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向辉 《社会福利》2012,(2):44-45
困境儿童,在我国现阶段主要是指残疾儿童、孤儿、弃婴(弃儿)和流浪儿童。随着儿童福利工作范围和职能的扩展,部分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和滞留在福利机构的打拐儿童也将纳入困境儿童范畴。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福利范式,儿童"家庭支持福利"体现了理念上的革新,注重以上游干预为主的预防性政策与支持性服务的提供,并涵盖了更广范围的儿童照料.以艾斯平-安德森的福利框架为分析基础,西方困境儿童家庭支持福利制度划分成"广泛支持型""辅助支持型"和"隐性支持型"三种模式.比较研究发现:尽管不同模式的福利理念、政府与家庭责任划分以及对家庭支持的力度与范围均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制度内容安排及发展价值取向等方面也体现了一定的趋同效应.该制度对中国在适度普惠福利背景下,强化儿童福利政策,建立与完善困境儿童救助制度给予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在5个省12个县的120个项目村中开展活动,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就有10个项目村。在过去的五年中,霍城县项目村的儿童福利主任一直关心着村中每一名儿童:上户口、申请补贴、辍学返校、大病救助等,促进他们有保障地健康成长,也促进了儿童家庭的稳定和团结。组织"爱心妈妈"捐助活动2014年10月,霍城县儿童福利主任宋月兰帮助爱心妈妈团队联系当地学校举办了"同在蓝天下都是一家人,感恩爱心妈妈"捐款活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14,(3):63-63
正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自2010年5月启动后,就有这样一群人投入到了一线儿童福利岗位,深入村里的每一户家庭,来到每一名儿童身边,他们被称为困境儿童的福利使者。5个省12个县的120个村子中,每村都有一名儿童福利主任。示范区项目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绩,离不开这些工作在一线、陪伴在儿童身边的儿童福利主任们。有了他们,示范区的各项工作得以真正落实,政府的各项儿童福利政策真正惠及到了每一个儿童、家庭的身边。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2012,(5):F0003-F0004
甘肃省平凉市儿童福利院自成立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无数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情系孤残儿童。他们的慈济蔷举为孤残儿童撵起了一片蓝天。与此同时,福利院也把关注、帮助社会残障儿童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积极拓展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建立危重弃儿收留救治机制,开展社区家庭残障儿童康复服务和生活照料与特教服务,以自己的拳拳爱心与优质服务,构建爱心救助平台,普惠社会困难儿童,谱写了一曲曲爱的赞歌!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14,(6):10-11
正核心提示:虽然河南洛宁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但在发展儿童福利事业方面,却勇于创新,大胆尝试。一方面,在明确和落实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和救助标准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以满足困境儿童需求为导向的助养、助困、助医、助学、助业"五位一体"救助体系,全面保障困境儿童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依托儿童福利院成立县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18个乡(镇)依托民政  相似文献   

7.
困境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困境儿童,指的是处于困境之中的0~14岁儿童,它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残疾儿童、弃婴或孤儿、流浪儿童、受到艾滋病影响儿童、贫困家庭的儿童、遭受暴力的儿童、遭受性别歧视的女童等等。面对这些特殊的群体,青岛市儿童福利院除现有的弃婴、孤儿外,针对残疾儿童及贫困家庭的儿童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儿童福利工作开创了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儿童发展不是孤立或独立完成的,而是在社会不同系统中以及个体与不同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民政部最近发布《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提到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生态系统原则,即社工要从儿童自身及其与家庭、朋辈群体、社区、学校、服务机构等互动关系中分析儿童的问题,识别所需资源,提供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9.
牛芳  张燕 《社会工作》2013,(3):123-129
近年来,"儿童虐待"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也是社会工作亟需介入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从文化、法律和伦理三个方面,探讨和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儿童虐待"问题时遇到的文化困境、法律困境和伦理困境;社会工作者面临"儿童虐待"问题时要担当起服务的提供者、受虐儿童的支持者、制度的倡导者以及法律和政策的影响人的多重角色,为更好地保护儿童权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10.
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身心尚未成熟的儿童一时间难以承受,其生活与心理层面都会出现很多问题。社工可以对困境儿童展开危机介入,在危机发生、危机应对与解决及心理恢复期等阶段,对困境儿童进行调适和治疗,促使服务对象面对现实,重新平衡身心状态。【案例背景】阳阳(化名),女,出生于2002年,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河流孟村人,身体健康,现退学在家,为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困境儿童社  相似文献   

11.
之一:构建服务网络。2011年5月江苏省民政厅出台了《关于抓紧建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积极开展儿童福利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全省各地依托儿童福利机构,以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为方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普遍建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孤残儿童、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并辐射和带动社区儿童福利服务的开展。中心要基本做到"六有":即有独立的办公场所;有满足工作需要的设备器材;有专人负责,并建立工作队伍,配有包括从事儿童教育、医疗护理、法律事务、社会工作、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有满足工作需要的专项经费;有规范的工作制度;有年度工作计划和服务项目。目前全省有60%  相似文献   

12.
黄春梅  廖欣 《社会福利》2012,(10):41-42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是产生流浪未成年人的主要群体.根据各地数据统计显示,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流浪儿童来自于流动人口家庭和留守家庭.本文所界定的困境儿童就是指这些生活在流动人口家庭和留守家庭,处于流浪边缘的儿童,也称之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 当前,桂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正尝试与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开展进一步合作,运用社会工作的手法,从社区、学校、家庭入手,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展开源头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刘方茂  李和  范俊 《社会福利》2014,(12):51-51
正之一:政府主体责任要明确,不要停留在笼统层面。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首先,坚持儿童发展优先保障的责任。其次,坚持适度普惠托底的责任。从理念上,对于儿童保障问题,国家要主导,但主导不等于包办。再次,调动扶持社会资源的责任,积极的思路应该是做好制度的设计、维护工作,在制度的引领下,想办法用社会的资源、力量来化解社会矛盾。之二:职能部门要推进协同,不分而治之。首先,建立科学的协商和决策制度。要充分发挥儿童保护工作机构的协调作用,贯彻  相似文献   

14.
余泳 《社会工作》2011,(21):28-29
2011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8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这两项文件体现了政府对儿童、青少年尤其是流浪儿童的权利的重视与保护,也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工作救助模式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克服救助过程中的各种困境,以流浪儿童为中心,促进流浪儿童自我发展,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会。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我国现代孤儿保障的制度建设开始起航。2011年,这项制度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得到了比较好的落实,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地方还结合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适度普惠型福利制度为目标,致力十拓展制度覆盖范围,力图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儿童。比如,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关干进一步加强本市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将“在传统孤儿范围以外因父母双方失踪、重度残疾或服刑而无抚养能力的术成年人”均纳入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据2013年6月底调查统计,浙江省各类困境儿童90901人,其中孤儿5872名,重度残疾儿童20626人(家庭生活困难的10503人),重病儿童4193(家庭生活困难的2772人),事实无人抚养的儿童13643(家庭生活困难的9757人),低保家庭儿童46567人(部分对象分类统计时人数有交叉)。目前,这批比孤儿数量更大的困境儿童生存、发展状况堪忧,面临多重困境。主要表现在生活比较贫困,发展权得不到保障,亲情交流受阻、情感严重缺失。对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探索2011年6月,浙江省政府办公  相似文献   

17.
张华 《社会福利》2012,(9):28-29
2011年6月,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孤儿和困境儿童福利事业的意见》(浙政办发[2011]60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明确机构供养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等福利政策的同时,第一次在省级规范性文件中提出了“困境儿童”的概念,并将“困境儿童”纳入到福利保障范围。  相似文献   

18.
杨婷婷 《社会福利》2014,(10):35-36
正浙江省丽水市高度重视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分层次、分类型、分标准"的原则,着力构建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自然增长、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动态管理和多部门协作推进三大运行机制,儿童福利保障对象从单一的孤儿、弃婴群体向适度普惠的孤儿和困境儿童群体转变,儿童福利保障机制从传统的困难救助体系向儿童福利普惠制度转变。目前,全市九县(市、区)均建立了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景宁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在困境儿童权益保障工作中,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适时引入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并就社工介入方法和模式提出建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这是党和国家对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重要指示,也是全国困境儿童的一大"福音"。2013年6月29日,民政部下发《关于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7,(2):100-106
残疾儿童、家庭贫困儿童、家庭监护缺失及监护不当儿童构成困境儿童群体。当前,我国困境儿童的发展权在从法律权利向现实权利转变的过程中遇到了"保障性"障碍,儿童福利制度的不完善突显出来。与成人群体社会福利目标主要体现为生存权的保障不同,儿童社会福利救助是与其发展权积极相关的,对于儿童而言,发展权是建立在生存权基础之上的,由受教育权和参与权保障的基本权利。加强困境儿童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困境儿童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当前实现困境儿童权益保护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