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一些文艺理论教材中,在报刊的讨论文章中,对文学批评的核心内容——批评标准问题,众说纷纭,集中到一点就是对毛泽东同志的文学批评标准理论,提出不同韵看法。如有的说它是庸俗社会学的一种表现,有的甚至说它是打击作家作品,造成文学批评严重弊病的根源。总而言之,它是不科学的,因此必须用新的标准取而代之。新的标准是什么呢?有的同志提出“真善美”是文学批评的标准;有的同志则认为文学批评标准应当回到恩格斯提出的“美学和历史的观点”上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觉得这些新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翻译文学批评对于翻译文学来说,非常必要,但做起来非常困难。它与一般的文学批评有共通性,更有特殊性。它是跨越不同语言的文学批评,必须建立在语言学批评的基础上。一般的文学批评可以“得意而忘言”,翻译文学批评却应该是“言意兼顾”,应该将语言学批评与关学批评结合起来;细节批评与总体批评结合起来;特殊的批评角度与全面公正的评价结合起来。为此,翻译文学批评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对我国翻译文学而言,“信达雅”是基本标准,“神似”、“化境”可以作为最高标准。在批评方式方法上,对同一原作的不同译本的比较批评,即译本比较批评,在翻译文学批评中是一种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3.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解放区文学批评以政治标准为中心的批评模式成为主流。这种批评模式以《讲话》作为文学批评的"标杆"和衡量文学作品的"砝码",将"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奉为文学批评的信条,甚至浓缩为"唯政治"的一维标准,依据无产阶级的政治眼光、政治思维及政治观念来解读、评判文学作品,追求作品的政治倾向及现实社会效应。生成"一基点与三维度组合"式批评思路和"真善美与假恶丑对照"式批评逻辑两种批评新"成规"。文学批评逐渐转变成为文艺界思想斗争的武器,意识形态化规训与惩罚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庾信批评开始于南北朝时期,此后代不乏出,形成了体系,此一体系又因着不同的时代背景或批评者大体体现为宇文逌的肇始、隋唐学者文人对庾信的毁与誉、两宋庾信批评的平静状态、金代的庾信批评、明代双向度的庾信批评、清代庾信批评的阶段性,以及现、当代庾信批评对古代的“重复”几个段落。历代庾信批评明显地展示出两条纵线平行前进的图案。即自宇文逌之后,对庾信批评基本是沿着隋唐开始的毁与誉两条线上平行推进。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是传统文化的政治伦理性人格标准及“文如其人”的文学批评模式所致;第二,与中国古代传统重实尚用的文学价值观有密切关系;第三,与中国古代传统以艺术直感体认为主的文学批评方法,以及因此导致的文学批评之笼统性、模糊性特征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文艺批评标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秦时期诸子提出的批评标准比较雅驯;陈子昂痛陈南北朝文学的绮丽、浮靡,提出“兴寄”“风骨”的批评标准;其后韩愈、严羽、李贽、王士祯、王国维相继提出代表各自时代的批评标准;毛泽东首创“政治第一、艺术第二”的批评标准.我国的批评标准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也有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6.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最为重要的成果,一直指引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基本依据。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结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发展,在学理方法上需要运用“新格义”阐释法,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各自所包含的观念逻辑与理论意涵进行“共现”“分梳”“比堪”“融通”阐释,最终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新内涵、新形态。由于此种新内涵与新形态是以不断变化着的当代中国文学现实为基础,以文学批评的思想、内容、形式、功用为进路,通过打通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性、历史性、审美性、人民性标准与中国文学批评“道”“文”“质”标准,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逻辑、情感逻辑、伦理逻辑与知识逻辑的统一,因而它可以使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在理念与实践两个方面成为一种统一文学创作、鉴赏、教化、批判与行动五重目标的全新文学批评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专门系统论述文艺评论的政治思想家 ,毛泽东是中外第一人。毛泽东在文艺批评的政治标准问题上不是狭隘的政治标准论 ,也不是政治标准不变论。把政治标准变成阶级标准、斗争标准 ,没有在“政治”更为深广的内涵上予以理解 ,使政治标准蜕化为打人、整人的棍子、帽子和利器 ,是“误谈”毛泽东《讲话》的悲哀。批评标准问题关系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党对文艺事业的价值导向等根本问题 ,邓小平、江泽民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等实质上涵盖、包容了更深更广的政治思想文化标准。为着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必须明确评论方向、拓宽评论视野、坚守评论良知  相似文献   

8.
对于文学批评标准的认识,目前文艺理论界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即使对普遍引起重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理解也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应侧重社会批评;有的强调艺术批评;有的提倡既要社会批评,也要艺术批评;有的主张二者的统一。(见吴元迈《关于文艺批评的随想》载《光明日报》《文学与艺术》306期) 我认为只有从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意义上去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观点才能得到较为圆满的解释。本文将就什么是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客观性与阶级性、时代性的关系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艺批评会中的任何阶级,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并说“任何阶级社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10.
文学批评本来是一门严肃的、讲道理的科学。但现在我们有些同志在开展文学批评时往往科学性不足,任意性有余,造成了文学批评的混乱,对此很有必要进行认真的研究。 首先,谈谈“批评”与“科学”这两个词的定义以及文学结构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批评”是批评家的工作,是对文学、艺术等作出判断的技艺。科学乃是通过对事实的观察、验证而获得的系统的、公式化的知识《包括道德、政治、自然等)以及对此知识的研究。这里所谓的公式化就是规律。我这里所说时“批评是一门科学”,是因为“批评”包括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考证并作出明确的判断;而且从中获得系统的、规律性的知识。这种知识及其研究就是科学。  相似文献   

11.
1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问世51周年了,半个世纪以来《讲话》阐明的文艺思想给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有力的指导,对文艺事业的兴旺繁荣具有深刻的影响。重温《讲话》,“当然不是为了讲些庸俗的颂词,而是为了阐明自己的任务”(《列宁选集》第2卷416页)。首先,我们必须完整地把握毛泽东同志阐述的文艺批评标准。毛泽东同志指出:“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这一明白无误的表述是尊重我们民族历史,承继其珍贵遗产的必然选择。毛泽东同志分析比较了孔子的  相似文献   

12.
谁在批评?批评什么?怎样批评?是反思文学批评的三个基本维面。追问"谁在批评",可确立批评的"主体对话"立场;追问"批评什么",可张扬批评的"审美超越"精神;追问"怎样批评",可唤醒批评的"此时当下"意识。这构成了进行批评实践和考察批评得失的三个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13.
法国新马克思主义者马谢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什么是批评?”、“创造与生产”、“可言说的与不可言说的”、“意识形态和历史”、“镜子与实在”等命题,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本文就其“什么是文学批评”、“创造与生产”两个方面的问题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不论是把文学批评看成一种斗争工具,还是把文学批评视为表达主体精神的一种阐释方式,亦或是将其视为一种理性化的科学活动,总之,任何实际从事批评活动的人,尽管所打出的旗号形形种种,都不能不对其批评对象执起一定的标尺。印象主义批评家法朗士是极力否定文学批评中的共性的,他在《笛师们的争论》一文中说,批评中“意见的一致完全是偏见的结果”,只有每一个人的感受、印象才是代表真理的,因此批评不可能有什么客观依据。但就是象法朗士这种极端怀疑主义、印象主义的批评,也还是有一个摆脱不掉的标准:“真”,虽然它仍是指批评者主观上的真实印象和感受,而且正如佛朗·霍尔所批评的,法朗士实在“有点故作  相似文献   

15.
<正>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提出的文艺批评的两个标准),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指导准则,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方针,然而长期来,它并没有得到正确地贯彻执行.“文化大革命”中,以“政治”取代艺术,否定了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前些年,有的人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贩卖人道主义之类货色,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伟大真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也当作极“左”的东西给否定了.其中就包括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提出的文艺批评的两个标准.  相似文献   

16.
在内涵十分丰富的中国文学批评史领域,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发端于什么时代?它的发展历史基本面貌如何?它的主要民族特色是什么?它有哪些重大的理论贡献?”——这是《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刘良明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一书的《序论》向读者提出的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本23万余言的专著也正是以这几个重大问题为主线,广泛地搜集资料,科学地进行论证,从而作出了符合历史实际的回答。刘良明同志的这部专著虽然出版于90年代初,但发愿写作此书却是80年代初的事。为此,作者曾在“数载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在自觉地意识到网络文学对于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这一事实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建立网络文学的批评原则和批评标准。通过对一些文学网站个案的考察,概括出网络文学快捷、方便、充分地自由和个人主义,主要功能是泄导人们心理淤积以获得心理平衡,以及个人倾诉的文学形态等特点。而网络文学批评原则与标准的建立必须与这些特点相适应。同时论文提出与网络文学批评原则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即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关系及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与批评原则确定的问题;网络文学的批评标准与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同构问题;超文本网络文学对既有文学理论和传统批评原则的挑战问题等。  相似文献   

18.
金荣权 《南都学坛》2002,22(5):52-55
汉代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批评反映了汉人的文学批评思想和文学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以人品定文品,肯定屈原及其作品者目之为“忠贞之臣”,而贬之者则说他是“狂狷之士;司马迁透过屈原的作品发现了一个“怨”字,从而提出了“发愤著书”的创作动因论;以儒家诗教原则和儒家经典为标准对屈原作品进行评判,反映出汉代以政教为中心的实用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19.
雷纳·韦勒克(R·Welleck)是当代驰名欧美的文学批评大师,又是比较文学和文学史研究方面的渊博学者。论基本立场,他属于“新批评”(指英、美“新批评”.下同)的“耶鲁学派”,但是与该学派的其他批评家相比,韦氏在批评(特别是后期批评)实践中较少囿于一家之见,而能以宏观、严谨的态度分析问题.他主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有区别又有联系.他的批评著述,往往既含文学理论,也有批评史,还有对于批评的批评.其观念和方法对于我们今日的文学批评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特别是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20.
60年代,欧美国家随着群众政治运动的风起和结构分解战略在文化界的泛滥,兴起了一种新的批评模式:女权主义文学批评(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或称女性文学批评(female literary criticism)。它在思想路线上申张女性权利,“女权”名称由此而来;它在研究主题上以女性生活为对象,因之与“女性”之称也相吻合。所以,对于欧美国家和地区来说女性文学批评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异名同实的一对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