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气韵"范畴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神韵"、"意境"、"形神"、"兴象"等的比较,呈现出在哲学和文化上的同质性特点;与国外美学中"生气灌注"以及印度"韵论"的比较,虽呈现出不同文化间思维方式的差异,但也显示出追寻终极本体的相同倾向。  相似文献   
2.
实践美学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基础,把实践作为联系人和自然的纽带,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美是人在对象上面的自我观照。实践美学的思想主要来源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其中“自然人化”和“两个尺度”的论述对实践美学有重要的影响。今天,传统的实践观和旧有的主体性哲学范式已不尽符合现实要求。对中国当代的美学进行重释,使其理论基础由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转换,以适应哲学和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语境中,“主旋律”文艺通常是指以倡导主流价值观、发挥文艺的意识形态功能为目的的作品.在政治意识形态在传统意义上的启蒙和充当价值尺度的功能已呈弱化趋势的情况下,对于智识水平大为提高的当代人,传播意识形态的恰当途径应该是尊重社会已经多元发展的事实,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审美价值来重构美感.对于“主旋律”而言,让人们在审美感受中接受意识形态的无意识铭刻,乃至忽略其意识形态性而中性地探讨其文学类型特征,反倒可能是传播意识形态的最佳途径.而“主旋律”文艺获得情感认同的前提,不是依赖话语权的优势捏造美感,贴近主观臆想中的大众,而是提供可以被认同的情感,通过主体间性的协商伦理的践行,去争取社会成员的“同意”;从而扭转文艺与主流政治话语相疏离的局面,并通过与其他形态的文艺创作的共存与竞争,彰显文学身份,在总体性的意义上保持文化主导权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中,马克思、恩格斯时文学"典型"的一系列论述占有重要地位.典型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美学范畴或艺术尺度,而是一个更偏重认知功能的文学范畴,其认知的对象、范围和思维方式,是由特定的意识形态观念和特定的认知模式决定的.在现实主义思潮消退之后,典型的观念在现代认识型解体、意识形态观念改变的语境里近乎消亡.但是"反映现实"这一文学精神却不会消失,我们也因此有理由相信,我们能够在未来形形色色的文学思潮中发现反映着其意识形态话语特征的、嬗变着的、广义的"无边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3期发表了5篇文章,集中对新实践美学进行了分析和批评,涉及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必须认真对待。下面发表的这一组文章就是对于批评新实践美学的文章的反批评。我们希望,批评和反批评都应该充分地实事求是,摆事实讲道理,不能以意为之,以偏概全,攻击一点不及其余,更不能信口开河,不加论证,乱扣帽子。只有开展这样科学的批评和反批评才能促使不同学派同生共存,百家争鸣,促进学术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批评在当下的文学批评领域中颇引人注目并已取得大量学术成果.但是通过对生态批评当前现状及其内在逻辑的分析,不难发现这一批评形态实际面临着某些困境.这些困境包括生态批评理论基础的学理困境、生态思想与文学文本的兼容困境、生态批评的对象困境等.通过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入,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生态维度,可能使生态批评成为一个结合了社会批评、文化批评和形式批评的全新批评模式,也使生态批评在文学的人学品格上阐释文本的生态意义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在古希腊思想家眼中,丑是非理性的产物。在当今美学中,丑也往往被看作具有违背理性的(不合规律性)的芜杂、无序与不和谐特点的形象。在当代,西方的丑艺术随着非理性主义思潮的蓬勃兴起,也使得丑与非理性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认识丑的内涵,厘清其内涵中与非理性精神相联系的那些方面,以解释非理性思潮与审丑现象的关系,是学术上所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之交,实践美学受到来自后实践美学的挑战,从实践美学自身来说,由于过去对实践概念的狭隘理解,给实践美学的理论带来诸多隐患,造成了重认识论轻本体论,重社会轻个体,重理性轻非理性等等偏颇,另一方面由于对实践美学的片面的理解,使得它受到了很多建立在误读上的批评,重新阐释实践概念,修正上述偏颇,澄清人们以往对它的误读,使实践美学重树话语威信,并成为新时期美学理论多元共存格局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本文的题旨所在。  相似文献   
9.
实践美学把实践作为联系人和自然的纽带,其 "自然人化"和"两个尺度"的论述对实践美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美学的重要观点,但是其对生态伦理的强调却有最终丧失人类立场的嫌疑.在实践美学的观点看来,以"生态中心"取代人类中心实质上是对马克思所说的"两个尺度"的放大,生态主义并未脱离人类中心的视角,人类中心主义终究是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10.
从“气韵”看中国古典美学的诗性思维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气韵"范畴是中国美学中最有代表性的范畴之一,它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气本体论,以气作为宇宙万物和生命的本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宇宙、人生和艺术的基本观念.而这一形上本体的呈现和传达,又是以"韵"的表现方式达到的."韵"不是对事物外在形态的描摹,而是追求表现超出形象之外的事物的精神状态或内在特质,它既源自对象自身的丰富性,又依赖于主体的心灵境界,并依靠两者的充分交融而得以生成.气韵范畴显现出中国审美文化的诗性思维特征.在中国文化史上,气、韵各自内涵的丰富性又为其在美学史上的意义演变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