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产品生产价格是农产品生产者农户和农场直接出售其产品时实际获得的单位产品价格。据对全国2.7万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价格调查,2004年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4.3%。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走势呈现以下特点: 一、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8.6%。前三季度,全国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涨幅持续走高,一季度比去年同期上涨14.8%,二季度上涨17.4%,三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生产价格是农产品生产者农户和农场直接出售其产品时实际获得的单位产品价格。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27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价格调查,2004年二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为110.9(去年同期=100,下同),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均高于去年同期。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价格全线上涨,生产价格指数分别为117.4、108.9、103.9和111.9。粮食生产价格指数达128.6。 一、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7.4%。二季度大宗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大幅上扬,糖料、茶叶和烟叶价格涨幅加大。  相似文献   

3.
据对全国200个农产品主产县集贸市场农产品价格调查,2月份农产品市场供需两旺,价格总体高位运行,多数农产品价格高于去年同期。但价格上涨势头较前期有所减弱,部分产品价格比上月下降。 一、粮食价格继续上扬,稻谷和大米价格上涨较多。与上月相比,2月份玉米价格持平,小麦价格上涨0.7%,籼稻、粳稻价格分别上涨4.1%和3.9%,大豆价格上涨1.3%。贸易粮除面粉价格上涨0.6%以外,其余涨幅均在2.3%之间。与去年同期相比,籼稻、小麦  相似文献   

4.
据对全国27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价格调查,2004年一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为113.8上年同期=100,下同),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继续扩大。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价格全线上涨,生产价格指数分别为114.8、107.0、114.5和107.0。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均高于上年同期。 一、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8%。由于2003年全国粮食、棉花和油料等大宗农产品减产,市场价格大幅上扬。 一季度全国粮食价格涨势强劲,生产价格上涨20.7%,为近年粮食季  相似文献   

5.
据对全国27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 位的生产价格调查,二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为102.7(去年同期=100,下同)。农、林产品生产价格呈现较大幅度上涨,畜产品和渔业产品生产价格小幅下降。 农、林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上涨 二季度农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106.7,主要是由于谷物价格稳中有升,豆类、油料、棉花和蔬菜等经济作物价格上扬使农产品价格指数较大幅度上涨。 分品种看,谷物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5%。小麦和玉米价格扭转了去年二季度以来价格不断下跌的局面,小  相似文献   

6.
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27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价格调查,2004年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13.1%。其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价格分别上涨15.9%、4.6%、、11.1%和10.2%。粮食、油料生产价格上涨26.2%和16.6%。 一、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5.9%。2004年谷物、豆类和油料价格回升是拉动全年种植业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粮食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26.2%。谷物价格上涨28.1%,豆类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7.
对2005年二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走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生产价格是农产品生产者农户和农场直接出售其产品时实际获得的单位产品价格。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价格调查,2005年二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8%。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价格分别上涨0.6%、2.5%、2.5%和4%。粮食生产价格同比下降0.5%,为2003年四季度以来粮价同比首次回落,油料、棉花价格继续下降。主要农产品  相似文献   

8.
据对全国200个农产品主产县集贸 市场农产品价格调查,4月份主要农产品市场供需两旺,市场价格总体保持上涨行情。 一、粮食价格持续上涨。4月份优质籼稻价格1.20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0.9%;粳稻价格上涨1.2%,小麦价格涨2.8%。玉米价格1.1元/公斤,上涨9%。大豆价格达2.87元/公斤,同比上涨23.4%。在原粮价格上涨的带动下,贸易粮价格呈现较大幅度上升,籼米、粳米和面粉价格分别上涨9.1%、4.4%和3%。  相似文献   

9.
对近期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期来,市场上粮食、棉花、油料、生猪等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上涨,引起了各方关注。如何看待当前部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会不会成为引发全面通胀的导火线,对此,笔者做了一些初步分析。农产品价格总体上先抑后扬,多数产品价格水平仍明显低于2008年据对全国31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户的价格调查,2009年农产品价格变动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生产价格是指农产品生产者农户和农场直接出售其产品时实际获得的单位产品价格。据对全国 31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价格调查,2005年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1.4%,价格涨幅回落-11.7 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据对全国200个农产品主产县集贸 市场价格调查,六月份农产品市场价格继续保持上涨行情,价格总水平略高于去年同期。随着夏粮上市和鲜活产品供应增多,部分农产品价格比五月份下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地揭示了农产品价格是农产品供求相互作用的产物。由于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弹性较小,以及农产品价格与价值是由劣等地生产的产品来调节。根据"资本论"所揭示的原理,分析我国农产品生产与供给诸因素,我国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供给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潜伏着我国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农业(尤其是粮食种值业)是需要政府特殊扶持和保护的弱质产业。  相似文献   

13.
农民贫困的根源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之所以贫困 :一是由于农业生产周期相对固定 ,生产速度难以较快提高 ;二是农产品的功能稳定 ,在没有功能变化的条件下 ,消费者有意无意抵制其价格上涨 ;三是农产品关系国计民生 ,政府不允许其价格上涨过高 ;四是随着社会发展 ,人们要求丰衣足食 ,这又以少量过剩为前提 ,供过于求 ,将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 ;五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缓慢 ,依靠效率提高来增加收入相对艰难。因而农业难以依靠自身摆脱贫困 ,农民脱贫的希望在于非农行业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据对全国200个农产品主产县集贸市场农产品价格调查,九月份农产品市场供需两旺,交易活跃,市场价格呈现全线上涨行情,绝大多数农产品价格水平均高于去年同期。主要农产品价格走势呈现以下特点: 一、粮食价格涨势明朗,玉米、大豆价格涨幅较大。受夏粮、早稻减产的影响,九月份大宗粮食品种价格均高于上月和去年同期。籼稻和粳稻  相似文献   

15.
据对全国200个农产品主产县集贸市场农产品价格调查,八月份夏粮等大宗农产品相继上市,农产品市场供需两旺,绝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均高于去年同期。主要农产品价格走势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价格涨升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产品中 ,粮食作为基础性产品 ,其价格上涨必然带动其他商品价格上涨。 2 0 0 3年主要农产品价格的涨升 ,除了是农产品价格长期低迷的反弹外 ,还有国内国外市场供需结构变动的影响 ,分析这些因素其主要启示是 :必须正确认识我国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供求关系和粮食生产能力 ,正确引导农业结构的调整 ,完善粮食储备体系 ,建立政府对粮油等主要农产品的预报和应急机制等 ,使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据对全国200个农产品主产县集贸市场农产品价格调查,十月份农产品市场价格呈持续上涨行情,价格水平明显高于上月和去年同期。主要农产品价格走势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据对全国200个农产品主产县集贸 市场农产品价格调查,七月份农产品市场价格维持上涨行情,价格水平总体高于去年同期,部分农产品价格比六月份下降。主要农产品价格走势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据对全国27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价格调查,2003年四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为111.6(上年同期=100,下同)。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价格全线上涨,生产价格指数分别为115.0、105.4、109.3和106.1。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均高于上年同期。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及对策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以来,四川省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抬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耕地和劳动力的减少影响了农产品的供给、消费需求层次的提升增加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流通环节过多增加了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价格与均衡价格错位以及游资炒作造成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为稳定农产品价格,政府应完善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利用、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发展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