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清时期,自幼便浸润干八股文章的小说评点家形成了顽固的文章学思维定式,他们往往以文章学视野来观照小说.在尊题意识支配下,他们惯于按题解文而喜欢抱定题目来分析小说的叙事写人艺术.他们的小说评点表现出文法至上的批评倾向,以"合掌"、"断续"、"伏应"、"急脉缓受"、"虚实"等文章学理论来审视小说情节结构,以"代言"、"宾主"等来分析小说人物描写.文法派的出现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们重文轻道,注重小说艺术技巧分析,其评点体现出明显的导读意识,并促进了小说在文人中的传播,但其评点文字也缺乏独立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2.
韩传喜 《求是学刊》2015,(3):119-125
美国作家赛珍珠以《大地》等中国题材小说获得了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以"中国小说"为题的授奖演说中,赛珍珠系统论述了自己小说创作的"中国经验":"为了让平民高兴"的写作观念、"故事的天才之水"的叙事风格、"人物高于一切"的形象塑造。这些"中国经验"构成了赛珍珠小说创作的重要精神资源与艺术储备,并在作品中以多种审美样态呈现出来。赛珍珠的"中国经验"与莫言等中国本土作家的"中国经验"同中有异,互为参照,相映成趣,共同成就了中国小说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3.
贾越 《浙江学刊》2001,(1):161-165
现代小说叙事普遍采用了一种"综合"的艺术态度,造型艺术的线条、色彩和光;音乐艺术的音响、旋律和节奏,电影艺术的蒙太奇等等各种艺术的语言手段都渗入到小说的叙事系统之中.小说叙事呈现出兼容、开放态势,"综合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已成为当今小说形象构成的特殊的语言方式.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开创性的作家.她的小说艺术特色极为鲜明,主要表现为"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其现代性特质,从对小人物"不飞扬"命运的传奇书写到对情节意象性的表达,从对"不彻底"的平民精神的解读到对国人心理特征的刻画等,貌似规避宏大社会主题,实际上表达了对平凡人性的恢弘考量.  相似文献   

5.
金雅 《浙江学刊》2004,(5):110-116
从现存资料看,梁启超的美学思想活动主要为1896至1928年间.其间以1918年欧游为界,可分为1896至1917年的萌芽期与1918至1928年的成型期.前期以<变法通议·论幼学>为起点,借<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和<惟心>奠定了审美、人生、艺术三位一体的美学思想的基石,并通过"力"与"移人"的范畴突出了艺术审美的功能问题.后期以<欧游心影录>为起点,借<"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等一批论著,论释了"趣味"这一极富特色的核心范畴,并通过"趣味"将美的人生价值层面与艺术的情感实践层面相联结,延续、丰富、深化了前期的美学思想.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前后期发展呈现出"变而非变"的演化特征,凸现了其人生论美学的基本学术立场和由社会政治理性观向文化人文价值观迈进的基本轨迹走向.  相似文献   

6.
吴琪 《唐都学刊》2012,28(3):111-114
巴赫金的时空观表现在他的"时空体"理论中,他对时间与空间的看法凸显出较浓的现代特色。巴赫金在整个《希腊小说》中将自己的"时空体"观点表现得非常具体,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巴赫金显现自己"时空体"的载体,他的这种分析丰富了小说理论的基础,也是独立自由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李佳 《求是学刊》2016,(5):155-162
君臣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问题之一,主要指向君主与臣僚间的权力分配与运作状态,双方互动方式及其牵涉的道德伦理观念。洪武一朝是明代君臣关系的生成期,关于君主身份合法性、君臣权力关系格局,以及君臣相处之道的形成过程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国家政治与政治文化,且与元明易代、明初封建诸王、废相等重大事件密切关联。梳理洪武君臣关系形成过程中的话语形态与制度推演,可见该过程主要指向两个维度:君主身份合法性的文化确认和君主集权制度框架的构建。此外,洪武君臣关系作为一种王朝早期历史记忆,在此后二百余年间,被士人群体反复评说,构成以君臣在国家体制中权力与角色为中心的不断反思,甚至发生对皇权专制极端化倾向批判的思潮。  相似文献   

8.
<正> 我在《艺术对象的地域化——论京味小说的艺术特征》一文中,曾经对京味小说表现于创作客体方面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探讨.本文拟就其表现于主体创作视角方面的特征再做些具体的阐述. 我这里所说的视角,并非指作家创作文学作品时所采取的具体叙述角度,而是指创作主体与对象之间所形成的特定的总体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作家从整体上把握生活的基本方式——当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与审美方式对其在生活中发现的某些本质方面进行审视烛照的时候,就会将普遍地、有机联系着地存在于该本质方面的基因全部激活起来,诱发出来,使其由隐而显,从幕后走到台前上来.这种独特的透视生活、调动生活的力量就是视角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以家族生活为叙事主体,讴歌父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时表现蒙古族强悍、奔放的草原文化精神,总体上构成了著名蒙古族作家邓一光小说的话语模式.而从叙事艺术上看,邓一光小说广泛融合中外叙事艺术,在继承与发展民族叙事传统方面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同时积极展开浪漫主义的诗意想象,通过风景描写与穿插英雄故事、神话传说等强化抒情色彩,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采取编年叙事、实行紧张情节与日常生活情节的不断转换与将诗歌引入小说,是邓一光小说继承与弘扬中国民族叙事传统的主要内容.而设置晚辈视角、采用倒叙特别是交错叙述、插入书信体样式,体现了邓一光小说对现代叙事艺术的合理借鉴,并有效地推动了民族叙事传统的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10.
伊万·布宁的<旧金山来的先生>的叙事策略表现为:诗意的形式征服沉闷题材,悬念、伏笔、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恰当运用,音响效果的和谐美,叙事结构的辐射性、发散性和叙事视角的多维性、丰富·陛以及结局的象征意味.该篇小说叙事艺术魅力生成的内在缘由及其深层结构,源于作家独特生活之路及其生命体验、文化心理的影响,是布宁的"生命地图"及其"童年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作家的文化心理及其心灵选择与艺术气质和谐共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对两课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清明  宋涛 《学术交流》2001,(4):142-145
在两课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育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个体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提高两课实效性的关键所在.两课教学要坚持主体性教育原则,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作风,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科学方法和途径,全面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2.
毕宏音 《社会工作》2011,(12):88-9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不断完善诉求表达机制。民众作为诉求表达机制中最关键的主体要素,在整个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发挥着舆情表达者、表达结果的直接承担者、公民基本权利的维护者以及公共精神的建构者四大主体功能。  相似文献   

13.
董立河 《求是学刊》2004,31(4):32-36
传统主体观自从被笛卡尔等近代哲学家确立以来 ,在哲学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作为抽象理性主义的主要形式 ,传统主体观也导致了一系列自身难以克服的理论困难和不良后果。 1 9世纪末 ,尼采在批判传统主体观的基础上 ,建构了一种多元的流动的主体观 ,它极大地影响到 2 0世纪后现代思想家对主体的理解。但是 ,这种后现代主义主体观无法引领我们走出传统主体观的理论困境。我们认为 ,主体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迈向未来的开放性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早期移民的垦殖拓荒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经济的繁荣,是美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移民开发蛮荒之地因此也成为许多美国作家的创作题材。以薇拉·凯瑟为代表的为数不多的一些女性作家用带有浓郁自叙色彩的作品真实再现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同时,她们还以优美、细腻的笔触,通过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生动刻画,鲜明地表达了女性的独立意识,歌颂了美国劳动妇女战胜困难的惊人力量,充分肯定了妇女在美国开发建设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她们的创作发展并丰富了年轻的美国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15.
个人是宪法权利的主体,宪法权利主要是指人权.集体不是宪法权利的主体,至少不是宪法权利中基本权利的主体,集体中的个人所拥有的人权也不完全等同于集体中的个人作为其成员的权利.集体人权作为宪法权利主要是指集体中的个人的权利,而不是作为集体的权利.集体中的权利有三个层次,即作为个人享有的普遍权利,作为特定人群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以及作为该集体所拥有的集体权利.国家有权利,但国家也不是宪法权利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要全面认识和理解全球化就要认识全球化主体。文章从社会学、哲学和价值论角度反思全球化主体:首先,从社会学角度考察全球化主体的概况、分类、冲突互动、特征;其次,对全球化主体性、主体间性与主客体间性作了哲学反思;再次,对全球化主体进行价值评价,包括个性与共性的二律背反、个体的新型"异化"、个体自由与公共规范的矛盾和冲突、人与技术的矛盾和冲突等;最后,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全球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吴柳财 《社会》2023,43(1):55-83
中国传统支配类型之所以呈现出人伦化而非即事化的特点,是由传统支配的内在结构和伦理逻辑造成的。权力来源于“尊”,支配的达成本质上是一种“尊尊”。由“尊尊”之义而有宗法制度内的族权和宗法制度外的政权。权力的继替过程即是尊尊之统的确立过程,具体又分为君统与宗统两个部分。“传重”是权力继替的关键环节,目的就是确立尊尊之统的秩序。宗统继替坚持伦序不紊原则,君统继替体现伦理比附原则。宗统与君统的继替过程,充分体现了权力的伦理化特点。总体而言,由传重之制可见尊尊之义,政治根植于父子伦理,传统中国呈现出政治伦理化特点,是一个“家—政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王德杰 《社科纵横》2006,21(8):166-166
本文主要论述主语补足语的定义、作主语补足语的各种形式,以及对它们的理解和翻译。  相似文献   

19.
培育中国风险投资主体,是关系我国发展风险投资成败的关键。要按照培育风险投资主体的原则,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引导私人和大公司进行风险投资。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发展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公司,鼓励外商进入中国风险投资业,为风险投资主体设计全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造就一个活跃繁荣的风险投资市场。  相似文献   

20.
当代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社会信息化对人的价值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价值观念的生成发展过程中 ,社会信息化通过拓展资源利用的范围 ,改变外部环境 ,网络化等推动价值观念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