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80年,现代意义上的"春运"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迄今为止,春运已经经历了30年的风雨历程。相同的场面,相同的心情,不同的是每年递增的返乡人数,一年更甚一年的考验着政府的智慧。而在今年的春运期间,一项在部分城市试行的政策——火车票实名制,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话题。文章正是从火车票实名制说起,运用公共政策原理来探讨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境外一些人通过肆意曲解国际法相关概念,编造出了"民国时期西藏是独立的政治实体"的歪理邪说。本文以国际法为视角,对辛亥革命后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变化,西藏地方政府及祖国其他地区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变化比较等进行了史实梳理与法理分析,并从国际法判断与识别一个国家的人民、领土、政府、主权等构成性要素来审视,得出了民国时期的西藏从未独立过的结论:其人民是中国国民的组成部分,其领土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其地方政权是中国主权管理下的一个地方政权。  相似文献   

3.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其他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设置模式,是一种独特的中央与地方的行政权力划分方式,适应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需要.将民族自治地方各级政府与我国其他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权力相比较,特别是将五大自治区政府与其行政层级相近或者相似的"较大的市"政府、经济特区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行政权力相比较,有利于进一步揭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内涵和实质.民族自治地方政府除了可以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一般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外,还与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共同作为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使得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不仅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政府,而且不同于"较大的市"政府、经济特区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这些原本也是特殊的行政权力配置.  相似文献   

4.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市场化进程快速推进、利益分化渐趋深入的情况下,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主要包括政治参与的完善、价值取向的调整、族际博弈的治理等.在新世纪新阶段,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的政策制定过程,提高政策方案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就是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相应地,政策制定过程的完善程度,政策方案的合法合理程度,也取决于这些问题解决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出,研究者们展开了对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从本质上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公共政策,所以文章试图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出发,以政策价值取向、政策系统、政策过程为分析维度,对研究者们的成果进行归纳和述评,以期对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湖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既有自治州又有自治县,还有12个少数民族乡镇。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研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加大民族乡镇扶持力度。2018年11月,湖北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民族乡村加快发展的意见》,采取"省直单位对口帮扶、较发达县市区对口支援、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民族乡镇艰苦奋斗"的"四轮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7.
建设法治型政府、责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进行政府改革的有益尝试,是用新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对传统政府管理模式进行根本性或方向性的调整.本文将对这三种政府管理模式作一番现实考量和理论分析,以求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努力彰显出它们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中的本色和个性,并使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塑造"三合一"型政府管理模式,可以实现社会理想的崇高意蕴,契合"和谐社会"的构建,这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讨论人类学家的眼光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其"主位"和"客位"的研究方法中找到人类学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思想."主位"的研究方法最能反映这种"以人为本"的科学情怀."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强调尊重人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把人看成是权责的主体;"以人为本"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分析、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时,确立并运用合乎人的发展要求的标尺,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跨国地方关系的发展显得越来越有必要.基于现实动力与基础条件分析,中国东盟地方关系发展也有其可行性.中国-东盟发展地方政府关系对于推动国家关系发展、解决跨国公共事务、提升地方竞争力等具有重要价值.中国-东盟跨国地方关系虽然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但现实中的制约因素仍不可忽视.为此,需要在机制、组织、形式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论跨国地方政府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跨国地方政府构建合作交流关系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一种趋势.这有利于提升地方的竞争力,实现利益互助和资源互补,降低地方发展的交易成本.跨国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发展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自在到自觉的演进过程,发展跨国间政府关系的基本动力在于实现互惠互利的社会经济价值,为此,需要选择科学化的政策作为实现这些价值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走进任何一门学科,人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这门学科的"眼光"问题,即这门学科是以怎么样的角度来看问题、解决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要解决这门学科的方法论问题.而方法论又离不开价值观.一门学科的价值取向往往就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方法论.因此,人类学的眼光问题与其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以人为本"是当今人类学发展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人类学最基本的眼光.也就是要从人出发,去探讨人的生存策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心理等,从人出发去观察一切,并最后回到人;要尊重他者,做任何事情都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一点,可以由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与其他学科研究对象的比较以及人类学分支学科研究内对象的特点)和人类学在具体操作上的原则和方法的特点得以体现和突显.  相似文献   

12.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是中国地方政府的一部分 ,在法律地位和政治地位上 ,它们与一般地方政府有着相同性 ,也有差异性。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有着不同的行政地位 ,其管理创新的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 ,但其管理创新的基本目的却是相同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不仅与少数民族发展本身密切相关 ,还与国家整体的发展密切相关。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只有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 ,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才会是有效的和有益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有其内在的动力 ,这就是民族地区各民族要求实现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全面保障少数民族人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是权利的最一般形式,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人权的理念的认知,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人权理念和价值取向决定了制定和实施不同的民族政策.中国的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全面保障少数民族人权的理念,是较好地解决民族问题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4.
龙胜平安壮寨的干栏建筑,合乎生态中和的理想,其以真、善、美、益为基础的"宜"态价值取向,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内在自我的生态和谐特征。在旅游业的冲击下,安壮寨的干栏建筑从形式到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传统中蕴含的"宜"之审美生态价值应得到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5.
作为民族自治地方一个特殊的人群,自治主体少数民族在具体政治参与活动中客观上处于较优越的地位,在代表性、政治表达权和参与权等方面,自治主体少数民族都靠近政治权力中心,在政府主导的利益分配体系和相关公共政策中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文促经”是立足“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省区”这一“稀缺性和唯一性”的“绝对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理性抉择。宁夏在参与中国对阿人文外交的实践中尚需进一步提升朝觐工作的外交意义,并将之纳入我国对阿人文外交的战略高度筹谋和运作;进一步发掘地方旅游资源中的人文价值,借助“人媒介”传播文化中国,进而推动地方政府的国际人文交流与经贸...  相似文献   

17.
周大鸣  詹虚致 《民族学刊》2015,6(2):26-33,95-98
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重建依赖于国家政府的规划和指导,原本的乡镇在重建后呈现出明显的都市特征,然而政府构想中的都市化效应与地方的实际表达产生了差别,"政府的都市化"不等同于"人的都市化"。地方群众面对"灾变"后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重建后的数年间,当地人在逐渐适应"政府都市化"的同时也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形塑着"人的都市化"。南坝镇经历"灾变"后的都市化表现,当地人对灾后重建的适应和改造,表明了人的能动性在从"政府的都市化"到"人的都市化"的变迁过程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对于农村的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的今天,地方政府必须注重从转变职能入手来保障农村的发展。为此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具备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而且具有强大的财力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同时地方政府还必须在自身的职权划分、公共服务制度和能力方面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才能真正成为农民可以依靠的"主心骨",农村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纵观古今,博览中外,音乐一直在人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音乐就是古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见证者。中华上下五千年,而中国音乐起源于更早的新石器时期,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音乐就像是从一个水滴汇成了洪流涌动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音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对音乐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从中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的"乐"到现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美育",都时时刻刻表现出音乐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性。本文以音乐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价值取向为重点,结合音乐教育具体实践中的经验,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用哲学方面的观点来阐述音乐教育的意义、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思考,旨在促进"美的教育"和素质教育,更好地推动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保障城市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作为政府民族事务治理的法律议程与政策目标,经由城市民族事务扩容与城市民族问题的共同催生、发酵,逐渐成为学界聚焦的热点。研究者从城市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性质、权益保障的内容、权益实现的障碍因素、权益保障的体制四个论域对城市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保障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要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的研究,就需要突破传统的"问题导向"与"城市中心导向"的价值取向,在坚持"制度-规范"分析路径的同时,加强"治理-过程"分析,从"结构-政策-治理"的三维视角,更有效地探析影响城市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实现的深层次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