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新灿 《江汉论坛》2013,(2):124-129
探春是曹雪芹笔下的正面人物。探春身上光彩夺目的地方与受人非议之处无不与其超越自卑的努力相关。她拒斥生母、胞弟,投靠王夫人,是因为她与生母、胞弟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她不是"正统主义者",对孔孟之道多有微词。她敢作敢为,承认利欲的合理性。也许她并不知道功利主义儒家是何许人物,有何思想,但她的言行却与功利主义儒家思想若合符契,因此说,探春是功利主义儒家思想的自发践履者。  相似文献   

2.
孙冬梅 《殷都学刊》2004,(1):99-101
希克厉是《呼啸山庄》中的主要人物 ,他是一个残忍的复仇者。本文试从人性的一面———自私个性以及来自社会习俗和外部人类环境的压力 ,分析希克厉是如何成为一个心理变态的复仇的恶魔  相似文献   

3.
周前程 《江汉论坛》2008,1(5):57-60
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本性.在人性发展史上,思想家们往往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或理智属性等不同方面来探讨人性.而马克思的人性观则是总体人性观或系统人性观.从一般意义上来说,马克思认为人性是"本己"的,从人性的具体表现而言,人的本己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因而人性是一个有多种属性组成的复杂系统,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具体、历史的特点.总体性是马克思人性观的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言情"来表现人性,是李碧华最为擅长的方式.她的小说诉说着一个个有关亲情、爱情或是友情的故事,将笔触直抵人性深处,把人性中最为阴暗、丑陋、残暴的一面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她又流露出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赞美.她将人性之恶归结于社会生存环境的压抑和人的本能与欲望的无限膨胀.  相似文献   

5.
在西晋,石崇是一个人格非常复杂且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处世名言"士当身与名俱泰"已经被公认为西晋士人的一种人生准则.在政治上,他身为上层士族却鄙于清谈任诞而向往儒家的功名事业.在生活中,他奢侈低糜却又风雅大方,他浮竞鄙劣却又爱敬正直之士和为正直之士所爱敬.可以说,石崇的人格特点的多元性正是西晋这个动荡时代的复杂人性与士风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风流图卷》是叶弥历经十年、不断修改打磨完成的最新长篇小说,这部作品选择1958-1968年这个历史时段作为人物的活动背景,演绎了一卷与我们的"历史期待"和"历史想象"相去甚远的风流故事。触及这段历史的苏州籍作家还有陆文夫、范小青、苏童、荆歌、朱文颖等,他们的长篇小说在历史叙事方面与《风流图卷》有一些共性:"历史"成为他们表现个体生命传奇的"酵素",是更有效突显人性本色和本质的一个背景,借助特定时段的时空信息,他们在最大程度上返回"日常",返回"个体",在那片特殊的历史天空下,为我们呈现了人性的更多侧面和可能性。同时,对"日常"、"个体"的专注也使得苏州作家的历史小说面临种种局限,在迈向"史诗"境界的路途中,苏州作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研究丁玲不可回避的是她的转向问题.学术界至今沿袭20世纪30年代的认识,认为丁玲从<水>开始大跨度地向左转了,所不同的只是对于这个转变的评价发生了变化.其实丁玲从一开始踏上文坛的时候就表达了她对资本主义伦理的批判,她的思想就既不是"右",也不是"中",而是"左",以后丁玲的思想和创作是沿着批判资本主义伦理的"左"而到达了颠覆资产阶级政治的"左".对这个问题,可以描绘出一个发展变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在古典小说还是在现代小说里,也无论是在中国叙事传统还是在西方叙事传统中,我们都可以找到通过书写一个特定空间来塑造某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文本.可以说,对空间与人物性格关系的洞悉与否,是衡量一个作家是否具有创造性的标志之一.基于这种认识,在传统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之外,叙事作品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的又一种方法--空间表征法可望给叙事学的人物研究开辟一条新路.空间表征法既可以出色地表征"扁平人物",也可以很好地表征"圆形人物";而通过书写"空间中的空间",空间表征法不仅可以出色地表征一个群体的"共性"或"集体性格",而且可以很好地表征单个人物的"个性"或"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王瑛琦 《北方论丛》2002,(6):113-115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代表作.哈代把自己的一部分最好的小说称为"性格和环境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鲜明地体现了哈代的艺术风格,小说以人的美好性格和高尚的情操终于被卑污残忍的社会环境毁灭这个不可调和的悲剧冲突为基本主题,反映了"维多利亚盛世"的英国现实.苔丝纯朴善良,对生活有美好而朦胧的渴望,却连遭磨难,而这些灾变都不是她偶然的际遇,注定苔丝悲惨命运的是19世纪末英国罪恶的法律、宗教、道德、社会习俗.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是四十年代中国女性作家的代表,她通过一种近乎残酷的笔法,揭示了当时中国都市生活的阴暗、灰色,表现出的是人性中自私、虚伪、贪婪、纵欲等"恶"的部分。我们在她的作品中很难见到阳光的一面,有的只是无尽休止的心灵创伤和荒芜。她通过对人物中畸形病态的描写,深刻反映了人性的苍凉,演出一幕幕辛酸、灰色的人生戏。  相似文献   

11.
密兰达是莎士比亚传奇剧《暴风雨》中塑造的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密兰这属“直抒胸臆型”人物,她尊重人性,坚信“人性善论”,勇于追求爱情、自由、美好与平等,表明莎翁欲通过密兰达这一脱俗清新的人物形象来预言人类的美好前景,并以此表达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2.
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大都具有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交融的性格特点,也就是既具有传统儒家文化里中国女性温柔、顺从、忍耐的特性,也具有基督式的牺牲、宽恕和博爱精神,而且这两种性格特点是完全“融合于血液里”、难分彼此的.这一特征在她的《少女小渔》、《扶桑》、《金陵十三钗》几部小说中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使得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内涵更为丰富、复杂,也更为动人.严歌苓小说中女性人物身上所表现的单纯、善良及美好人性,对于人们反思当下社会中堕落、阴暗、污浊的人性很有现实参照性;她塑造这些人物所采用的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互补共融的思维方式,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洁与"五四"女作家创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传增 《中州学刊》2005,(4):224-226
"五四"和新时期是我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两个高峰.作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洁与"五四"女作家在创作姿态、创作立场、对爱情婚姻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等方面既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又有独到之处.在创作姿态上,她由"五四"时代的"逆女"变为新时期的"孝女";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她由"五四"女作家将爱情视为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转变为对爱情与婚姻本质的思考、对人情人性和女性生命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高玉 《天府新论》2008,(4):149-151
"可爱"作为一种新的审美范畴,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审美范畴.悲剧、喜剧以及优美和崇高,这是属于"大美学",而"可爱"则是属于"小美学".如果说传统的美学追求的是"宏大叙事",那么"可爱"追求的则是"小叙事",追求轻松的愉悦、无关痛痒的快乐、消磨时间的闲适和放松."可爱"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价值标准,它已经成为评价人物和品评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当代生活和艺术中的很多"流行"都与"可爱"有关.但对于"可爱",我们却缺乏起码的美学敏感,缺乏基本的发现和关注.  相似文献   

15.
现代还乡母题小说的故乡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还乡母题小说的故乡想象密切联系着我们这个后现代化国家文化转型的选择性焦虑,隐含着现代知识分子的"现代性寓意".激进的"现代化"立场和保守的"反现代化"立场,都在故乡想象中找到了他们各擅其长的书写空间.在现代还乡母题小说的故乡想象中,"故乡"是生命出发之"乡",也是与都市相对的乡村之"乡",与异域文化相对之本土文化之"乡",与道德沦丧、人性衰退、精神荒芜相对之道德人伦醇美、人性自然、精神健康之"乡".  相似文献   

16.
走出疯癫话语——论福柯的“疯癫与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柯立足人性、权力、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知识考古学等多层面,深入分析了疯癫的内涵;指出疯癫是人性的一个构成和底线,疯子和正常人无严格界限,他们应享有人的权利.人们不应该监禁、关押、处罚或歧视疯子,疯癫是一种生命力,许多天才人物的发明创造都与"精神错乱"相关.疯癫比理性更接近幸福和真理,疯子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往往更真实.很遗憾现代文明一直在扼杀疯癫.其实,背负各种罪名的疯子是无辜的,有罪的只是社会及其权力话语.  相似文献   

17.
苏童、余华、阎连科、残雪等作家,是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人的文学""人性的隐秘"和"人性叙事"等命题的重要参考坐标.考察作家在作品中揭示人不同层次的"本性"、性格以及人性的丰富性、复杂性过程,分析他们在文本中深入挖掘人性在特定境遇下的嬗变以及人性的"隐秘角落"和多重向度,能够探测作家在具体文本结构和故事中展现的人性真实形态,绘制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图谱".在了解他们书写前人未表现、未尝试过的叙事和主题的基础上,发掘、拓展、丰富"人的文学"的内涵.这一维度或视域,考量着当代作家的写作深度和美学价值,是对"人的文学"在审美领域的延展,也是对前辈作家、学者们理念的继承与再思考.  相似文献   

18.
辩证法是人所特有的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方法.辩证法的发展范畴,始自"人本质的发展",展开于"人性的升华",并经存在与意识、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这个核心范畴和一系列主干范畴,到发展为结.是生成、改造、否定过程的总结.发展这个范畴是辩证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作为人生目的贯穿于辩证法的各个范畴,从辩证法的概念运动来看,发展是辩证法的总体范畴.  相似文献   

19.
历来的评论文章大多认为,袭人是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是被主人收买了的“叭儿狗”;还有的文章,更把她说成是“奴隶的叛徒”、“大观园的特务”、“内奸”、“密探”、“宪兵”,“鹰犬”等等。这些评论,我们认为是可以商榷的。作为这些批评的主要论据,是袭人向王夫人告密和谗害晴雯两条。现就这两条作一点分析。第34回宝玉挨打后,王夫人召袭人去问缘由。一贯处理谨慎的袭人,是不愿卷进是非中去的,但自从宝玉向黛玉“诉肺腑”后,袭人一直为宝黛私定终身之事担着心,苦于找不到“处治”的办法,而现在却有了向王夫人传达某些信息以侧面提醒王夫人的机会。于是,她一  相似文献   

20.
迟子建早期小说创作与19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新写实小说息息相关。1990年代,迟子建尝试"打开屋子"让她的人物走向外面的世界,使她的小说"温暖而略带忧伤"的人性意蕴获得了丰厚的文化底色。进入新世纪以后,迟子建小说创作表现出对生态文化的自觉,这种文学自觉不仅仅是她艺术上的成熟,也是她文化意识的自我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