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的沉思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与其他自然物的不同仅仅是形态上的差异,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人生是无意义的,因为正如其他自然物一样,我们不知道何以生、何以死。当我们问人生意义的时候,同样可以问:一块石头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所谓人生的意义,仅仅表现在社会内部,这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创造、人自身的创造和精神创造。进行这些创造的主体只能是自我,一切活动最终都需要落实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我"上,没有"我",就没有历史。人生的价值就体现在各种创造活动之中;在所有创造活动中,唯有精神创造才是最有价值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其社会价值的实现成正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相似文献   

2.
幸福观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理性的人类不能仅仅满足于生存,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思考人生。在思考人生发展的趋势和道路时,一个辩证的、意义普遍的规律(存在模式)需要我们去把握与认识,即:每个自为的人生都要经历一个“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辩证运动过程,在这个辩证运动过程中,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我,获得人生的意义,提升做人的价值,从而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因为人生是一个自我批判、自我提升、趋向圆满的求索历程,其完善与提升须经过“自我否定”来完成;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类追求的幸福必须在自我创造的人生历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3.
论不朽     
人的肉体是会死亡的,人的灵魂也并不能轮回,那么人能否不朽呢?当然能!那么什么东西能使我们不朽?精神!个体的人不断死亡,但人类却长存。在人类存在的过程中,精神、知识、真理被世世代代传递下去,那些创造了精神、知识和发现了真理的人们,因此便在这种传递过程中而得到不朽。唯有精神才能够被后代传递下去,因此人生的意义便在于精神的创造。由此可见,自我的不朽只能在他人中实现。  相似文献   

4.
价值作为关系范畴在人生价值命题中直接表现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人生价值由依次递进的个人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个阶段来构成,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实现是个立足社会背景和个人成长经历相一致的运动过程,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标志着人生的幸福与完满,利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依赖于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最深刻、最基本的精神活动内容,信仰的存在是价值理想的建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最高价值的信奉与确认,它涉及到生活价值导向的本质问题。从社会角度分析,人生信仰是通过民族、社群及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最终价值理想和人生追求,其社会意识形态特征极其显著。然而从个体角度来看,人生信仰则是作为一种成熟的个体意识表现在生活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6.
论自我     
自我是什么?自我是一个过程,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自我是一个共相,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名词,同时又为人类社会所规定;自我存在的目的是自我的实现,但不能在自我中实现。自我的本质是精神,每个自我都是一个在与他人不同的环境中展开的精神活动过程。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的价值,需设定一崇高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够失败而不气馁,产生坚定的信心和毅力。自我应当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这个自我创造的道路上自我是孤独的,除了自我本身以外,没有任何可以依赖的力量;因此对他人不应抱有幻想,他需要的是个人奋斗。所以这个自我又是一个具体的共相,他应当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一个自我决断、自我依赖、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7.
关于幸福的真谛,人们到现在也未达成共识。对这一历久弥新的话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从痛苦的消除、对于物质的追求、获得人生的"真爱"和心灵的满足这四个方面分析,是无法完全获得幸福的真谛的。从人的本质角度分析,幸福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这一定义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幸福的真谛,对于当今"幸福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代生态伦理学家把"伦理"、"道德"、"价值"、"权利"这些社会生活领域的概念稍加改造后移植到自然生态系统,曲解了它们本来的意义,使其理论陷入了困境:自然物本身不可能固有同人类毫不相干的内在价值,抽象谈论其内在价值是没有意义的;人们关爱自然是为了自身利益所做出的明智选择,绝非缘自权利义务关系,自然物的权利因缺乏义务主体而不可能得到实现;应当保护自然的道德准则也因缺乏价值标准无法从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直接推导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在生态问题上的表现,人对自然的态度是生态环境中介着的人对其自身的态度,调整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只能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价值实现规律是人生的核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实现贯穿人的一生。作为人生的核心规律,它对人的其它规律起着凝聚作用、统领作用、主导作用和制约作用,对人生目标、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有着重要影响。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必须以人生的基本特性为基础,以人生价值取向为指南,利用好社会、环境、他人等条件。关键要战胜自己,处理好欲望与现实、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潜在价值和显现价值、现有价值和应有价值、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成功和失败等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天人合一"观之现代意义的辩证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中的一个基本命题.关于其历史内涵和价值意蕴学界已作了很多富有成果的研究与探讨,但在对于"天人合一"现之现代意义的思考中,形成了两种相互对峙的观点,在笔者看来,这两种观点恐怕都难免失之偏颇,并认为我们的理论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一问题的一般性肯定或一般性否定的层面,而是应当以辩证的态度,通过"以现代批判传统"和"以传统批判现代"的双向互动,对"天人合一"观的得失优缺作出具体而深入的理论甄别与分析,从"天人舍一"观所蕴含的生态伦理价值、社会道德价值、人生境界价值与和合思维方式价值等四个方面入手,探寻其对当代人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心灵三大关系问题以及现代思维方式转换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