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师音乐专业是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培养基地,改革开放以来,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入的改革,使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在"师范性"的办学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其改革还局限于音乐及音乐教育本体,还缺乏与社会及基础音乐教育之需要与发展的紧密结合,其教育教学依然存在着与基础音乐教育不相适应的状况.本文即通过对导致这种现状之原因的探讨,谈谈笔者对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高师音乐专业是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培养基地,改革开放以来,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入的改革,使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在“师范性”的办学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其改革还局限于音乐及音乐教育本体,还缺乏与社会及基础音乐教育之需要与发展的紧密结舍,其教育教学依然存在着与基础音乐教育不相适应的状况。本文即通过对导致这种现状之原因的探讨,谈谈笔者对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高师课程与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调整现行课程结构,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跨学科培养新型综合师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人才培养的要求。创办"自然科学教育"、"人文科学教育"综合专业,是培养基础教育综合课程师资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4.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教育部鉴于中等教育的优良师资匮乏的问题难以解决,而大学教育学院及教育系又不足以担此重任,故而参考民国前期高等师范学校的旧制,重新建立起高师教育制度,定名为师范学院。时任部长的陈立夫对此特别热心,极力推行;而前任教育部长朱家骅对"寓师资于高师"的方法表示十分怀疑,他认为培养师资的重担应交由大学文理学院,而不应设师范学院,故致函商榷,陈亦复函做辩解,故而高师教育史上有了一场"朱陈之争"。这场教育论争对于高师教育影响颇深,特别是1944年朱继陈任教育部长后,旋即动摇了师范学院制,自然大力推行"寓师资于大学"的模式,引发教育界的不安与躁动。这些都已经成为教育遗产,其中不乏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富强之本”,教育的发展需要相应的师资,师资的培养主要靠师范院校这个“工作母机”。在整个高师系统中,师专教育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地区建设的需要,师专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它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结构,要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改变专科、本科比例不合理的状况,着重加快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专科教育,尤其是师专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师专的发展其实仍处于一种不稳定、欠完善状态,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  相似文献   

6.
1991年10月,国家教委在昆明召开了全国高等师范学校师资培训工作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总结“七.五”期间师资培训工作,部署“八.五”期间师资培训工作计划要点。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全国高等师范学校师资培训工作“八.五”计划要点》,在广西建立一支适应高师教育发展与改革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结构优化、相对稳定、又红又专的高师师资队伍,首先必须摸清广西高师队伍现状.为此,我们深入各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资队伍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山西高师院校舞蹈专业从1993年发展到今天已经有22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2年间,全省已有4所高师院校开设舞蹈专业,且办学规模在逐年扩大,从高师校园走出的舞蹈教育专业人才也在逐年增多,不仅为省内各中小学校提供了必要的师资,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舞蹈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师教育的改革日益深入,而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趋势更是令人瞩目。究其原因,这首先是反映了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同时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密切相关,是中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顺应了世界师范教育发展的潮流。对此,我们应获得共识。为适应师范教育培养目标多元化的这一趋向,高师教育应及时调整教育结构,突破旧的、只培养普教师资的单一模式。既培养普教师资,又培养职教师资;既培养单一型师资,也培养复合型师资;既培养教学人员,也培养教育界所需的各类实用人才;既培养师范人才,也培养非师范人才。  相似文献   

9.
未来高师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催使高师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把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置于思考讨论的热点位置。本文从科技进步、文化发展、中等教育改革、目前高师教育现状几方面阐述了高师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从指导思想、课程结构、师资科研及校园文化几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给高师提出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社会经济对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与教育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发展教育需要大量的高水平师资与师范教育发展缓慢之间的矛盾,使得高师面临着严峻形势和挑战,高师要实现大发展,必须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深化高师改革,并正确处理好改革中的各种关系,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与策略,这对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工作母机——高师院校来说是挑战,也是动力,高师院校应努力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深化高师教学改革,探索和构建全新的师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尽快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快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师资。  相似文献   

12.
高师素质教育要优化和完善师范生特有的素质结构,这一方面包含了具有大学普遍共性的横向拓展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学科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具有高师独特性的纵向提升素质,如教育专业素质、师范人格素质以及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素质等。这是对高师素质教育的定位、规定与指向的基本概括。在这一规定和指向下,高师素质教育改革要从塑造"三种精神"、构建"两种体系"入手。  相似文献   

13.
关于综合性大学举办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是师范教育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当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 ,我国师范教育体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部分高师院校与其它非师范大学合并 ,组建新的综合性 (多科性 )大学 ,这为构建新的教师教育体系打下了基础。教师教育在综合性大学中举办 ,它可以扬综合性大学之长 ,避原高师院校之短 ,为造就创造性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文 /文沟通、理 /理沟通、文 /理沟通的资源条件和文化环境。但这种趋利防弊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引导和探索。选择一种符合本地区举办教师教育的模式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素质教育就是我国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的需要而提出的一项跨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工程。在这一工程中,中小学教师自身素质的如何,直接关系着改革的成败。因此,为中小学输送师资力量的高师院校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素质教育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新型基础教育思想。而文学课是高师中文专业的基础课,它包括中国  相似文献   

15.
高师教育作为传授知识和培养师资的特殊产业 ,其改革和发展必然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影响。本文就地处民族地区的高师院校 ,如何深化改革 ,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一、东吴法律英美法教育始源 东吴大学,公元1900年创立于苏州,距今届满百年.公元1915年另于上海创设东吴"中国比较法学院",成为我国首创且唯一传授比较英美法律之法学院,而有"北朝阳、南东吴"美誉,各据一方.代表我国传统法律教育南北两大系统;位于北方之朝阳大学法律系,以本国大陆法系之法律教育为主.位居南方之东吴大学法律系,除讲授本国法律教育,兼有英美法课程为主之比较法教学为特色.五十年代初,东吴大学旅台同学会为使东吴声誉能于台湾重启,于1954年7月间先行恢复"东吴法学院",发扬"东吴法律"之比较英美法教育.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为了解决基础教育师资短缺问题,高等师范院校部分本科生和全部专科生实行了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这种招生与分配制度的改革,适应了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解决了边远山区和落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师资力量。 过去高师院校招生原则是,在全国统一考试前提下,按照考生志愿,确定录取分数线。这样就出现了师范院校生源在地域之间的不平衡性。这就为毕业分配带来一定的难  相似文献   

18.
高师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基础教育正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轨,作为高师这一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母机自然应该适应、满足这一需要,自然必须从高师自身改革发展的角度,制定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改方案,真正确立新时期高师人才培养模式、途径、方法,并以体现高师优势和特色的素质教育来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实施和强化高师的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弄清高师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开展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高师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高师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促使高师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把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置于思考讨论的热点位置。本文从科技进步、文化发展、中等教育改革.目前高师教育现状几方面阐述了高师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从指导思想、课程结构、师资科研及校园文化几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满足基础教育的师资需要是地方高等师范教育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改革高师院校的培养模式、课程结构与教学以及专业设置,突出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发展道路,为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工作提出灵活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和途径,也将为师范生成为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