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同时也提到“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文阐明了“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文章采用了童话故事的形式.把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2.
倡导研究性学习探索成人高等教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学习方法,适合在成人高校中开展。文章分析了成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优势,对构建成人高等教育的研究性学习教学体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探究是研究和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方法.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也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科学的教学思想为指导,通过观察、问题、假设、实验和思考等,让学生在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目前的中学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续梅 《新天地》2011,(9):140-140
问题的提出: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本课题就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在数学学习中,也不可缺少要学生听、要学生说、要学生读、要学生写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同样重要.习惯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更能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故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问题。而现实是,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导致学生一写好文章不去检查,更不去修改,一交了之.留给老师去批改。而老师呢,  相似文献   

6.
张媛荷 《阅读与作文》2007,(12):17-17,14
生物课程是自然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新课程理念倡导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探究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将探究学习更深入地开展起来,真正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课堂上所追求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和写作习惯等等。语文能力即一个人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写作的基础,语文能力不高,其他方面再好也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来。可以说,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基本尺度。因此,要重视对作文教学的研究,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但对于作文,很多学生害怕,甚至恐惧,特别是职业中专的学生尤为突出。因为职业中专的学生是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整体生源素质不是很高,普遍低下,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访谈中三位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只有选取具有合作价值的教学内容,合作学习才具有实在意义;合作小组的搭建应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恰当地进行分组,能让学生们在合作时充分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帮助;时间把握要有度并要对合作学习情况做出有效的评价。为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教师们应学习合作学习的理论知识。用扎实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强调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不能忽略独立思考.学生应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保障.此外。合作学习应与冲突或竞争共存。让学生们的思想火花相互碰撞。形成良性竞争。教学中合作学习取得的成效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作用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康普顿实验结论出发,从理论上深度分析了产生康普顿效应的微观物理机制.此外,文章将康普顿效应与另一种常见的光电相互作用——光电效应进行比较,旨在加强学生对这两种效应产生机理的理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我们对参加新模式学生的语言学习观念和没有参加新模式学生的观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二组学生在语言学习观念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参加新模式学生的学习观念并没有因教学模式的改变而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一结果需引起大学英语教师的注意和思考,因为如果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新模式的教学理念不一致,任何新的教学模式都不能顺利进行,最终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郑建胜 《阅读与作文》2007,(6):48-48,21
新课标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对文章的解读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使阅读教学呈现出“百家争鸣”现象。然而,部分教师却从纯“文本崇拜”走向另一个极端——纯“文本批判”。甚至于完全忽略文本的暗示、提示,随心所欲,毫无限制地进行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经典文学的一种亵渎,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悲哀。试举以下课例,以期引发对此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以构建综合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创新育人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网络资源建设和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性、迫切性,提出了构建网络教学综合资源共享平台的一种思路,并以创建一个中心实验室的综合资源平台为例,对以技术实现思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论述了综合资源共享平台既是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一种新环境.同时也将是保证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在时间、内容、空间上实现真正开放的重要支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真实的教学会因探究、尝试、发现而产生错误。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有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错误也是有价值的学习,错误是学生学习探究的一种经历,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那么,如何利用这一“财富”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更主动地引导学生规避错误呢?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老师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将阅读单纯地理解为语文的阅读教学.在语文课上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中心。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而这样的教学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讨厌语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意识到这样的做法.非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指的是个性心理观念的积极活动,总是以需要为基础而形成的内在来源。”兴趣能使学习活动随之变得愉快.学生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所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那么.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对教师教育的意义.通过在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发现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改善和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研究型的教师,从而“以研促教”.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下的宽松式作文教学.指的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仁日教师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实在写不出来时,老师予以明确、具体、有效的指导及帮助,或者组织引导互帮互助,以达到写好作文之目的。必须承认.这里所说的帮助,包含着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的需要是老师指导的前提,学生需要的是老师的帮助而不是包办,需要的是思维上的活跃,而不是禁锢,因为,主体是学生。  相似文献   

18.
现在社会上对语文教学进行批判的矛头多数直指作文教学。大部分学生也对作文望而生畏,把作文看成是沉重的负担。无奈中写出来的东西枯燥无味、虚假做作,毫无意义。笔者是一位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的教师。面对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深感责任的重大。也有志于在作文教学改革上作一些探索。我认为学生作文能如此,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作文与社会生活远相分离。殊不知文章的本质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思考、感悟和表达。社会生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所以说要搞活作文教学,就应努力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认识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抒写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有些老师对我说.现在许多学生对作文都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从不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布置的作文大都是马虎应付,日记也不愿意写。向我询问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我对他们说: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首要的一条是先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都活在时间的洪流中,对时光的思考也是每个时代的诗人关注的人生主题。文章以《唐诗三百首》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唐代诗人对"时光"意象的思考:"时光"意象是诗人反思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方式,是诗人衡量自我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方式,也是诗人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