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共考释了六封家书。对每封家书的写作时间、地点,进行了考据学的推理、判断,从而对六封家书完成了“时、空”定位。并对六封家书所牵扯到的史实、人物,也进行了极为严格的考证。同时在完成对六封家书时、空定位的基础上对每封家书的书法艺术水平进行了价值判断,对每封家书所处刘墉书法风格阶段上的地位、特征进行了认定。从而为刘墉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的鲜为人知的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
对家族企业的家族治理结构及其代理权问题学界存在着许多的认识误区,有必要对其进行理论研究确证。作者认为中国家族企业具有巨大的潜在发展优势,家族企业的家族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并无本质的区别,是治理企业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家族成员代理与非家族成员代理无显著差异,甚至家族成员代理的效率与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非家族成员的代理。  相似文献   

3.
欢庆国庆     
黄巧联 《山西老年》2010,(10):32-32
在承德避暑山庄有座很不起眼的小桥,叫"罗锅桥",据说这就是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刘墉修建的一座小桥。传说乾隆年间,刘墉考取了功名,因有真才实学,便很快提升为当朝宰相。但刘墉长相实在难看,他的前胸是鸡胸,高出胸口好多,脊背上还背着个大罗锅。刘墉只有一只眼,眼里还有个菠萝花。  相似文献   

4.
公平敏感性能有效预测员工心理和行为,为家族企业解决薪酬激励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在公平敏感性及其测量以及相关文献分析基础上,从员工个体层面对650名家族企业员工不同身份影响其薪酬公平敏感性以及企业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族企业员工是否为家族成员身份因素对员工薪酬公平敏感性存在显著影响,并且企业生命周期在其影响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创业阶段,家族内员工有大公无私倾向,家族外员工有自私自利倾向;高速增长阶段,家族内员工有自私自利倾向,家族外员工有大公无私倾向;成熟平稳阶段,家族内员工有大公无私倾向,家族外员工有公平交易倾向;衰退和再造阶段家族内外员工有自私自利倾向.  相似文献   

5.
书法的审美范畴多种多样,"筋"是其中之一.如何理解"筋"及其衍生词语对书法意象的拟人化阐释及其对书法实践的指导,既是当代书法审美研究的课题,也是书法实践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行文幽默是刘墉散文的独特品性之一,这有赖于他深得中国现代散文的传统,也有赖于他多元的文化内涵和人道的精神。自由的、宽容的、明智的态度,并通过对日常经验的个人感悟,使刘墉建立了睿智、宽厚而幽默的散文世界。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90年代,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让清朝乾隆皇帝的重臣刘墉成了家喻户晓的戏说人物。其实,刘墉不但为官“忠君、爱民、清廉”,深得百姓喜爱,而且在养生方面,也有他的独到之处。刘墉平素健康,很少得病,享年八十五岁。他的养生之道,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萧梁皇族之学术文化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梁皇族本出自寒门,不以文化显名.齐、梁之间,随着梁武帝一支的兴起,在当时士族社会尚文风气的影响下,其家族重视学术文化的积累,在儒家经学典籍、史学、玄学等领域多有著述.在文学艺术领域,如诗文创作、书法、绘画等方面,梁武帝及其子孙也身体力行,造就了其家族文化的繁荣局面.不仅如此,梁武帝父子还大力倡导重文政策,对当时取仕选举产生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当时士风的变化.萧梁皇族子孙后来多有人流落北周、北齐和隋、唐,推动了南北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德兴市近50年出土一批宋代墓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德兴墓志中所涉及的各大望族之间联系密切,十分注重家族外的交往。这些家族重视儒家文化,书法受儒学雅正思想的影响。他们既从书家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李阳冰的作品中取法,又将朱熹中正的书学思想作为艺术追求目标。在他们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见到朱熹、黄庭坚、苏轼等人对南宋书法的深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洪州分宁黄氏祖籍为婺州金华,于南唐时迁入分宁.初时为传统的乡绅之家,后来黄元吉建立樱桃洞、芝台两处书馆,黄氏子弟因此受到良好教育,养成良好学风,乡绅之家从而转变为文化家族.分宁黄氏家族于是渐渐形成较为稳固的家族性文化特征.他们以儒学为立家之本,讲究宗法秩序,遵循忠孝仁义规范;以文学为传家之学,尤其重视作诗.此外,擅长书法,崇尚气节,向往隐逸亦有不少传承.这些特征,在黄氏家族的杰出人物黄庭坚那里均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黄庭坚辉煌的诗歌艺术成就,高超的书法造诣,高洁的人品,又激励着家族中的成员及后人不断承传、创新,一个以黄庭坚为中心的文学家族——洪州分宁黄氏就此崛起.  相似文献   

11.
邓肃为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有《栟榈集》25卷传世。他诗、词、文兼善,又长于书法。《论书》阐明了他对笔墨纸砚的认识与取用法则,并对唐宋几位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特点进行了品评鉴赏;由其书迹题跋,可以洞见其以人论书的书学思想及尚晋崇王的书法趋尚。邓肃《论书》及其书迹题跋,皆精到语,既充分体现了他的书法造诣,也折射出宋季书学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文献资料和传世实物的考察,考证了悬壁书法的滥殇及其在明清建筑中的装饰作用和方式,指出悬壁书法是在明代永乐迁都之后,随着建筑风格的改变产生的一种新的书法式样,突出了书法的装饰功能,要求书法作品与环境融为一体,达到装饰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私修家谱自宋代以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点的书法。家谱的书法可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狭义的书法是指家谱表述内容的书写规则,广义的书法则同时包括对家谱内容记载范围的规定。本文首先讨论家谱书法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进而探讨形成这些书法特点的内在原因,指出家谱书法的形成与家谱的收族宗旨和纂修者自身的文化修养有直接的关系。文章最后从家谱书法的演变过程,论述了家谱书法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书法的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书法的现代性问题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论述了当代书法现代性创变的背景及其必要性;对当代书法现代性创变的早期实验,以及对“文化书法”和“艺术书法”的观念进行了反思.指出当代的书法展赛是提升书法技法和形式美的重要手段,而不是终极目的;当代书法的真正复兴是要使书法走进日常生活,与当代的生活环境相融合,兼具形式与意义,在社会生活中接受合理性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江海纵横》2010,(6):15-15
南通市书法篆刻研究会是我市一个既富有凝聚力又具有影响力的书法研究团体。20年来,书法篆刻研究会在会长卢成瑞的率领下,深入开展书法篆刻研究活动,成果显著,出了一批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在书法艺术的传承教育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危机。除了作为极少数孩子的特长教育和极少数学校的特色教育外,书法教育课在中小学几乎已经废止。要解除此危机,在中小学普及书法教育,首先,要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层面上端正思想,充分认识书法教学的重要意义。其次,要靠书法教育机构和广大书法家、书法工作者寻找更多途径培养书法人才,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书法教育的历史责任。第三,应该把在书法教育第一线、有经验的书法教师聚集起来,编撰一套真正适应中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的教材。在此基础上,还应在具体实施方案和教学方法上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为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生于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卒于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享年84岁。进士出身,官至仁阁大学士、太子太傅的刘墉平素身体健康,很少得病,他的养生之道寓于日常生活之中。善于用脑刘墉自幼好学,年轻时就熟读诗书,博古通今。科考他高中头名,乾隆宣他上殿面试。朝中的文武大臣见他身材矮小,又有驼背,均有讥讽之意。乾隆让他以自身为题,咏诗一首。刘墉沉着冷静,脱口而出:“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才者,岂是贤德人?”吟罢,朝堂上鸦雀无声,乾隆皇帝连夸刘墉奇才…  相似文献   

18.
邓以蛰对书法意境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美学思想.邓以蛰对书法意境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就"意境"的构成而言,邓以蛰认为有"形"、"意"两个基本因素;其次,结合书法意境的基本构成,邓以蛰就书法意境美的生成问题,紧紧抓住书法形象抽象性的特点进行了深刻、系统的阐发.邓以蛰的书法美学思想及其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是中国美学史乃至学术史上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9.
宋代家族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聚族而居”,成为一种颇为自觉的意识和自觉的行为,并与魏晋时期以庄园制为特征的同姓聚居形成了区别,这种区别或者说转变被视为近代封建家族组织的雏形。这也成了历史学界的“通识”。但与历史学界对宋代家族研究的热情相比,文学史界对宋代家族文学的研究便不免显得冷落了。  相似文献   

20.
民营企业的家族意图与家族治理行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文在家族企业定义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了家族意图--家族治理行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对珠江三角洲民营企业主在家族化意图和家族化治理行为方面的表现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得出主要结论如下:具有不同自我认知的民营企业主在家族意图上存在明显差异;家族化"价值观"对家族化"态度"有正向的影响;家族管理意图与家族管理行为、家族控制意图与家族控制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家族所有意图与家族所有行为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