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气"是在西周初期就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观念,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独特的理论范畴."气"以其自身独具的内涵和命意昭示了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及其生发赓续、蓬勃旺盛的创造力量.在中国美学和艺术理论中,正由于"气"范畴的产生和发展,才形成中国美学和艺术特有的价值追求和思维方式,才形成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重要概念和范畴,成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美学精神的途径,也是建构适合我们今天时代的美学和艺术理论的一份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美学,老子所谓的"大象无形"之"象"之所以成为一个基元范畴,就在于它是构成宇宙自然的生命本原"道"、"气"的呈现,包孕有"道"、"气"一体,宇宙万物和舍交通、交相构成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古代美学这种对"象"的规定,实际上也引发了中国古代美学意境理论.意境美学思想可以说最早就明确包含在老予"道"、"气"、"象"的哲学中,包含在老子对"大象"之"象"富有生机活力的哲学规定和描述中,并规定着意境所要透过"境"以表现着的模糊心态.  相似文献   

3.
"气"作为中国文化和哲学精神本源范畴,一直贯穿于中国文化和哲学史的始终。可以说,"气"既是哲学范畴也是诗学范畴。"气"既是文学的,又是美学的,更是文化的。"气"在从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过程中,其生命美学特质得到了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的气论美学是以中国的气论哲学及气感文化诠释中国的审美实践和美学思想而形成的中国的元美学。在当今中西文化交流的现代性语境之下,重建中国的气论美学,可以深入地阐释中国美学独特的文化精神和内在思想体系,更加理性地应对中西美学交流中的巨大机遇与严峻挑战,为当代中国文论和美学建设拓展综合创新的理论基础和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文章思深力遒、酣畅淋漓、纵横千古、形式活泼,而其好立异说与"善骂"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以"尖锐锋利之目光"和"精密深刻的头脑"著称的"师爷气".鲁迅在魏晋士人特别是嵇康身上汲取文化素养,这一主动性选择激活了其与生俱来的地域文化基因中的"师爷气",最终形成以冷峻、缜密、犀利、深遂著称的文风.鲁迅"师爷气"的形成是其与当时黑暗现实抗争的外在表现,更是其内心世界中对独立精神追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气韵"与中国古典美学的诗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韵"是中国美学最有代表性的范畴之一,它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气"本体论.以"气"作为宇宙万物和生命的本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宇宙、人生和艺术的基本观念.而这一形而上本体又是以"韵"的表现方式被呈现和传达的."韵"不是对事物外在形态的描摹,而是追求表现超出形象之外的事物的精神状态或内在特质,它既源自对象自身的丰富性,又依赖于主体的心灵境界,并依靠两者的充分交融而得以生成. "气韵"范畴显现出中国审美文化的诗性思维特征.在中国文化史上,"气"、"韵"各自内涵的丰富性也为其在美学史上的意义演变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气"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气"自身的美学化过程与中国美学的成熟过程是一致的。"气"与"道"和"象"一起构成古典美学的生成模式,"气"是这个生成模式的中介环节,"气"自身的某些特性还与古典美学精神———生命精神、超越精神和"象"之审美精神有着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8.
"气"作为一个美学和文学批评范畴的提出,突出的是中国古代文学那种人化的和生命化的创作特色,这实际上涉及中国古代艺术创造的一个根本,那就是有生气、有生命力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东西.以"气"论文,还突出表现了中国古人对文体风格、语言文字声律美的重视,体现出中国古人整体和谐、辨证流转的思维特征.从这些方面,亦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现代文论在价值观念上的重要差异.  相似文献   

9.
"风骨"是对文章的美学要求,"风"是对文章感情的美学要求,"骨"是对文章语言、思想、逻辑性、结构、文体等方面的美学要求,"采"是语言的修辞美."风"主要是纯正之美兼有自然、脱俗、灵动之美,"骨"是刚健之美."风骨"的本质是"气".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气论及其哲学、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本体论范畴,也是庄子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庄子的"气"具有三种基本的意义。庄子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就是通过"听之以气"的途径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真人、神人、至人的境界。庄子的"气"论对中国哲学影响巨大,奠定了"气"的宇宙文化在中国文化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它生成了中国文化的审美理想、审美范式及其美学的独特品质,对中国美学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气"的词义、哲学内涵、文化意义几方面粗略探讨气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轨迹,并以此揭示中国的气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在《人间词话》中,气象是一个构成王国维美学体系的重要概念,通过对"气"、"象"和"气象"诸概念关系分析,可以看出王国维的"气象"是境界的量化概念,是指境界深厚之程度,同时又是与创作主体的修养相关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气"是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苏辙首次以"奇气"论文,其渊源并非出自孟子、韩愈,而是来自庄子"养气"说.苏辙"奇气"说在内涵指向上,主要包含追求疏宕平淡的文风、抒发不平之气和强调生活阅历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三个方面.这一批评理论是刘勰"江山之助"文论的发展和完善,对陆游"工夫在诗外"的诗学思想也有重要影响.苏辙"奇气"说对明清文学批评影响颇大,文人广泛以"奇气"论文的同时,也吸纳其内涵,使其成为古代文论中常用的术语之一.  相似文献   

14.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祖.他在代表作<太极图说>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新的儒学宇宙生成与"各正性命"的本体思辩结构--"气以载性"思想,奠定理学本体论基础.本文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周敦颐"气以载性"思想,旨在阐示"气以载性"思想在理学中的理论价值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干范畴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无限的学术生命力。方以智继承中国哲学的气论思维,同时融汇西方哲学的自然知识,以"气以运火""气动有火""气盈天下""天地一物"为核心要素,创立其"气火共构"的自然哲学。"气火共构"是兼容物质、精神于一体的多元有机范畴,建构在此种本体论基础上的自然哲学,是一种有别于西方哲学的独特的生命哲学。方以智"气火共构"思想既彰显了传统气论哲学的人文主义关怀,又提供了生命义理命题的自然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书法美学广泛吸收了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中的"气化"学说,以气论书,强调"学书必先作气"、"性赋相同,气习多异"、"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等,形成了从"人气"到"书气"的气化系统论。  相似文献   

17.
牟宗三将横渠"太虚即气"之"即"诠释为"不离之即",引发了诸多争论.无论考之于用字习惯、理论目的,还是历史阶序,这个"即"都只宜断为"是",意即"太虚"就是"气",将横渠学理定性为气本论,在学理上没有违和感.牟宗三将"太虚即气"之"即"解释为"不离之即",属于"六经注我",意在凸显儒家"天道性命相贯通"的传统,以完善三系论的分判.我们可以借此消化牟宗三的儒学思想,但不宜认为这就是横渠思想的原貌.不明白这个关系,受牟宗三影响形成先入之见,是造成目前横渠研究多有混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与文化形态的不同,主要基于思想范畴的区别.气是中国哲学史主干范畴之一,气贯穿于中国哲学史的始终.在中国古典气论哲学史上,张载是气一元论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建构了以气为本体的哲学逻辑结构,"太虚即气"、"气兼有无"、"气则有异"和"一物两体"等哲学命题的出现,标志着古典气论已趋至内涵的丰富性、逻辑的思辩性阶段.与以董仲舒、王充和纬书为代表的两汉元气论相比,张载气论最大的贡献在于弥补了古典气论哲学形而上不发达的缺陷.独具特色的关学气论的问世,标志中国古典气论达到了顶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养气诗学建构在孟子"夜气说"和阳明心学论的基础上,立足于主体的心性涵养,表现为大气化生的宇宙情怀、人格与诗格合一、人性与真性情的溯求及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期待,为近代人文主义的诗学范式,透露出特定时代的文化紧张与焦虑.  相似文献   

20.
歌唱艺术的高层境界是建立在正确的发声方法、美好纯正的声音、良好的音乐感觉和文化艺术修养之上的,具有较高艺术审美价值的歌唱是"声、情、字、气"融为一体的声乐艺术美的总体体现.通过深入分析,指出歌唱者在演唱时应运用嗓音的各种表现手段,从声乐艺术美的高度,对作品进行深层次、高水准的艺术诠释与表现,从而揭示和展现出作品深刻的思想与情感内涵,达到鼓舞人、感化人、教育人的艺术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