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藏铁路与西藏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藏旅游业在起步后的20多年间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交通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使这一问题成为历史,将进一步推动西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西藏旅游业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是西藏战略主导产业,也是拉动就业能力强的产业,本文选择了三个旅游企业进行调查和分析.数据来源于2011年对拉萨市和林芝地区三个旅游相关企业就业情况的调查访谈.文章从企业中藏族就业数量和职务等级的视角,全面调查分析和探讨了西藏藏族的就业地位和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3.
拉萨市作为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藏城区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流动人口最密集的地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来拉萨市经商、求职、旅游、朝佛等人口越来越多,人口流动日趋频繁。流动人口对拉萨市乃至整个西藏的经济、社会、人口等方面的影响显得日趋重要。本文以务工经商的经济型流动人口为调查对象,调查点主要选择了经济型人口流人集中的商业街、商业网点、商场、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农场等场所。通过对拉萨市经济型流动人口的调查,初步掌握了当前市区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与存在的问题。一、拉萨市流动人…  相似文献   

4.
郑洲  马杰华 《民族学刊》2013,4(3):70-76,116-118
拉萨市作为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城市,紧密结合西藏特殊区情与拉萨特殊市情,以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为重要突破口,开启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工作。本文以拉萨市辖区内各类寺庙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了拉萨市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的具体实践及取得的初步成效;然后,结合拉萨市当前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工作实际,重点分析了政府在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最后,就拉萨市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工作,初步提出了几点改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镇江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的战略部署,从1995年起向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先后派出六批援藏干部。2010年以来,本市又先后派出6名援藏干部和9名援疆干部。他们以发展当地、致富百姓为己任,经受了严峻考验。援藏工作按照"做特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美城镇(村)"的发展思路,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镇江市获得拉萨市"2011年度实施农业推进工作"第一名;打造的"达孜工业园"成为首家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6.
<正>援藏干部档案何迎春,1979年调西藏,曾任拉萨市文教局副局长、拉萨市副市长,1987年9月内调湖南长沙后,曾任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中共长沙市委巡视员。  相似文献   

7.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文化理念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文化旅游将成为广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共生与共赢”作为广西民族格局与历史发展的特点 ,在提倡文化多元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现实意义 ,将这一特点作为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文化理念和阐释目标 ,不仅对发展旅游业有利 ,还可树立广西的人文形象和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8.
将旅游者生态足迹用于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出发点,是把地区的旅游生态承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探讨与旅游活动相关的生态消费水平与地区生态供给能力之间的关系,以此确定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以青海省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2000~2007年旅游者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评价了青海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并在可能改善的领域进行分析,探讨促进与改善青海省旅游业可持续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颖  徐平 《中国藏学》2012,(3):138-147
2011年8月调研组分别在拉萨市城关区八廓街道办事处绕赛社区、拉萨市城关区嘎玛贡桑街道俄杰塘社区、拉萨市城关区加措社区居委会、拉萨市公德林办事处幸福新村居委会选取了城市居民127人展开调查。研究发现近九成的拉萨居民表示了解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政策而且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从问卷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对相关政策和效果有着积极的评价。提出应当冷静客观地判断西藏的社会稳定,坚持民生为本,增加居民收入;高度重视城市民族工作,重点关注城市弱势高危群体和失业群体,深化对口援藏政策,加大西藏人才队伍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云南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和优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等方面,论述了云南旅游业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意在分析宋明以降钦州西部溪峒社会的变迁与当地人群祖先记忆创制之间的关系。在宋代,今广西防城港市一带为广南西路钦州西部七峒之地,是一种以地方酋领为核心的社会。进入明代,里甲制度的推行以及宣德年间的弃交趾事件,使七峒中的四峒叛附安南。嘉靖间,知州林希元加强了对钦州西部的经营,他还参与当时的"议征安南",积极主战。于是,四峒一事成为林主张"讨"安南、"取"安南的重要理由。此时,四峒之民也急于归正复业。正是在这种情景下,"汉将后裔"的记忆得到创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关“开辟创世”和“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的故事传说,分为南北两大系统:以中原的女娲、伏羲兄妹故事为代表的北方型神话系统和以珠江流域的盘古兄妹故事为代表的南方型神话系统。本文通过对《述异记》最早记载的“南海中有盘古国”“桂林有盘古祠”的历史分析和实地考察,阐明盘古神话源于华南—珠江流域的“盘古国”,三国时传于吴楚间。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葛洪闻交趾出丹砂而求为广西勾漏令,后止于广东的罗浮山修道、炼丹、著书,在《枕中记·众仙记》中首先把盘古列入道教神谱,奉称“盘古真人”,尊为开天辟地“元始天王”,又称“三皇”、“五帝”“皆其后裔”,便把原秦汉文献所载北方远古神话无开天辟地之神给予填补,加以整合使之衔接,将道教的神仙信仰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构建了中华大地天帝尊神的世系,盘古神话也就随着道教渐渐在北方流传开来。而中原一带有关盘古神话故事表现为再生性和变异性的特征,充满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也正是导源于葛洪把珠江流域原生型的盘古神话加以整合使之道教化的混融性产物。  相似文献   

13.
象征华夏民族精神的舞龙,广泛流传在祖国辽阔疆域的南北东西。广西壮族人民也非常喜欢舞龙运动,对于壮族舞龙运动的渊源,我们根据人类学、考古学以及丰富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甘南夏河是安多藏区的宗教、文化中心,以藏传佛教著名黄教寺院拉卜楞寺为中心,这里云集着各个教派的大小寺院,也是藏传佛教觉姆寺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据笔者调查,目前在拉卜楞寺周边建有三所觉姆寺.本文在对其中两所女寺尼僧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尼僧群体的出家原因和不同原因所占的比例,并由此认为,安多藏族女性剃度出家原因已经从生活所迫为主演变为自愿选择为主,同时探讨了该现象形成的社会与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5.
国民政府完成全国统一后,对西北的建设颇为重视。当时出现了许多开发西北的可贵思想,今天看来,仍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八十二种苗图并说》成书年代至今争议较大,但多数主张成于嘉庆时期。该书作者和研究者都认为,白仲家、车寨苗、鸦雀苗、黑脚苗、郎慈苗和六洞夷人等族称,为《百苗图》首次启用的称谓。事实上,这些族称在乾隆时期余上泗《蛮峒竹枝词》中已出现,且其所述内容与《八十二种苗图并说》十分相近。这足以说明《八十二种苗图并说》中所发现的新族称是在乾隆时期启用的。《八十二种苗图并说》当成书于乾隆中期。  相似文献   

17.
性人类学主要针对部落社会以及其他技术不发达的非西方文化中的性实践进行系统的描述和分析 ,关注的主要是生物的、心理的因素和产生性爱冲动、性吸引以及某种特定性行为的文化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马林诺夫斯基是性人类学研究的第一位大师 ,他对异域社会性实践的田野考察建构了一种文化差异 ,为的是让人们找到反省本土文化的机会 ,从而做出建设性的自我批评并抛弃掉那些既武断又矛盾的陈旧观念  相似文献   

18.
杨鹍飞  余虹雨 《民族学刊》2022,13(8):13-23, 15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经济生产活动、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的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涉及经济交往、政治认同、文化交融的心理活动过程。其核心要义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自强意识与使命意识;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共有精神家园的自豪意识与守护意识;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的政治意识;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自尊意识与责任意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工作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做好民族工作,是涉及全局的大事;新中国民族工作的任务和基本经验;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制度,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西北回族对辛亥革命的贡献--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 ,是一次全国规模的有各族人民参加的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不少西北回族革命志士同汉族及其他各族士志一起 ,为推翻帝制创建共和英勇奋斗 ,在回族人民的斗争史上 ,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绚丽篇章。本文就所接触到的资料 ,回顾和研究这一历史时期西北回族人民的革命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