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段宗志  曹泽 《江淮论坛》2012,(4):45-49,74
通过测量我国31个省级区域R&D全要素效率、单个投入变量和单个产出变量的效率,并依据三种产出导向的效率得分对各决策单元(DMU)进行聚类分析。我们发现北京、上海在技术交易(技术开发、咨询与服务)CCR效率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以中部各省为主体的九省市及北京、上海科技论文产出效率得分表现突出;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六省市在技术创新与发明方面居于领先地位;而大部分西部地区以及福建、江西科技产出CCR效率全面落后。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在创新一体化中建设创新型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突破口是推进创新一体化,建设长三角创新型区域.对创新型区域的评价涉及到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制度等方面.与国家创新体系一致,区域创新体系涉及相互衔接的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高新技术产业体系.进入新时代,长三角区域要形成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需要进行制度和组织的创新,包括:区域内形成合作创新的机制,壮大核心区的科创内核,科创中心和其外围有效对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型城市是区域创新极.依托创新型城市辐射的创新成果,带动创新型区域的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的动力来自高水平的研究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和各类创新型人才高度集聚.创新型区域尺度范围包含多个创新型城市及其辐射的外围地区.目前的一市三省只是长三角的行政范围,不能接受到科创中心创新要素辐射的区域实际上没有进入长三角经济区域.外围与创新中心对接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成果.创新型城市的创新成果辐射的范围越大,中心地位就越突出.外围要成为创新型区域的一部分,更需要接受中心扩散的高新技术,主要措施包括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园区,建全科技服务体系.其基础性条件包含三点:一是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二是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三是建设创新型政府.  相似文献   

3.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的重要战略部署,提高区域创新效率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与基本路径。运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三个指标从创新产出角度对比分析区域创新效率,进而用Malmquist方法测度区域创新效率,发现较低的区域技术进步率制约了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低技术进步率主要由于中国技术创新的商业化率较低,而创新型创业活动通过发挥企业家创新精神,能够实现技术创新成果商业化。在中国着力保持高增长、打造经济升级版的目标下,发展创新型创业活动是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措施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重要路径。在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路径设计上要从促进创新型创业活动的机制设计和动力培育上着手,为创新型创业活动的加速开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到底如何?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经济学、最优化科学、交通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以交通运输作为投入要素,以宏观经济产出作为产出因素,就各省(市、自治区)的交通运输效率进行基于数据包络方法的测度研究.通过研究,不仅确定了各地区存在交通运输效率差异,而且确定了差异存在的根源.由此,对交通运输效率偏低地区如何提升其能力给出了从分省际到分区域,直至总体的提升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农业创新系统效率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创新系统理论,从科技经济、生态环保等方面建立农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年安徽省各地市的农业数据,综合运用3个DEA模型对安徽省各地市农业创新系统效率进行评价,从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状态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对DEA无效地区进行投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创新系统效率整体水平一般,区域差异明显,只有黄山市实现了农业科技经济与生态环保的协调发展,投影分析发现,农业科技经济投入指标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农业财政支出指标的冗余率相对最低,专利申请量指标产出严重不足,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已成为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进而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采用2009—2017年中国28个样本省区市的相应数据,运用网络SBM-DEA模型和面板Tobit模型,检验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样本地区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整体较低,且成果转化效率低于技术研发效率;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水平有待提升,并呈东、中、西部地区梯度递减格局;从总体来看,无论是在技术研发阶段还是在成果转化阶段,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创新效率促进效应均显著;这种创新效率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的技术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均显著,而中部地区仅在成果转化阶段显著,西部地区仅在技术研发阶段显著.因此,应积极引导和促进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充分发挥其促进创新效率的作用,并通过技术交易市场化促进成果转化;同时,应结合区域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推进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别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视域下,科技信息服务对校企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呈现出系统性、动态性、集成性等新的特征。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分维度对科技信息服务的演化趋势进行描述,探索科技信息服务对校企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科技信息服务是信息服务支持系统、知识共享保障系统、主体优势集成系统和创新成果转化系统的作用集合;科技信息服务能力具有周期波动性增长趋势,数字技术建设投入具有较稳定的规模报酬不变特性,而数据环境支撑能力体现出了阶段敏感性特性;科技信息服务能力对主体协同创新效应的驱动作用最为明显,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数据环境支撑能力的反应最为敏感。因此,在数字化视域下,应强化科技信息服务对校企协同创新在信息支持、优势协同、知识共享、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系统化作用,通过数字技术建设投入和数据环境支撑能力的保障措施,提升校企协同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8.
运用DEA法分析1999-2012年期间我国27个省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高校科技创新综合效率普遍偏低且具有明显的省区差异,其中河南最高;全国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2002-2007年期间主要受规模效率制约,2008年之后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变化引起,政府拨入经费、企事业委托经费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高校自身科技经费投入、研发项目数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广西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索洛余值法、生产函数的改进、三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三种方法分别测算各要素对广西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实证表明,广西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要素驱动,技术进步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较弱,现阶段广西经济增长是粗放投入型的增长.为此,广西应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鼓励科技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效率是促进医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2009—2018年中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制造业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比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制造业的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阶段的动态创新效率,结果表明: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制造业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活动不协调,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只有辽宁省医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属于"高研发-高转化"类型。未来应从合理提高各项研发投入、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医药产业以及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等方面提升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及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A模型的长三角地区服务业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长三角地区作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服务业的发展是该地区产业竞争力未来提升的重要动力和支撑点。基于对这一地区不同城市间服务业效率定量评估的考虑,依据200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相对效率的角度对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服务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分析了它们的规模收益与投入冗余率,指出了相对无效率城市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徽与长三角在经济发展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应依托比较优势,有重点地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突出产业链承接.向时,针对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因素,调整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园区集群化发展,强化要素支撑,改善产业支持条件和配套设施,探索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路径,为中西部地区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3.
基于SBM模型和ML指数测度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2-2017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绿色技术效率缺乏改善,绿色技术进步是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推动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区域差异,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征。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水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机械化水平则阻碍了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指数的增长。据此,为进一步推进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技术创新以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告别经典现代化和后现代化模式,选择新现代化发展战略,是长三角地区发展战略的新定位和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长三角地区的率先发展、全面发展、整体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同时也是我国国家竞争的重要场所单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已纳入到国家战略中.在未来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一体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成为该区域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探索长三角区域产业一体化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时我们不难发现区域产业知识创新、特别是产业知识创新的默会知识的有效扩散和共享将成为长三角区域产业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有效运用默会知识将对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该文基于2016—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特征。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发展态势良好;两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但空间发展不均衡,总体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差异格局;成渝城市群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耦合协调度趋向协同发展,三大区域间差异呈缩小趋势,长江经济带协调度水平整体向好发展。最后,从加强政策引导与财政支持、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优化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人才共享机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构建区域人才共享机制构建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目前这一机制的构建存在认识、制度、操作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应当结合针对性与操作性、现实性和前瞻性、统一性和差异性、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务实与务虚等原则,采取强化长三角各地高层尤其是组织人事部门之间的对话,建立交流和考察机制,拓展其他地区高级管理人才在上海的挂职锻炼与学习培训机制等措施,突破瓶颈性问题,切实推进人才共享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依据2000—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用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测度30个省科技活动效率及其变动趋势的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仍是效率提高的主导因素。科技活动效率的地区比较显示,中部地区虽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但其科技效率不但低于东部、西部地区,增长情况也不理想。必须注重提高中部科技效率,增强科技实力,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科技投入是生产性投入,是反映一国或地区对科技发展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以安徽省为例,选取7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政府、高校的科技投入对地区经济发展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企业的科技投入效果最为显著,科技投入存在协同效应。因此,应继续加大对科技发展的投入力度,合理选择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进政府、企业、高校不同层次的科技合作,从而实现地区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技术引进来源地的不同可能是其技术结构差异的重要原因.将技术结构分为技术等级(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类型(技术进步偏向)两个维度,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技术结构;将技术引进来源地区分为港澳台地区和其他地区(发达国家),分析不同来源地的技术溢出(进口技术溢出和FDI技术溢出)对长三角和珠三角技术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世纪90年代为分界点,珠三角的技术等级从高于长三角转为低于长三角;长三角的技术类型为资本偏向型,而珠三角的技术类型为劳动偏向型;来源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溢出促进了长三角技术等级的提升,并使其技术类型朝资本偏向型方向发展;来源于港澳台地区的技术溢出抑制了珠三角技术等级的提升,且使其技术类型朝劳动偏向型方向发展.不同来源地的技术引进对地区技术结构有不同的影响,各地区应根据自生的产业发展需求和要素禀赋结构选择适配的引进技术,并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以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