功的必备条件。”杨鹏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了《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运用原型批评理论,浅析小说在叙事结构、人物设置以及情节安排上沿袭成长小说的原型经验、体现出成长小说的传统特征等方面内容。此外,《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在成长主题的表现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本文的目的是使读者能更好理解作品,并体会到这部小说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5.
多丽丝·莱辛是学术界备受关注的作家,但是,学术界对其成长小说的研究却十分有限。成长小说是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中的重要一类,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对青少年成长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文章以《木施朗加老酋长》《草原日出》《穿过隧洞》等短篇小说为中心,着重探讨了莱辛成长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海明威短篇小说集《尼克·亚当斯故事集》中的第一篇小说《印第安人营地》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其成长的主题研究进行参考性的补充,并希望对海明威短篇小说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分析了主人公尼克从天真走向成熟,从依附走向独立,实现内心成长的过程,并从失去天真—精神顿悟—内心成熟这三个阶段进一步解读其内心成长。得出了《印第安人营地》是一篇典型的成长小说,尼克正是经过失去天真—精神顿悟—内心成熟三个阶段,实现了内心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成长小说是英美文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小说类型。以成长小说为理论视域,哈尼夫·库雷西在《郊区佛爷》中继承了成长小说的传统并纯熟地使用了成长小说的创作技巧。小说通过主人公克里姆的成长焦虑、成长的引路人、成长的出路等方面的描写,出色地表现了当代英国亚裔青少年在多元文化世界中所面临的种种窘境,同时也提出了要勇敢地跨越各种人为设置的藩篱,构建属于自己的“第三空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非裔美国成长小说大多讲述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文化冲突的困惑,主人公多被“社会疏离”,处于“黑白”的困顿与矛盾中,文化的张力塑造着他们的性格。非裔美国青年人所处的双重文化交织场域和其所面临的双重文化困境是成长小说中反映的最为重要的问题,非裔青年的成长过程就是对此问题的不断调试过程。以《看不见的人》和《所罗门之歌》为例对非裔主人公“迷惘与回归”的成长模式进行探讨,指出非裔青年在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回归黑人文化传统才能建构真正的主体身份,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楚荷的长篇小说《工厂工会》是一部别样的成长小说:首先它讲述了主人公从“孙猴子”成长为“孙政委”的故事,具有一般成长小说的共性;其次它讲述的是一个底层企业工人的成长故事,在题材上有别于其它常见的成长小说,而这种特别源自作家强烈的底层关怀意识和丰富的底层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托尼·莫里森创造性地运用了成对的成长主体和并置的叙事结构,以此在形式、内容及意义上突破了传统成长小说的框束,向读者展现了活生生的黑人女性艰难的成长历程,同时也使成长小说这一文类更加繁复且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