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BMI)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炎性标识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5年1~6月前往沈阳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和/或住院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97例。入选对象接受了外周血炎性标识指标(IL-6,IL-8,IL-10,TNF-α和hs-CRP)检测,并按体重指数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97例COPD患者中,低BMI(BMI18.5kg/m~2,低BMI组)患者37例(38.14%),高BMI(BMI25kg/m~2,高BMI组)患者29例(29.90%)。低BMI组外周血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高BMI组,而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高BMI组(P0.05,P0.01)。结论老年低体重指数COPD患者外周血炎性标识指标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阜阳地区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至2021年1月前往阜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阜阳地区老年男性COPD稳定期患者50例,另选50例体检为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并测定腰椎(L1~L4)、股骨颈的BMD、血钙(Ca~(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并对COPD患者进行"CAT测试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老年男性COPD患者BMD的影响因素。结果 COP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Ca~(2+)、体重指数(BMI)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COPD患者的腰椎及股骨颈的BMD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P均与BMI、FEV1%pred及CAT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BMD与BMI、FEV1%pred呈正相关,与CAT评分呈负相关。结论阜阳地区COPD患者骨密度降低,继发于COPD的骨质疏松可能与低体重、肺功能下降及高CAT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氨基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7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和57例老年AECOPD患者(AECOPD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NT-proBNP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并研究老年AECOPD患者NT-proBNP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相比于COPD组,AECOPD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AECOPD组患者的PEF、MMEF、FVC、FEV1、FEV1/FVC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老年AECOPD患者NT-proBNP水平与PEF、MMEF、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性。结论老年AECOPD患者NT-proBNP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性,且NT-proBNP在区分COPD和AECOPD方面具有优异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胶东半岛成年人群骨密度(BMD)与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和体表面积(BS)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多中心多阶段整群抽样调查3879名21~89岁居民进行骨密度测量,记录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BMI和B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组分别按BMI大小分成3组:BMI≤20 kg/m2,(20~25)kg/m2,≥25kg/m2;BS大小分成3组:大体表面积组(LBSG),中体表面积组(IBSG),小体表面积组(SBSG).结果 男性和女性骨密度随年龄、身高、体重、BMI和BS的变化模式不同.腰椎和股骨BMD随体重、BMI和Bs增加而增高.不同年龄组骨密度均为:BMI≤20 kg/m2组IBSG>SBS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龄、低体重和低体重指数者骨密度均较其他组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年龄、身高、体重、BMI和BS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培土生金化瘀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茶碱缓释胶囊、沐舒坦片及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土生金化瘀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FVC、FEV1、FEV1/FVC%、FEV1%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培土生金化瘀方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和有氧运动对超重肥胖男大学生体成分和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3名超重肥胖男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强度间歇训练组和有氧运动组,共干预8周。干预前后评估所有受试者体成分和通气功能。结果:经过8周运动干预后,高强度间歇训练组和有氧运动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率(BF%)、内脏脂肪指数,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瘦体重(FFM)和其他肺功能指标方面的变化并不明显(P>0.05)。结论:在超重肥胖男大学生中,适当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和有氧运动可以改善人体成分和部分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维生素D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Th17相关细胞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经口吸入舒利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D2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TGF-β1)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IL-17、IL-23、TGF-β1水平均降低,FEV1、FVC、FEV1%均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7、IL-23、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EV1、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维生素D可有效降低老年COPD患者血清IL-17、IL-23、TGF-β1等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中通气各项指标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我科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200例70岁以上COPD患者肺功能检查中通气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SPSS13.0软件对肺功能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COPD轻、中、重、极重度患者的FEV1、FVC、FEV1/FVC、PEF、MMEF、V50V25MVV与正常对照组均有下降(P〈0.001);COPD各个组间FEV1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COPD轻度患者的MMEF、V50、V2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即有明显下降(P〈0.001);中度、重度及极重度COPD患者的VC与其他各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0.001);各组MVV、PEF与FEV,均有高度正相关性。结论肺通气功能检查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MMEF、V50、V25为检测早期COPD患者的敏感指标;FEV1、PEF、MVV均是反映COPD气流阻塞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功能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呼吸功能、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收集因COPD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105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2例实施常规训练措施,康复组53例实施肺功能康复训练。训练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呼吸肌表面肌电图(RMS)、呼吸困难评分(MRC)、6min步行测试(6MWT)。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_1、FVC、FEV_1/FVC%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康复组患者的表面肌电图RMS及6MWT高于对照组,MR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功能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康复效果显著,可提高腹部呼吸肌肌力,改善呼吸功能,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对其施行护理干预,时间为12个月,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疾病认知水平主观指标和肺功能比较.结果 经过干预后,干预组的83例患者的认知水平较对照组的67例患者明显提高(P<0.05),干预组患者的肺功能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是没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和能提高肺功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临床妊娠肺结核诊断延误情况。方法 :对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住院妊娠肺结核病人诊断延误原因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2 5例妊娠妇女因症就诊者 16例 (6 4 % ) ,有症状未就诊者 9例 (36 % ) ,延误诊断中位时间 6周。结论 :妊娠肺结核延误诊断的原因是顾虑胸部X线对胎儿的影响放弃检查 ;害怕药物治疗影响胎儿 ;结核病症状误为妊娠反应 ;及因肺外结核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酸碱失衡与肺性脑病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年以来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患者250例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肺心病患者发生肺性脑病并发症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毒、氧分压降低密切相关。结论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动态监测动脉血气有利于早期发现肺性脑病并发症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酚妥拉明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2 0例肺结核大咯血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采用酚妥拉明静滴 ,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静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8.4 % ,对照组总有效率76 .7%。结论 :酚妥拉明与垂体后叶素均为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有效药物 ,但酚妥拉明副作用少 ,应用范围更广 ,更应受到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治疗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急性肺水肿患者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 ,加用PEEP(3~ 8cmH2 O)机械通气治疗 ,对比治疗前后血压 (BP)、呼吸 (R)、心率(HR)、氧饱和度 (SaO2 )等动脉血气指标及胸片变化 ,同时与 3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 :经PEEP机械通气治疗 0 .5~ 1h后 ,2 9例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氧饱和度上升 ,血气指标好转 ,心功能改善 ,仅一例无效死亡。总有效率 96 .6 7%。结论 :呼气末正压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水肿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 )患者血磷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248例AECOPD患者血磷浓度进行分析,并与动脉血气氧分压( 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ECOPD22%的患者存在轻度低磷血症,11%患者存在中度低磷血症,3%患者存在重度低磷血症。经治疗病情缓解5%患者存在轻度低磷血症,3.7%患者存在中度低磷血症。血磷浓度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 P>0.05),与肺功能(FVC,FEV1,FEV1%pre)有正相关(P<0.05),与PO2正相关(P<0.05),与PCO2负相关(P<0.05)。结论纠正低磷血症,使患者血磷处于正常范围,是AECOPD治疗中防治呼吸衰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肺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典型的疾病意象之一。肺病隐喻的叙事与性别文化象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它有一种性别化倾向,体现为不同的男女两性身体叙事。肺病隐喻的男性叙事在男女两性病患者身上的隐喻变体明显不同,一者主要关注其道德内涵和社会化倾向,一者则主要体现为审美化取向,并从中可以发现性别政治在女性身体上的权力痕迹;肺病隐喻的女性叙事割断了肺病与女性身体之间的审美想象,以丑怪身体呈现了女性在性别政治中的真实处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对慢阻肺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缓解期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病例均无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史。对照组给予常规平喘化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中药熏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状况。结果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熏洗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失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老年心源性急性肺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40例老年心源性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加BiPAP面罩ST-D-30呼吸机正压通气,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加鼻导管吸氧。结果 治疗组无创面罩通气后,19例在30min~2小时症状好转,呼吸减慢,心率下降,PaO2上升,PaCO2下降,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在相应时间内仅14例好转,治疗总有效率7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BiPAP治疗老年心源性急性肺水肿效果显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肺结核病变与自发性气胸的关系 ,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 10 4例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发生于同侧或对侧的机率、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自发性气胸发生于对侧的 70例 ,同侧的 34例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对侧多于同侧 ,发生在对侧时症状多较重 ,易形成高压性气胸 ,需积极减压治疗 ,且容易复发 ;同侧的症状较轻 ,但易形成脓气胸 ,治愈时间明显延长 ,需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COPD全球创意 (GOLD)诊断分级标准和我国现行的COPD诊断分级标准两者之间的差异 ,探讨GOLD诊断分级标准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 2 35例曾经疑诊或确诊为COPD患者的病史、吸烟史、临床诊断和肺通气功能 ,比较国内现行诊断分级标准和GOLD诊断分级标准两者在诊断效能、对患者覆盖范围及肺功能指标FEV1%Pre和FEV1/FVC界值合理性的差别。结果 :两种诊断分级标准的诊断效能表面上很接近 ,而实际上有显著的差别 (χ2 =131.5 4 6 ,P <0 .0 0 1) ;原因在于两者肺功能指标的界值不同 ,GOLD诊断标准早期发现 15例COPDⅠ期患者为国内现行标准所不能覆盖 ,而国内现行标准中也有 12例COPD患者实为限制性通气障碍 (其中 2例合并有阻塞性通气障碍 )。FEV1%Pre和FEV1/FVC的界值在国内现行标准中表现为相互矛盾 ,而GOLD标准比国内现行标准显得更为合理。结论 :(1)GOLD诊断分级标准和我国现行的诊断标准有明显的不同 ;(2 )GOLD诊断分级标准比我国现行的诊断标准更适合我国的COPD诊断分级 ;(3)GOLD诊断分级标准比我国现行的诊断标准具有更好的客观性、早期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