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国债发行规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恢复了国债的发行。从我国国债发行的基本状况看,1994年、1998年以来,我国国债规模迅速扩大。从国际上衡量国债规模的各项基本指标来分析,我国国债的规模接近国际警戒线。从长期看,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应适度发展,保持与GDP同步增长;从近期看,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还要考虑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做到优化国债结构与调整国债规模相结合,使储蓄有效的转化为投资。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债政策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我国自 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 ,国债规模逐年增大。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对影响国债规模扩张的动因以及当前我国国债规模是否适度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实施赤字预算使国债发行成为弥补赤字的主要方法。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赤字和国债的规模都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尤其是近几年来 ,为扩大内需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使国债累积余额以超过 30 %的年增长率上升 ,因此如果不考虑对国债适度规模的控制 ,就有引发国家财政风险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发行国债来为政府筹集建设资金和弥补财政赤字是当今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做法。我国于1981年开始重新起用国债,国债的使用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但近年来国债规模的急剧扩张相伴随的潜在财政风险问题今人担忧。本文从国债规模的主要衡量指标以及我国国债规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适度控制我国国债规模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必然选择,并提出适度拨制我国国债规模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债发行规模的经济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国债发行规模及相关影响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确定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 ,并应用协整理论对国债发行规模及主要影响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与协整关系检验 ,建立了长期均衡方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 (ECM) ,解释了国债发行规模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国债发行规模短期变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国债作为一种国家信用行为,其发行规模的适度性会引发国债的规模风险、市场风险和使用风险,衡量国债风险的指标包括政府财政的应债能力和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为评价国债风险对政府财政能力和国民经济的影响,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分别使用公共部门偿债能力法和新古典偿债能力法对中国现阶段国债赤字率、债务率及其可持续性进行测算、分析,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对国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进行了分析,绘制出系统数据流程图,并描述了系统中代码设计等工作过程。对于优化国债发行规模和期限结构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最后指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自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央政府果断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冲击。而发行国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手段之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入2011年以后,我国通胀压力增大,CPI逐月提高,国内有学者认为这与之前的国债发行关系密切。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为研究时间段,通过计量分析,发现我国国债发行额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弱相关关系,并且通过协整检验证明了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在对实证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国债政策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与此同时 ,我们不得不考虑实施国债政策可能带来的后果。本文从国债规模和国债结构等方面对我国国债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 ,得出结论 :目前我国国债蕴藏着很大的信用风险 ,并就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国债发行规模应适度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阐述国债发行对于我国经济所产生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运用国际通用的各项指标对现阶段我国的国债规模是否适合国民经济现状进行了数量分析,提出了我国的国债规模在近期应该适当控制的观点。最后,对国债收入减少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国债政策已成为政府进行需求管理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债务中性理论在中国不成立。因此,要维持国债的可持续性,就必须使国债发行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只有这样,国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才能一直保持正向效应。根据近期中国的系列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无特殊外部因素的扰动下,国债负担率稳定在约25%的水平将使中国国债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国债规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债是国家筹集资金缓解财政压力 ,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然而 ,国债规模适度与否将会对经济产生不同的作用。我国国债规模的确定 ,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 ,同时借鉴国际上通用的量化指标 ,以防规模过大 ,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方各个经济学派对国 债的认识和看法的差别来自于当时不同的经济现实。中国国债和国债理论的发展比较晚,因 此研究和借鉴西方国债理论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政府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 策刺激国内需求,国债规模随之迅速扩大。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国债规模仍然有扩大的空 间,扩张的国债政策仍然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政策之一。  相似文献   

14.
1997年韩国金融体系遭受到的那场空前严重的系统性危机,本质上讲是一次债务危机,韩国经历了一系列痛苦的应对措施之后才化解了这场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然而,近年韩国国内再度出现有关"负债危机"争议。本文旨在通过具体考察近年韩国负债情况,客观揭示韩国债务评价标准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行国债增发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是在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和货币政策失灵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具有长期大规模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能力。与实施积极财政之初相比,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客观上要求及时推进积极财政政策转型,这必然将影响到我国中长期国债投资政策的变化,对这些变化趋势本文作出了自己的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国债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和调节经济运行.国债作用的增强也带来国债在发行、使用和偿还方面风险因素的加大.因此,对我国国债风险的全面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发挥国债的功效,提高国债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底中国实施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导致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持续攀升,财政风险开始显现。今后我国国债政策的取向应是:继续确保国债为保增长、调结构等发挥重要作用,坚持国债市场化发展大方向不动摇。同时,要吸取欧债危机的教训,把控制赤字和国债规模目标纳入中长期财政发展规划;优化国债结构,减轻债务负担;有效管理和控制隐性债务及或有债务;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实现国债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98年以来,我国国债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其自身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市场化程度不高,流动性较差,相对分裂的格局制约着整个市场的快速、良性发展。基于如此状况,建立一个统一的、多层次的、面向所有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和个人投资者的国债市场已成为市场完善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国债投资的方向调整与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统计数据对国债投资的分析表明,以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和以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应转到加大对技改、教育的投入和以投资与消费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