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亮 《北方论丛》2008,4(2):109-113
对自然辩证法的消解自卢卡奇肇始已近一个世纪,这种论调在国内哲学界同样有着较大的"市场"。他们的观点是,恩格斯的自然证法是从脱离人的自然界出发,因而是无视人的;马克思自然观的出发点是被人的目的性活动中介过的"人化的自然界";马克思从不赞成"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对立的。对此,重返文本与勘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清楚地认定,在承认自在自然的辩证法基础上,恩格斯理解辩证法绝非"无人的视野",马克思一直支持与赞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恩格斯与马克思正是面对着不同任务,来共同研究一部"完整"的辩证法即在实践的基础上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辩证统一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近期国内有学者提出"人化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认为一方面古代中国的天人关系学说印证了天人的不可分离;另一方面马克思从不考虑无人的自然界,马克思总是把现实世界看作人化的自然界;因此认为,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个人观点,马克思一直反对恩格斯的这一思想,而国内学术界一直没有认识到这一"历史事实".然而,古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和所谓后现代主义"生存实践"学说都不能作为马克思"人化自然辩证法"的直接印证.更主要的是,就"人化自然辫证法"本身来说,"人化自然"如果还是指自然,那还逃不脱自然辩证法;如果是指人的活动与社会关系,恩格斯早就指出辩证法包括社会历史辩证法.因此,并不存在一个独立于自然辩证法、社会历史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之外的人化自然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哲学家把辩证法理解为对谈技术。黑格尔借康德二律背反思想的冲击力,一改古希腊式的理解传统,把辩证法理解为客观事物和思想观念中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在批判性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人化自然辩证法,其主要内容有三:一、人化自然本体论层面的辩证法;二、人化自然界限扩张与非人化自然界限退缩的辩证法;三、人化自然界限扩张与"自然必然性"界限扩张的辩证法。人化自然辩证法以人的认识和实践为存在范围,用马克思的话表述是"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这种思想逻辑的必然性结论可想而知,人化自然辩证法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基本上都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整体,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归结为历史辩证法, 否认自然辩证法,制造恩格斯反对马克思的神话。为此,试图从揭示马克思对自然辩证法的 真实态度入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以回击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否定 自然辩证法的论调;同时,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评,展开反批评, 阐述历史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吴炜  刘蔚 《学术研究》2023,(6):6-12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自然观的表现形式,其内容过去一般表述为逻辑形态的“三大规律”,而比较忽视其历史形态,或将历史形态归结为逻辑形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或包括恩格斯思想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具有两种形态——逻辑形态和历史形态,两种形态的辩证法既有联系亦有区别,不应完全加以混淆,否则在凸显了(自然)辩证法的逻辑形态的同时可能会遮蔽其历史形态的另一面,而后者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辩证法更为重要的一面。可以说,历史性或历史主义是恩格斯自然观(当然也是马克思自然观)最为本质的属性和品格。  相似文献   

6.
"自然的报复"是恩格斯晚年多次使用的一种比喻说法,它表明自然并不是人类活动加工的被动对象.该现象的存在表明了超越自然和历史两个相对独立领域的更普遍的辩证关系,说明了人类活动之主体意志的永恒界限.在理论上,它亦说明了由卢卡奇开辟的从"历史辩证法"角度贬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之传统的缺陷.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观点的解读,我们提出一种强论证,即恩格斯不仅在逻辑上忠实于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而且为其深化从而完整地建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明了方向和打通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已有的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概念的解读要么只关注作为本体的自在自然,要么只强调自然的社会历史特性,并以此来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概念的区别。这样的研究方法具有明显的简单性和片面性特征。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概念是相互一致的,并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性特征。优先存在的天然自然、人自身的自然、通过实践作用的人化自然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自然概念的三个具体维度,并且,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这三个具体的维度又具有历史发展的内在融合的统一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摆正两个位置:"之外"还是"之中"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本身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要靠自然界而生活.恩格斯说:"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象站在自然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①这就是说,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存在于自然"之中",而不是"之外"(或之上).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自然人化”论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 ,从人的劳动实践和劳动异化的诸多关系中 ,提出了“人化的自然界”的理论 ,认为人和社会都是“人化的自然界”,人是依靠对于自然的人化才得以造成自身、造成社会、造成科学、造成艺术以至造成属于人的一切。人在“人化的自然界”的实践创造中 ,同时在自由自觉地创造着人自身的美 ,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引起自然对人的损害。这里有真正与人的自由自觉本质相适应的“人化”,也有与人的自由自觉本质实际相反的“人为”,这后者的实质是人在自然界中的迷误 ,自然则以异化的形式报复人类 ,构成为“压迫自然”与“自然异化”的实际过程。当前存在于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使人从不同角度向马克思的《手稿》寻求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2021,(5)
晚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以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解唯物主义历史观,以自然辩证法为试金石详细阐述了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卢卡奇将历史和自然对立起来,因此,使"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实证主义方法产生了理论错位。在恩格斯那里,自然和历史实际上是一种辩证的关系,自由必须以必然为前提,人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自然和历史之间、客观必然性和主体能动性之间以实践为中介的辩证关系,任何将马克思主义某一方面的理论极端化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的作品和人的现实,通过自然界人就能直观自身的形象。根据自然界能够反映人类自我形象的这种功能,可以说自然界本身存在着一种表现和确证人本质的价值。自然界的这种价值不是以人的主观偏好为转移的工具价值,也不是其本身所固有的内在价值。确认自然界这一价值的伦理意义是人必须以人的方式即以伦理的方式对待自然界。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指出,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现实的人"与"现实的自然"的辩证互动过程就是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内蕴了"现实的人"的逻辑起点,其实质是"以‘现实的人’为本"与"以‘现实的自然’为本"的辩证统一,就是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诉诸于人—自然—社会整体协调统一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体现了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的内在统一。因此,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维度。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主要体现在两个基本点上:其一,主张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现实世界;其二,承认"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对此,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和"实践辩证法"的出场语境切入,重新认识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历史辩证法",重新认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14.
于冰 《北方论丛》2011,(6):122-124
"人化自然"是马克思自然观体系中的重要命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动态关系,而这一论断又深谙其实践哲学的基本范式,强调人的主体性对自然的客体性的一种自觉主动的对象化和非对象化。而"人化自然"命题又成为现代中国构建生态意识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把“人对自然的关系”归于“深奥的哲学问题”之列。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来说,这也是一个核心问题。早在马克思已经实现向唯物主义、共产主义转变的时候他就指出过,与人分离的自然界,是抽象的、孤立的;对人说来,它是一个“无”。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论著来看,他们很少谈论这种抽象的或保守的(不发展的)自然界;因而他们的自然观是在肯定外部世界优先地位前提下,主张自然、人、社会相统一的自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从自在自然和属人自然两个维度对自然的内核进行了科学和哲学双重解读。从自在自然看,自然具有自组织性、先在性和系统性、有机性,是惯常行程的自我生成,具有存在论意义。因而生态伦理学应该走出对人的"固恋","扩大道德共同体的边界",把自然纳入伦理的怀抱。从属人自然看,自然是人本学的自然与社会的自然的耦合,是对象性活动中的人化生成,具有对象性意义。劳动的对象性决定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决定了保全自然的逻辑必然性。如此,恩格斯对自然的本质规定性的理解,既超越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无文明的生态",又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无生态的文明";它为生态伦理学的成立提供了充分的"自然本体论证明"。  相似文献   

17.
杨学功 《江汉论坛》2002,42(10):45-48
构成马克思哲学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或者说把马克思的自然观与一切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开来的本质之点,是马克思哲学视野中“自然”的社会-历史性质。换言之,“人化自然”是马克思自然观的合理域界。马克思的著名命题:“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不仅具有价值论的意义,而且具有存在论的意义。解决当代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可以从马克思这种实践中介的自然观中获得必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和一致性方面来揭示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一方面强调自然的优先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人在劳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马克思还通过对物质变换裂缝的深刻批判来考察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马克思把实现"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确立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最高价值目标。马克思的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其生态批判至今仍具有生命力,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19.
在科莱蒂看来,辩证唯物主义只不过是黑格尔"物质辩证法"的翻版,二者在本质上是内在同构的,都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而恩格斯就是这种同构的罪魁祸首,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罪人。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把恩格斯放到马克思的背叛者的名单之中,将马克思与恩格斯完全对立起来,从而滑向了西方"马克思学"的窠臼之中。本文认为,科莱蒂完全扭曲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夸大了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思想差异。同时,也无视辩证唯物主义与黑格尔辩证法两者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20.
西方生态主义认为,马克思"按需分配"为核心的共产主义理论没有看到"自然的界限",对生态问题"视而不见",因此,马克思主义是反生态的。休斯明确反对上述观点,他认为,马克思把自然的界限看做是"人对人自身的限制"投射到了自然当中,在此情况下,自然的界限才能够不作为"界限"而存在。用人自身的自我限制来取代外部自然界限的限制,是休斯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休斯围绕"生态问题"界定上的争论,批判了西方生态主义者的抽象伦理观的道德说教做法,捍卫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