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魏晋之际,世道凌夷,文人风气为之一变。其始作佣者,当推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得名,最早见《世说新语·任诞》第一则:“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该则指出,“竹林七贤”的得名在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此观点也为传统观点,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然而,陈寅恪先生却提出新的见解,他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中认为:“竹林七贤”一语,当“先有‘七贤’,取《论语》…  相似文献   

2.
“竹林七贤”始见于晋人孙盛《魏氏春秋》:“(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阮)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在本文中,“竹林七贤之有”是指魏晋时期确有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怜此七人,并分别在中古文化史上占有地位。“竹林七贤之无”是指从中古时期特有的文化现象出发,可证明其时并无以嵇康、阮籍等七人组成的实体或团体。本文将对此分别作诠释,并将由此出发,进一步探讨中古时期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竹林七贤寓居“河内山阳”地望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阮咸、向秀、刘伶、王戎寓居河内山阳,共为竹林之游,世号竹林七贤,但山阳地望所在却存在分歧。经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查,我们认为河内山阳地望应在今河南焦作、修武一带,辉县山阳应为竹林七贤的游历之地。金元时期的山阳与魏晋时期的山阳不可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4.
瑶林琼树啸傲风尘──评《世说新语》中的“竹林七贤”傅江《世说新语·任诞》第一则称:陈留阮籍、谎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聚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实...  相似文献   

5.
竹林七贤政治态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林七贤政治态度研究陈雪奇被誉为“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阮咸和刘伶,是汉未魏晋之际的一个颇有影响的名士集团。他们的思想和活动,为当代和后世所瞩目。宗白华曾指出:“汉末魏晋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  相似文献   

6.
嵇康(224—263)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县)人。有奇才风仪,善谈理属文,“文辞壮丽,好言老庄”,与陈留尉氏人阮籍同为魏晋之际的文学冠首。嵇康在音乐方面有很高造诣,《晋书本传》称他“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该通”。因精于《广陵散》、《太平引》、《楚明光》等古琴曲的演奏而名噪一时。深通乐理,相传为他  相似文献   

7.
在人们心目中,魏晋名士嵇康只是思想家、文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殊不知,他还是一位不错的铁匠.《晋书·嵇康传》说:嵇康“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这位士大夫为何“好锻”呢?  相似文献   

8.
孙登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隐士,与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孙登的隐居地为汲郡北山(或汲郡山)、白鹿山等地,游历地有宜阳山、五岩山等地;阮籍受司马昭的指派到宜阳山拜访孙登,而在苏门山拜谒苏门真人。嵇康是在汲郡山中从游孙登。由于历史演变的原因,汲郡北山与苏门山合二为一,孙登与苏门真人合并为一人,最后完全固化为孙登居于苏门山、嵇康从游、阮籍拜谒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释“猖狂”     
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下册)注言,“阮籍:……因为对晋朝统治者不满,以纵情次酒来掩护自己.时常独自坐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车走不通了,就痛哭而回.猖狂:放任不拘于礼法.”注者以阮籍“对晋朝统治者不满”,“纵情饮酒”来照应“猖狂”,将其意义释为“放任不拘于礼法”.其实王勃此句是从《晋书·阮籍传》引发的:“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动哭而反.”两相对比,赋之“猖狂”即传之“率意”和“不由径路”,赋之,“穷途”即传之“车  相似文献   

10.
阮籍是魏晋交替时代正始文坛上的代表作家,所以清人宋长白说:“建安七子之后,断推阮公第一.”阮籍的诗歌创作,主要是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另外《艺文类聚》二六有他的二首四言《咏怀》诗(《全三国诗》辑为三首),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与五言相比,因此我们讨论《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只是就五言而论.我认为阮籍的诗歌创作,原来并不都叫《咏怀》,而是各有其题.《晋书》本传就说过他“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但是臧荣绪作《晋书》,已说他“作五言诗《咏怀》八十余篇”,可见此时阮籍的诗作已统称《咏怀》了.大约在阮籍生前,为了避祸,已把原来的题目如《豪杰诗》者一概删去,而以《咏怀》统一之.没有了题目,诗里所咏的事实就更难以指认,欲因其对时事的可否而致之罪者如钟会之流就更难以下手了.吴汝纶说:“要其中八十一章,决非一时之作,吾疑其总集平生所为诗,题之为《咏怀》耳.”吴氏虽是推测之词,但却是合理之说.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湖南小小说呈现出创作与研究齐头并进的繁荣局面,以聂鑫森、邓开善、王琼华等为代表的作品创作和以龙钢华、刘文良、张春等为代表的理论研究,成就斐然,成为当代文坛的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农村60年变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亿万农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站起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首先在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这是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的第一次重大变革。上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继续完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同时,继续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特别是在农村普遍试行村官直选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村民自治,这是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的一次重大政治变革。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和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的发展战略,实施了一系列兴农利农强农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再一次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3.
乾坤并建是王夫之解易的重要体例,也是他的哲学思想在易学上的鲜明体现。在《周易外传》中,对乾坤并建的诠释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对以邵雍为代表的象数学进行批判,以突出天地的本体地位和对万物的统领作用;其二,对乾坤所代表的知与能、易与简、纯与杂进行阐发,彰显乾与坤在万物的存在与运动中的不同作用:乾给万物以存在及其性质,坤给万物以存在之展开与性质发生功效的能量。乾为健,坤为顺;乾始物,坤成物;万物为杂,乾坤为纯,万物在健与顺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与运行。其三,太极有易以有于易,代表天地总体的太极就体现在万物之中,太极与万物是体与用的关系,以此拒斥道家的宇宙生成论。  相似文献   

14.
价值中心论顾名思义强调以价值为中心,证券投资理论中的价值投资理论即是这一理论的反映,主要观点认为股价应该围绕基础价值上下波动.而博弈的观点却认为只要博弈双方认为股价还有上涨(或下跌)的空间就会继续追涨(或杀跌),而不是以基础价值为依据.文章主要阐述并演示两种理论在同一市场环境中如何共存并且相互作用,二者的关系主要通过股票价值价格体系这一载体加以表现.  相似文献   

15.
晚明以汤显祖、冯梦龙为代表的主情论,将情视为人生的根基,赋予情"人生不朽"的价值,提倡真情、至情,追求理想的有情之天下,对其时的文学创作带来了积极影响,又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其时创作情欲的放荡横流.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点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派是否认死后世界存在的,或者说对死后世界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通过对大量文献分析表明,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派本意并不在于否认死后世界的存在,而是强调处理丧事的理性化,对待人事的重要性。孔子对鬼神信仰和死亡问题的理智态度、谨慎的方法对于我们今天处理所谓的"封建迷信"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崇尚武力与崇尚道义是《三国演义》死亡描写的两大聚焦点。前者表现为小说作者将武艺高强作为判断英雄的价值标准,以敌人的被杀反衬英雄本色,并将武装暴力视为消灭罪恶的有效手段;后者则集中体现于推崇为道义而献身的精神以及直面死亡的无畏心态。小说尚力与尚义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小说作者对于如何建立理想社会的思考以及对救世英雄的期待。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当代世界的哲学"或"世界性的一般哲学"[1](P120-121)的理论视域来看,哲学的基本问题,即主体、语言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作为哲学基本问题,以人的"自为本性"为基础,以作为主体的人对其存在或存在之存在的理解及其语言表达为滥觞,既涉及到对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和存在之存在的理解问题,又涉及到语言的功能和界限及其对主体、语言和存在关系的理解问题.以主体、语言和存在之间是否具有"同一性"为核心,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呈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范式和形态:其一是以"存在论悖论"为表征的西方形态;其一是以"言道悖论"为表征的中国形态.  相似文献   

19.
民俗文化广告是一种综合性的实用艺术,也是一种独具魅力的审美文化现象,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民俗文化广告通过民俗文化与广告传播的有机结合,以新颖的创意、优美的意境和富有冲击力的表现手法,在满足受众审美需要的同时,利用民俗文化拉近受众与商品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更好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20.
清代词学理论文献的主要形式有词话、词选、论词诗词、词律词韵、序跋批注、书札专论文等。本文分别评介了清代词学文献诸种形式的特点以及近年来学界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