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庄子·齐物论》中的三问三不知到《庄子·应帝王》中的四问四不知,无疑都体现了庄子思想中的怀疑主义倾向。考察庄子思想的理论来源,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怀疑主义认识论的产生并非无源之水,事实上应该有一个思想上的酝酿过程,主要由老子的"不知"思想发展而来。老子的"不知"思想为其提供了基本的语词、内容、范式,本身已经具有了一种怀疑倾向。庄子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于诸多方面将这种怀疑意识推向极端,使之正式"升格"为怀疑主义,并为怀疑主义提供了一个由"不知"到"真知"的归宿。但是,庄子怀疑主义在此后的发展可谓后继乏人,这主要是由其学说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庄子思想的核心与儒家重社会、伦理不同,而是从更加广阔的宇宙、自然的角度来观察人生的,他敞放的心灵哲学根柢于他宽广的心胸和开放的心灵。庄子总体的生命状态,包括以达观的心态面对生死、逆向多元思维、广阔的时空、巨大的物象等方面的内容,从这里体现出了庄子审美的人生艺术境界,我们从庄子开放性的心态中,可以感悟到庄子无穷的思想魅力。  相似文献   

3.
当人们的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反差,感到非常痛苦时,两千多年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庄子的心灵和谐思想,给我们以深刻启发。庄子的心灵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顺其自然、知足常乐和飘逸洒脱。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对庄子及道家认识的转变,最终使他由绅士型知识分子站到精英型知识分子的行列。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厚此薄彼。无论对于庄子的肯定还是否定,都只是闻一多"金银盾"的一面。其实他人生价值的转变,还是源自庄子的"真人"思想,从生命的真实和率真这个意义上说,闻一多前后期的表现,都是庄子思想在他身上的折射。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陆机,刘勰是魏晋六朝时期文艺思想的主要代表。对于艺术想象问题,他们的认识虽有所不同,但基本思想大体一致。魏晋六朝是玄学的时代,而玄学则是先秦道家、尤其是庄子精神的发扬。庄子哲学对这一时期文化思想的各结构层面都有深刻影响,文艺思想亦莫能外.从陆机、刘勰对于艺术想象的认识上,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理论与庄子思想的源流关系.在我们看来,陆机、刘勰正是把庄子“虚静”以“游心”,“游心”以体道的思想引入到世术理论中,从而  相似文献   

6.
从<庄子>全书的总体内容看,"上无为而下有为"的思想不是庄子的思想,它应该是夹杂在<庄子>一书中的其它思想流派的东西--是儒家的甚至法家的南面术,与庄子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庄子的思想应该是"无为不治".建立在"无为不治"的思想基础上,庄子对仁义,即通常的社会规范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相似文献   

7.
从《庄子》全书的总体内容看,"上无为而下有为"的思想不是庄子的思想,它应该是夹杂在《庄子》一书中的其它思想流派的东西——是儒家的甚至法家的南面术,与庄子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庄子的思想应该是"无为不治"。建立在"无为不治"的思想基础上,庄子对仁义,即通常的社会规范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逍遥自成一说,是庄子哲学的一种人生境界。庄子本人以此描述了一副行云流水自由无拘的图景。从自然、社会、他人、自我四个方面细致地多角度探讨《庄子》中的逍遥之境,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庄子哲学的思想精髓,对人类在社会高度物质化今天的精神自由追求,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逍遥游》《齐物论》到《天下》篇,“物”一直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借助中西哲学的会通视域,从《天下》篇的物论入手,由物判别诸家思想,进而揭示庄子物论中关于人与己、人与他者、人与物、物与物以及万物与道的多重关系,方得真谛。列维纳斯的享受概念,是我们借以澄明庄子物论,特别是其自由逍遥思想的极佳参照。由此,庄子的形而上学思想和信仰可能性,特别是庄子对个体性的证成路径,得以澄明。  相似文献   

10.
《庄子》三十三篇中,有比较完整的记梦情节的有六处.因为大多数学者都承认内篇为庄子自作,故见于《齐物论》的蝴蝶梦和《人间世》的栎社梦我们可以暂定其作者为庄子.而见于《庄子》外杂篇的四个梦,文章根据是否以梦境为实有、与内篇思想主旨之关系、是否符合《庄子》内篇的写作特色等三个方面,推测《外物》神龟梦最有可能为庄子自作,《田子方》文王假托梦、《至乐》髑髅梦与《庄子》内篇各方面相距甚远,《列御寇》郑缓梦比较接近庄子《内篇》思想和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庄子》全书的总体内容看,“上无为而下有为”的思想不是庄子的思想,它应该是夹杂在《庄子》一书中的其它思想流派的东西——是儒家的甚至法家的南面术,与庄子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庄子的思想应该是“无为不治”。建立在“无为不治”的思想基础上,庄子对仁义即通常的社会规范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相似文献   

12.
首先,我们必须指出:庄子的美学思想并不是自觉意义上的美学,整个一部《庄子》并非为美的问题而作,庄子的学说是关于人类生存的哲学.从根本上说,,就是探讨人类生与死,以及如何完美地生与死的学说.在庄子的学说中,其对理想人生的追求恰与艺术的精神达到了某种内在的神合.①正是这种神合,才使庄子的哲学为后世无数艺术家遨游其中;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把从庄子学说中提炼出来的有关美的本体的思考称为庄子的美学本体观.由此,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把握庄子的美学本体观,必须将其放到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来考察.  相似文献   

13.
从<庄子>全书的总体内容看,"上无为而下有为"的思想不是庄子的思想,它应该是夹杂在<庄子>一书中的其它思想流派的东西--是儒家的甚至法家的南面术,与庄子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庄子的思想应该是"无为不治".建立在"无为不治"的思想基础上,庄子对仁义即通常的社会规范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在走向全球化、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本土化。要向以先秦时期为代表的古老哲学寻找原创性的源头。庄子哲学是生命哲学,庄子的教育是生命教育。庄子倡导顺应学生自然本性,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反对对学生的压抑,反对向学生灌输过多的知识。庄子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对于我们解决好教育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郭沫若对待庄子的态度经历了三个非常不同的时期:浮夸时期,苦闷时期,匡济时期.在第一个浮夸时期(1924年以前),郭沫若对待庄子是充满浮夸的浪漫情怀的歌咏,把庄子哲学与西方的泛神论等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具个性与浪漫色彩的"文学化的庄子";在第二个苦闷时期(1924-40年代),郭沫若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对庄子的评价上,虽然其学术态度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但基本上还是为我们客观地提供了一个"学术化的庄子";在第三个匡济时期(60年代),郭沫若则完全用阶级论来评价庄子,于是有了一个"政治化的庄子".郭沫若对庄子态度的这种戏剧化的变迁,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庄子哲学在现代中国的波折命运,而且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现代文人在政治环境的压力下个性逐渐走向毁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庄子思想中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就是自然。庄子认为天地万物的本质就是自然;庄子根据自然的法则创造了理想的社会图景;其政治观以自然无为作为根本准则;人生观则从自然出发,淡化人生的痛苦;庄子的教育思想顺从人的自然本性;文艺观强调自然无伪,揭示自然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自然思想也是庄子批判儒家思想的重要武器。抓住自然思想就抓住了庄子思想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从庄子与自然、庄子与古代山水诗的勃兴、庄子与古代山水诗中的无我之境三个方面,论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以及庄子思想对中国古代山水诗的诞生和发展的巨大深远影响,提出如果没有庄子思想,山水诗的成熟时期也许会推迟且难以达到完美神奇的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18.
战国时期道家思想集大成者庄子的思想,二千多年来,对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的美学思想,愈加为今人所重视。但庄子因其客观唯心主义,更在于他与儒家相反,反对一般的人为艺术创造,其艺术美思想便多为人们所否定。其实,我们只要撇开庄子思想中玄虚神秘的色彩,深入地进行发掘,历史地加以对待,就会发现在庄子的美学思想中审美辩证法是相当丰富和精辟的。诸如美与丑、虚与实、巧与拙、有法与无法、一与多、意与言、有我与无我等。他的审美辩证法冲破了其客观唯  相似文献   

19.
沫若以泛神论及“艺术精神”对庄子思想的言说开启了庄子美学的新识度,将庄子美学由潜在的研究引出了地表。泛神论与庄子思想的融汇使郭沫若在庄子这里发现了“洞辟一切的光辉”,扩张的自我是郭沫若赋予庄子的新意义;将庄子思想与“艺术精神”联系起来是郭沫若独具一格的创造,虽是星星之火,但对20世纪庄子美学的发展来说,实有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孔子在《庄子》内篇中的多次出场,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对孔子儒道兼济思想的肯定,对孔子悲剧命运的理解同情。在《庄子》内篇中庄子并未随性异化孔子,相反地塑造了一个真实丰富的孔子形象。庄子笔下的孔子突破了儒家代言人的形象,多处表现了对道家学说的深刻理解和崇敬。虽然由于天性的不同,孔庄两人最终选择了不同的人生,但庄子深信他们都能彼此理解和尊重。在庄子眼中,孔子是与自己互通心曲、相知相惜的先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