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互动一直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动态构建过程.21世纪全球化浪潮中,强势的西方文化与中庸的中国文化处于不平衡的运动格局之中.它们间的交流与对话、碰撞与冲突,不会形成文化吞灭或同质一体,只会形成新的文化格局,打破现有的不平衡格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现实出路是:在博弈中共存,在共存中博弈.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寻了1930年代发生的“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主客观因素,认为“左翼电影文化运动”首先是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当头的必然事件;其次是中国共产党谋求文化领导权的政治需要;再次是左翼知识分子实现社会革命理想的艺术实践.因此,本文认为尽管“左翼电影文化运动”有一些过激偏向,但即使是“去意识形态化”批评也无法否认“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历史合理性.这对于政治与艺术关系的认识,对中国电影文化现状的思考都是有重要参考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气排球运动文化是大众文化与排球文化的综合表现.本文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气排球运动文化,认为它具有健康与张扬、竞争与协作、大众参与、时尚与消费等现代大众化特征,同时在迎合文化需求、强化文化本质以及增添文化亮点等社会功能上得到深化.气排球运动文化已经成为建设先进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我国思想解放运动前所未有的思想文化变革,也是中国文化哲学的萌发期.本文对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中国文化哲学缘何而生,成就何在,有何缺失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5.
回族报刊的创办和发展是整个回族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个回族文化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密不可分。通过新文化运动的历练,回族报人较好地完成了报道新闻、评论时事、传播文化、促进经济的基本任务。回族报刊借各种文化运动之东风,得以遍地开花,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回族报人或亲自担任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或进行幕后策划与支持,促成了各种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文化变革与重建当中去,梳理民族历史,传播民族知识,铸造民族心理,促进团体、刊物间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协助解决教内事务,促成合议与共识等。二者的关系是良性的互促互进。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文化运动汲取了大量西方文化的精神营养,欧洲文艺复兴便是其中之一.胡适等人甚至将这场运动视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而文学是二者间影响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文艺复兴文学挑战权威的理性批判意识和反抗精神使五四新文学以新的眼光"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以决绝的方式揭批封建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与罪恶.文艺复兴文学对民族语言和现世生活的标举推动了五四新文学的白话文运动,使之更加关注社会和民生.文艺复兴文学的人本主义思想唤起了五四作家们人的意识的觉醒,并使之肯定人性,倡导"人的文学".  相似文献   

7.
体育体态语言是体育社会学的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体育文化的社会内涵.体育体态语言体现了体育运动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展现了在体育运动交流互动、运动展示以及运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在体育教育和体育管理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立宪存在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从价值观的角度来审视,西方的宪法文化强调的是个体主义、自由、正义和人性恶的价值观,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则是整体主义、秩序与人性善.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促进了宪政的产生,而在近现代中国的宪政运动中,由于传统文化中缺乏支持宪法所赖以生存的文化因子,从而导致宪政运动走向失败.因此,中国的宪政建设要取得成效,就离不开移植和培育宪法文化.  相似文献   

9.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就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和落实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由此我们而步入一个"新文化时代". 这个"新文化时代"是一个不同于呼唤"德先生"、"赛先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这是一个告别"运动文化"而进入常态文化运动的时代,这是一个真正的"群众运动"(或曰"群众选择")而非"运动群众"的时代.有学者认为这个"新文化时代"是一个"文化经济"与"文化科技"互动共建的时代.经济是基础,而文化是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所谓"文化经济"的时代,应该是"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大大胜出"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的时代.同理,由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文化则积淀为某种生产关系和规制形态,所以,所谓"文化科技"的时代,我理解它就是"生产力将突破规制形态、重构生产关系"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旧城商业分布分析——基于运动网络的层级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年来提出的中心流理论及其与传统中心地理论的对立互补关系出发,基于对北京历史城市空间(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及商业中心发展的详细研究,应用空间句法及层级运动网络的分析方法,展示了北京在现代化过程中如道路命名、铺装等级传统运动控制技术及空间拓扑形态对运动层级结构的强化作用及其对商业分布的相应影响.研究证明:即便是在历史城市中,商业中心分布也是基于不同运动层级网络间的界面逻辑而非简单趋向城门的临近性.另外,中国城市中低层级运动网络中蕴涵的等级化空间结构也使得该“界面逻辑”的实现方式与欧洲城市不同,从而体现出城市空间发展中蕴涵的文化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