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吉尼亚·沃尔夫是英国著名的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她一生写过很多作品,初看其中的一部分会给人一种清新自然,别开生面之感。但综合其多部作品来看,却又千篇一律,单调乏味。文中人物性格怪异,充满矛盾。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与其性格又有很大关系,本文仅从《蛾之死》和《丘园》两部作品分析其脆弱、忧郁而又倔强的矛盾性格。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典型性特征及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是受俄罗斯文化、俄罗斯地理上东西之间的矛盾以及俄罗斯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形成的,探讨和研究俄罗斯民族性格有助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相似文献   

3.
《花月痕》的主人公韦痴珠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是由他时而激昂、时而凄恻的矛盾性格造成的,是一种性格悲剧。而这种矛盾性格实际上是传统儒家文化里理想人格和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所以又是一种文化悲剧。而这种文化悲剧在晚清出现,又有时代的必然,所以又是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4.
张小满 《南都学坛》2009,29(6):28-31
1949年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后,在国民党内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反蒋派李宗仁及亲蒋派一些人物从不同立场出发都劝蒋介石暂时出国。蒋介石视出国为亡命,坚决拒绝出国。其原因在于:顽固的蒋介石确实放不下反共的"责任";根深蒂固的蒋桂矛盾使蒋介石不能释怀,不忍离去;立足国内,易于操纵周旋;必要时退守台湾,寻求美国支持,等待国际形势变化,以图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5.
凯瑟琳的性格充满了矛盾。一方面 ,思想单纯、自由而不夹杂任何俗气 ;另一方面 ,她的性格里又表现出其世俗复杂的一面 ,具体表现为她的虚荣心和名利欲  相似文献   

6.
熊式辉从1926年追随蒋介石北伐以来,因忠诚、善于揣摩蒋介石心思而受到蒋介石的青睐,并逐渐得到重用.而江西剿匪的成功、两人有相同的政见共识等因素又使蒋熊二人的关系日益密切.蒋介石在内外事务上更加倚重熊式辉.但是,熊式辉毕竟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也与蒋没有息息相关的地缘之情,两人关系中埋有重大隐患.当东北接收失败后,蒋介石毅然选择牺牲熊式辉,让其承担失败的罪责.直至最终,熊式辉都未被蒋介石再次重用.  相似文献   

7.
<孟子>一书可以说是孟子的传记,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大儒形象,展现了孟子复杂矛盾的性格,尤其是其想为不召之臣的帝师情结.孟子的帝师梦由于时代与个人的原因而注定难圆,但其对后世尤其是后世知识分子的心理、性格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荐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美)陶涵/著 林添贵/译 中信出版社 蒋介石的历史评价始终摆脱不掉“丢掉中国的人”。其专制性格,加上白色恐怖的印象,也似乎掩盖了他的复杂功过。然而蒋介石是唯一在中国大陆与台湾都曾掌权的政治领袖,终其一生不断参与具世界影响力的政治事件,且其时间长度近代少有人能及。蒋介石的一生牵动着现代中国的挣扎以及世...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试图改变和影响美国“先德后日”战略的努力贯穿于 1 941至 1 944年 ,是二战中中美关系矛盾的重要方面。蒋介石的这种努力主要是对美国战略投入绕开中国抗日战场客观现实的反应 ,对于中国抗战有其积极面。但是 ,由于囿于意识形态观念和依赖外援的政策路线 ,蒋介石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就只能是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繁荣的代表 ,莎士比亚之所以在戏剧艺术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艺术形象的个性刻画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认为 ,哈姆雷特的艺术性格具有丰富性与复杂性。它交融着人类涵蕴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及其审美心理的幽咽颤栗的诗性。而这一艺术性格所具有的真正的艺术生命、深刻的文化蕴涵和永久的艺术魅力 ,又同这一艺术典型在个性特征与普遍意蕴、内在冲突与心灵矛盾等方面的融汇统一及其艺术化的呈现和表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误解的悲剧——对《欲望号街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欲望号街车》中,女主人公布兰奇颇为复杂的人物性格,引起了批评界对其人物形象及悲剧命运持久不衰的争议,本文旨在通过对田纳西个人成长经历的分析,剖析剧作者本人与女主人公之间的内在联系,透视布兰奇性格的内在冲突以及悲剧命运的成因,即:布兰奇互为矛盾冲突的性格反映了田纳西本人对旧南方所秉持的即厌恶又怀念的矛盾态度;布兰奇的悲剧是旧的南方文化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反映了传统被现代逐步取代的社会历史进程,但其态度非常矛盾。他一方面受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形成了进化向善论;但另一方面,他又极富诗意地描写那个即将逝去的、作为传统文明象征的威塞克斯,并极力揭露现代文明入侵所造成的种种弊端,如人性的异化,人与自然的疏离等,表现出对现代文明的质疑和批判。在其作品中,这种矛盾心态始终贯穿于作品,并导致了他身份的焦虑和思想的"悲观"。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与援闽粤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介石与援闽粤军(含东路讨贼军)的关系是其军事生涯的起点和重要环节,对其一生有很大影响。总的来看,他能站在孙中山一边,其军事才华得到锻炼与释放;但同时.他个人性格中的弱点也暴露无遗,主义不真,功名利禄思想过重,是这一时期蒋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党团矛盾”、“党团合并”的历史考察(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三青团与国民党的矛盾的原因 ,一是党团关系定位歧义 ,二是三青团性质未曾明确定位。中前期党团矛盾表现为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如人事安排 ,团员年龄及日常工作等方面。蒋介石曾力图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解读小说《马丁·伊登》中体现作者的双重性格的矛盾和冲突。笔者认为杰克·伦敦性格中有作为进步作家敢于揭露和抗争的一面,也有与各种社会势力周旋,妥协的一面,这种同时并存又格格不入的性格矛盾正是作家悲剧性结局的真正原因,作家的抗争与妥协在现代语境中有其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所谓民众观,是指对民众的认识、看法和态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理论、方针和政策。着重探讨蒋介石的民众观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主要内容和实践状况。由认识到民众的积极作用,到着眼于对民众的改造和教育。不同时期蒋介石的民众观是不同的。总之,蒋介石的民众观是矛盾的,它承继了儒家思想的君民观,有其理性的一面,但又是专制的而非民主的,且带有浓厚的党性色彩。  相似文献   

17.
一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在全国抗日反蒋高潮的影响下,驻守在福建的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的一部分势力,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决裂,他们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与中国工农红军成立抗日反蒋协定,这就是福建事变。福建事变是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逐步降低到次要和服从地位而产生的阶级关系新变化,是国民党内一部分政治、军事领导人对蒋介石政府的卖国内战政策不满而导致的国民党营垒的破裂。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性格是复杂而多元的,与越人的性格原型、越文化的精神气质上存在着沟通和承传.而越地文化的复杂内涵孕育出的越人,总是以矛盾的形式表达着自身的性格魅力.对这种矛盾复杂性的原始基因的追溯需要从多个层面的展开,尤其应注意从地理环境与历史变迁对于越人性格、越文化生成的意义这一层面来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9.
王连琴 《南都学坛》2012,32(3):132-133
<正>《围城》中,在方鸿渐的周围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她们的出现和存在,仿佛是一面面镜子,照出了方鸿渐性格中充满矛盾的各个侧面。本文试从方鸿渐对苏小姐、鲍小姐、唐小姐、孙小姐的态度解读中分析其性格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在先欧后亚战略指导下的对华政策充满着矛盾,与蒋介石政策发生了根本的冲突,最终导致了史迪威的离华。文章试图以当时美国对华政策为背景,对其加以分析,从而探讨史迪威事件对于美蒋矛盾以及双方的关系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