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933年新疆“四·一二”政变后,军阀盛世才窃据新疆最高统治宝座,直到1944年9月失势离开新疆。在这一段时间里,苏联在新疆的社会政治舞台上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经历了与盛世才政府从密切合作到互为仇雌的重大变化。苏联对盛世才政府的政策演变,给新疆社会政治格局带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1944年11月,新疆爆发了反对军阀盛世才的“三区革命”,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援。“三区革命”的主流动摇了国民党在新疆的统治,但在革命前期也存在着民族分裂主义的情绪。国民党军政部部长、一向持亲苏不反共立场的张治中将军,主持了与“三区”方面的和平谈判。他在取得苏联方面的谅解、信任和斡旋下,力主对内和平、对外亲苏,较妥善地处理了与“三区”方面和苏联在新疆的关系,为新疆的和平解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1944年11月,新疆爆发了反对军阀盛世才的“三区革命”,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援。“三区革命”的主流动摇了国民党在新疆的统治,但在革命前期也存在着民族分裂主义的情绪。国民党军政部部长、一向持亲苏不反共立场的张治中将军,主持了与“三区”方面的和平谈判。他在取得苏联方面的谅解、信任和斡旋下,力主对内和平、对外亲苏,较妥善地处理了与“三区”方面和苏联在新疆的关系,为新疆的和平解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1933— 194 2年 ,苏联藉武力帮助盛世才统一新疆之机 ,将其势力大规模地打入新疆 ,一方面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对盛世才政府予以极力援助 ,以帮助盛氏巩固对新疆的统治 ;一方面通过对后者的渗透和控制 ,从新疆获取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权益 ,从而使盛氏政权成为实现其利益的工具。这一政策的实质 ,是以对盛世才政权的“友好”援助来换取在新疆的广泛权益 ,达到控制新疆的目的。其中虽有善意、慷慨的一面 ,却更有利己、贪婪的一面。苏联对新疆的政策 ,对新疆社会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十分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国时期新疆地方政权与苏联政府保持了长期密切的、不正常的特殊关系 ,而对这一关系一直以来就缺乏研究。本文试图就盛世才与苏联同盟基础的破裂作一初探。笔者认为 194 0年 11月《锡矿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盛苏同盟基础的破裂 ,盛苏同盟基础的破裂是该基础固有矛盾决定了的 ,是苏联对新疆控制及其在新疆权益要求直接威胁盛世才在新疆实际统治地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片领土沦陷于日寇之手,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然而地处祖国西陲的新疆,在这一时期,由于政治进步,其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而成为抗战的有力后方。 经济及文化状况与政治局势密不可分。民国以来,中国政局动荡不安,中央政府更迭频繁,无暇西顾,新疆相继处于官僚军阀杨增新、金树仁的统治之下。新疆形势先是封闭中的沉稳平安,进入三十年代则陷入战乱纷扰。1934年4月,盛世才凭借手中的军权,在一次军事政变中掌握了新疆的军政大权。这个时期盛世才思想倾向进步,并且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他权衡形势,窥测方向,决定靠拢苏联,抵制对他不信任不支持的国民党南京政府。在苏联的军事、政治援助下,盛世才站稳了脚跟,并陆续提出一系列进步的方针政策。1936年,他在联共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帮助下,正式提出并颁布了“反帝、亲苏、民平(民族平等)、清廉、和平、建设”六大政策,作为在新疆执政的纲领。 1934-1936年,国际上正是德、意、日法西斯日益猖狂地挑起和扩大侵略战争,在国内正是国民党反动政府集中兵力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红军反围剿失利,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时期。与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政策相比,盛世才在新疆推行“六大  相似文献   

7.
苏德战争爆发后中苏关系趋向恶化。新疆问题的尖锐化是其最鲜明、最集中的标志。1933年4月,盛世才任新疆省主席、边防督办之初,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在军事上,苏联除给盛世才飞机、装甲车、弹药等军火援助外,还在1933年12月和1937年9月出兵支持盛世才平定了马仲英部暴乱和麻木提、马虎山叛乱。在经济上,苏联于1935年8月、1937年1月向盛世才提供500万  相似文献   

8.
陈云之所以能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于1937年4月至11月开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工作的局面特别是统战工作的局面,主要在于:新疆地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特别是在抗日救国中成为抗战的一个后方基地;苏联与盛世才在20世纪30年代的特殊关系;在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影响和共产党人的帮助下,盛世才标榜实行"六大政策",为陈云在新疆开展统战工作提供了条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和推动了新疆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也评﹃苏联范式﹄之争朱正国当前经济学界正在进行的“苏联范式”之争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本文拟对樊纲与杨永华的观点略作评述。樊纲对所谓“苏联范式”进行了分析和批判,认为要在经济学中进行“科学革命”或“范式转换”,并要求建立一种具有普遍性,无阶级性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1942年新苏关系恶化后,苏联势力之所以能迅速撤离新疆,原因不仅在于蒋介石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还有盛世才的坚决反苏,苏联不能分散对德作战精力,国民党政府利用美国的影响对苏联施加压力,以及苏联在新疆的违反国际法准则的所作所为使其处于理亏地位.苏联势力撤出新疆,使新疆自民国以来第一次完整地纳入中国中央集权的范围,但也因此给新疆经济带来了严重困难,同时使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1.
盛世才统治新疆时对苏联的贸易曾达到了新疆历史的最高峰。专门设立贸易商行裕新土产公司统筹对 苏贸易,当年对苏出口额达1776万卢布,进口额为2445万卢布,创近代新疆对苏贸易额的最高记录;40年代后期, 新疆沿边利商对苏联的贸易日益兴盛,成为新苏贸易的主流;三区临时政府对贸易采取了保护和支持的政策,对苏 贸易在维持其战时经济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寇相继封锁了我国沿海和西南的滇湎公路。新疆即成为国际援华抗战物资的唯一通道。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保证其畅通无阻,同盛世才建立了“抗战建新”的统一战线,并应盛世才之邀请进疆,执行党的统战纲领和盛世才的“六大政策”,卓有成效地发展生产,稳定新疆,保障了国际援华交通线的畅通,为抗战建新作出了历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盛世才时期新疆的农业机械化运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初,新疆曾掀起过一次为期十年左右,以推广新式农机具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机械化运动。这次农业机械化以从苏联进口新式农机具为农机来源,以政府自上而下的大力推广为主要方式,对提高新疆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快新疆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新式农机具所需零部件全部依赖进口,自己无法生产,结果是当苏德战争爆发和盛世才反苏后,苏联中断对新疆的农机出口,这场农业机械运动被迫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14.
在新疆实行独裁统治十一年之久的军阀盛世才最后被迫离新,是由盛世才自身的残暴统治和中、美、苏三国政府对新疆局势的态度等种种内外因交织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方法论方面,刘勰把佛教和其本人处理佛儒道三教冲突与融合过程中,及佛教对待内部渐悟与顿悟之争中采取的“折衷”思想方法,用于创作《文心雕龙》的过程中,这是《文心雕龙》“折衷”原则的主要成因。《文心雕龙》的“折衷”原则主要表现在对待齐梁文坛文学创作中“法古”和“新变”之争的关系上,也表现在对待当时文坛文学批评中“奇”与“正”之争的关系上,还表现在对待文学创作过程中迟与速的关系和文学发展进程中渐变与顿变的关系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论反帝会及其与盛世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新疆反帝会创立、发展及消亡的全过程,在各阶段与盛世才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民组成抗日义勇军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被迫退出东北,取道苏联,来到新疆。他们为稳定新疆政局、新疆军事的近代化、新疆经济文化的发展等作出了贡献,对新疆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盛世才,在中国近代史上,割据新疆,立王称霸,以祸新惊人,枉杀无辜闻世。对盛世才这一历史人物,如何作一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论断?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指出:“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对待历史问题,无论是正确的或者是错误的,都要做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论断”。遵循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本文试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出发,对盛世才的出身、思想及行为作一简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重要贡献,就是提供了一种影响深远的阐释模式:苏联教科书式阐释模式.该模式缘起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表述之争,因为如何命名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决定了在怎样的指导原则基础上来阐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范畴;而基于1920-30年代的“体系之争”所确立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命名的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则为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阐释确立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则和“分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意识”论板块.  相似文献   

20.
盛世才主政新疆前后,由于战乱,面临着大量耕地荒芜、粮食产量骤减,财政收支匮乏、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严重的问题,盛世才对军队进行整编,为了解决裁撤军人的给养问题,缓解财政压力,盛世才决定成立负责新疆屯垦的新疆屯垦委员会.伊犁州档案馆藏相关史料证明,1935年3月29日,新疆屯垦委员会正式设立,机构设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在迪化、伊犁办公的各行政机关,二是分布在各地的屯垦机构.1943年被撤销,历时八年,它为促进民国后期新疆屯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