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众多文化家族投身于清代词学复兴的洪流之中,已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究竟承担了怎样的责任,对清代词风产生了何种影响,这还是清词演进研究中的模糊环节之一.本文从研究阳羡储氏家族的词学成就入手,从词情、词艺、词学理念等方面,探究储氏词人与迦陵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创作风貌,通过描述清代阳羡词学的流变轨迹,试图揭示文化家族对推进清代词风演进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2.
清代阳羡姻娅家族,是互有联姻的文学家族集群。文学家族联姻,有利于衍生、聚集、培育文学人才,加强家族间文化联系。在以血缘和亲缘为纽带的新的人文空间中,家族文人激发兴味,产生相近的文学兴趣,展开群体性文学活动,家族间的文学优势,或互补或强化,形成多样性、集群式的姻娅家族文学生态。阳羡姻娅家族文学在清代地域文化中别具一格,在一定程度上,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地域文学兴盛的家族助力。  相似文献   

3.
<闺秀词话>是一部收录宋至清代尤其是清代女词人生平与词创作的作品.除了少数几篇涉及宋、明女词人外,所收录的超过4/5都是清代女词人,因此,可视为"清代闺秀词话".<闺秀词话>反映了清代闺秀词春色满园、冠绝千古的盛况,对研究清代闺秀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价值主要在三方面:一、地域文学、家族文学价值;二、清代女性词史价值;三、清代女性对词境的开拓立异.  相似文献   

4.
江苏在清代词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论在词人还是词作数量上都占有优势,但在地域分布上它又呈现出南多北少的不均衡性。通过对苏南梁溪等地词学形态的分析可以发现:苏南词学的兴盛与地域的自然环境、教育观念、乡邦文学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家族文化对词人群体和词派的形成、对女性词人群的成长起了内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宜兴清代词学简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宜兴清代词学简说朱征骅宜兴词学以来陈克和蒋捷为开山祖。其词风对清代的阳羡词派影响颇大。清代为宜兴词学的极盛时期,当时宜兴被称为“词人之乡”。康熙时,词坛巨匠陈维崧崛起,和者甚众,有百余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阳羡词派。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  相似文献   

6.
吴江沈氏女作家群的家族特质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江沈氏家族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一个著名的文学世家,除了以沈?为代表的男性成员在传统的诗文及戏曲领域内取得的辉煌成就外,女性文学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沈宜修为核心的女性作家群具有鲜明的家族特质,她们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大多为母女词人、姐妹词人、妯娌词人、姑嫂词人;她们在创作中互相唱和,情感上互为慰藉,生活上彼此帮助,作品中萦绕着浓烈的亲情和特殊的愁苦,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午梦堂气质"。这与吴江沈氏深厚的家学渊源、文学世家的联姻、家庭教育、作家闺中酬唱及晚明东南地区家族女性创作的繁荣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清代词创作与词学理论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中又以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浙西词派领袖朱彝尊、常州词派宗主张惠言最具有代表性。三位词派领袖,创作各有成就,理论各有建树,体现出创作先行、理论自觉、双向互动、繁荣词派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8.
以地域、家族聚集为特征的杜诗学研究生态是清代杜诗学史的一个重要部分,理顺清代的地域性、家族性诗人群体的杜诗学研究情况,对清代杜诗学研究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清代浙江海宁陈氏家族诗人群体及其师友们的创作和研究,为清代家族杜诗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9.
以佛义禅理论词是清代词学的特殊现象。明代以前,佛家对词体持排斥态度。清代词学家借禅宗表现新的词学观念,用禅宗范畴对一些词学命题进行新的阐释,或借禅境喻词境,另辟蹊径以探寻古今词人词作的艺术意蕴。佛义禅理成为清代词学理论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清代词学中兴,边塞词的创作较前大有推进,其成就斐然可观。此文按前期、中叶、后期三个历史阶段逐次论述了清代边塞词的变化发展,充分显示出其词人之众与创作之盛;同时,又从作家队伍、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简要评析了清代边塞词的鲜明特色、杰出成就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代岭南词人与岭外有着不断的词学交流,这对岭南词有积极的影响。首先,词学交流促进了清代岭南词人的成长与岭南词的发展。另外,这种交流有助于清岭南词人与岭南词地位的提升。再者,词学交流还对岭南词风的嬗变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词学教育是清代书院文学教育的一项内容,从生徒的词学课艺、掌教者的课艺评点以及书院藏书目录等诸多内容可知,清代一些书院对词学教育给予了积极支持.除了练习作词外,清代一些书院也从事词学研究.学海堂中谭莹与梁梅的论词绝句是清代书院词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他们对历代词人、词作以及词风做了许多鞭辟入里的论析,为中国词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清代书院词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很多掌教者对淫词艳曲进行过口诛笔伐,这既是清真雅正规范清代书院词学教育的重要反映,又是道德教化主宰清代书院词学教育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
陈澧是清代词史上的一位重要词人。参加越台词社对陈澧的创作有重要影响。有学者以为陈澧词突破了浙西词派和阳羡词派,此说不确,事实上陈词正属浙西格调。陈澧词向有“学人之词”之誉,无论是从岭南词史还是整个清词史来看都值得重视,且这种特质还有功于清词词境之开拓。另外,考察陈澧词有助于对浙西词派后期的发展有更为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宋征璧为宋征舆从兄,号为"大宋",宋征舆则称"小宋"。他们是明末清初云间词派词学活动的最早组织与核心主持人,是云间词派词学理论的主要奠基者,也是云间词派创作成就最高的词人之一。由于陈子龙崇高的历史地位,广泛而深远的文学影响,以及大小宋名节有亏,清代与此后的诸多词论家多淡化或不提大小宋的重要词学贡献,而将陈子龙视为云间词派的开派宗主。  相似文献   

15.
清代嘉兴文学家族丛生,地域文学独具特色,文学家族内部教育模式促成地域文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在家族内部,传统家族文学精神召唤起家族成员的身份认同,重视家学、以儒为业、传承家族文学精神成为家族成员的自觉意识。在延展家族文学影响力上,母系教育融合了传统家学和外家文学资源,丰富了文学家族的"优良品性"内涵。清代嘉兴鲜明的家族文学特色,对江南文化和文学地域特色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6.
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词是宋元易代之际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反映,是特殊文化形态下民族心灵历程的记录,是词体文学由传统“应歌”向“应社”转型的产物。所以,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活动,不同于以往诗人词客的风流雅集、诗酒唱和而带有亡国遗民隐逸生活实践的性质,对遗民词人群体的形成、群体人格精神的建构和创作范式的改变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宋遗民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成因中,可以看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某些时代风气、文人心理、生活观念、地域特点、社会审美习俗、文学创作倾向等,具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文化分析方法在文学研究中的一次尝试 ,选取的是词这一文学形式 ,因为它特别适宜于表现幽微隐曲的意识深层的情感内容 ,仅仅从文本的角度分析往往流于浮泛。本文通过家庭背景、时代烙印、地域文化和个人性格几方面的考察 ,试图还原词作者的文化生态环境 ,以求更准确深刻地把握阳羡词派宗主陈维崧———这个中国词史上“填词之富 ,古今无两”的词人通过作品自觉和不自觉地表现出的幽微情思 ,从而理清陈维崧词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纳兰性德是被誉为"清代词人之冠"(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著名词家,纳兰性德在词的功能和审美价值等重大问题上阐发的精辟见解,达到了那个时代可能有的新高度。正是对词创作上的正确认识,是他进行创作的理论基础,指导着他的创作实践,引导其词达到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19.
南宋理学家词人群或以<四书><五经>语汇为表征,或以理学精义为内在审美蕴涵,在语汇及意蕴层都受理学思维影响.其批判型与艺术型兼容的词学理论反映了词人创作的真实状态及理学家原本存有的双重标准.作为南宋实际存在的一个词学群体,尽管它难以割脱与主流词派的关系,但其词学特征仍是相当鲜明的.对这一特殊词人群体的研究,有助于全面把握南宋词学发展的多元走向及词派演进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0.
庄盘珠为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女诗人、女词人,出自常州望族庄氏家族。庄氏家族与地方名门、书香门第等均有姻亲关系,亦注重与地方科举鼎盛的家族的联姻,与毗陵薛塾吴氏一族的世代姻娅便能反映这个特点。文章通过勾稽方志、族谱与清人著作,对此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